摘要:随着创业浪潮的掀起和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发挥起重要作用。笔者通过走访调研省內外数十家大学生创业园,分析了创业园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生创业园要坚持政府引导、明确定位、科学规划、有序管理、整合资源、专业服务等发展方针,鼓励创业者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园的“地方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园;创新创业;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6-0102-03
随着“创业中国”浪潮的到来和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式,党中央和政府尤其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工作。2017年年初,《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强化创业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通知还要求各地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支持劳动者成功创业。近些年,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给予了极大的重视,高校也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纷纷建立了本校大学生创业园,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和实践,大学生创业园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意义
高校顺应高教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多措凝聚地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地高校以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重点,大学生创业园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发挥着唤醒青年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梦想、点燃创业激情、营造创业环境、塑造创业文化、提升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是高校育人的“实验田”。从科教兴国和高教强省的战略角度来看,地方高校承担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人才的职能,地方高校紧紧依托创业园区,一方面把真实的工作环境引入进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触摸到的实践锻炼的地方,另一方面通过推进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对于面临职业生涯初期的大学生,能扭转他们被动的就业观念,强化实践能力,健全心理与人格,增强团队意识,使他们想创业、靠自身谋求发展。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是学生创业的“试验场”。大学生依靠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使自己的创业梦想成真,他们通过试验场产生企业想法、构建商业模式、整合资源、建立企划等行为,大学生创业园则给他们提供了场地等最基本的设施,还提供了项目管理、服务的支撑体系,使学生在创业园平台上实现“预孵化”“孵化”“加速”和“稳定”的阶梯孵化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丰富了阅历,培养了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养。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是科研集聚的“展示窗”。科研是高等院校重要职责之一,科研是大学的魅力所在。高校具有完善的科研资源和扎实的专业理论体系,并且承担着国家、省市级重要(重大)科研项目、产学研项目。创业园为大量的企业和机构提供了平台的同时,也为科研成果落地提供便利。通过对创业园区的强化,不但推动了校企合作,也有效地带动了地方企业创新和改革,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更加推动了高科技产品的产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四)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是服务学生的“自助台”。高校不但教会人们“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而且让人们懂得“为何而生”的意义和价值。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锻炼的平台,还给大学生带来了自助的机会,学生在创业园中无论从事研发、管理还是营销,都为他们提供就近的助学工作岗位,并获得必要的劳动报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使学生获得了社会认同感。同时,创业园聚焦服务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咨询、项目辅导、人员培训、政策指导等服务措施,从而为项目孵化落地和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创业、助学、实践的平台。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
通过走访,笔者先后调研了深圳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北华大学、长春科技学院等省内外近10家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目前国内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发展速度较快、初具规模,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差别较大、良莠不齐。一些高校创业园在创建和管理中经验不足,尚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在运作的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定位相对模糊不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驱使下,各级政府加大力度支持高校创建创业园,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高校纷纷上“马”,达到了“有”的目的。在只是借鉴国外大学生创业园的情況下,部分高校忽略了自身的特点,定位不准,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在创建过程中一味追求创业孵化的企业数量、成功几率、经济效益,并把它作为考核创业园等管理部门的业绩,无疑违背了高校建设创业园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根本目的。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和运营亟需加强。调查的绝大多数地方院校创业园仍处于“建”的过程,还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在创建的实际过程中,缺乏整体的统筹和规划,管理较为混乱。大多数管理者仅是熟知国家政策、拥有理论知识,缺少经济管理知识和市场运作经验,部分创业导师在项目指导上投入时间和经历不足。此外,由于管理人员相对短缺,不能为创业项目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风险控制和法律咨询等服务,这些因素不能保证创业园的良性运行。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园资源相对单一。创业可以看作是整合异质性资源的过程,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在实际运营中没有整合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赞助、支持,各级政府出台的创业配套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创业园中的创业项目以服务型项目为主,缺少技术含量、长久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创业融资是一直困扰大学生创业者的难题,各地的创业融资政策出现错位,使创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高校在创园过程中,一定要竭尽全力整合多方资源,对现存的各级政府鼓励创业政策及时宣传到位,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战平台,为大学生成功创业保驾护航。
(四)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团队配置不合理且素质较弱。创业团队对企业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新企业通向成功的桥梁。调查中发现,九成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是由同班同院系组成,组建缺乏合理性,在创业初期由于团结合作凝聚力强,发挥较大作用。但随着企业的成长,创业团队成员分工不明确、缺乏科学管理,甚至导致创业失败。此外,创业者急于克隆国外等管理模式,且自身专业知识匮乏、综合素质较弱、市场经验不足、能力有限。
三、地方高校大学生創业园建设的对策
强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求,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调研人员经过研讨一致认为,大学生创业园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创业园要坚持政府引导、明确定位、科学规划、有序管理、整合资源、专业服务,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努力打造地方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园。
(一)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明确大学生创业园的功能定位。大学生创业园在从“有”到“建”,需要各高校避免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部署,要把建园的根本目的是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放在首位,克服部分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只是停留在领导说说而已,要把真正有真知灼见、开拓创新、具有一定企业家特质的学生吸引进来,并努力营造坚持不懈的创业氛围。此外,创业园争取获得地方政府、企业的协作,利用各方面的支持,强强合作、优势互补,为园区的运营建设提供保障。
(二)立足科学有序管理,驱动大学生创业园高效运行。科学有序创新的管理方能驱动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绿色可持续高效运行和发展。管理首要条件是配置专业的管理人员,尤其对于缺少市场运营经验的人才可以向社会、企业聘任相关的专业人员,做到有人管、善管理、管到位、管有效,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有效提升创业园管理水平。高校也可尝试在创业园设立相关职能部门,各部门负责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实现政企校互动,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生动局面。
(三)立足资源专业服务,实现大学生创业园利益共赢。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打造专业、功能齐全的创业服务平台是展示创业教育、创业实践成果的关键。服务理念上,以精准指导的服务方式实现对创业项目的精准帮扶,达到点面结合,合力助推;在服务环境上,打造积极向上的创业园区,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加大对学生的扶持力度;在服务信息上,借助高校科技信息平台,使园区服务信息平台高效便捷化,信息资源共享,资源互补,实现共赢;在服务方式上,组建“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增加创业团队竞争力。
(四)立足创业教育根本,强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主要是培养重实践、强意识、塑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地方高校要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设通识教育课程、针对性专业课程,强化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地方性建设,使创业教育进课本,进课堂,进头脑;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创业导师队伍,设立创业辅导站,通过路演、大创竞赛等活动,搭建更为系统的学习培训平台;鼓励建设创新创业模拟实训体系,通过模拟教学、创业社团、实践项目、真实体验来,使大学生积累经验,提升技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0号)[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06/c-1120419774_2.htm
[2]林治华,论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J],鸡西大学学报,2006(05)
[3]王涛,顾層佶,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和对策[J],教育评论,2015(08)
[4]张玉利,创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eontent_9740.htm
[6]赵爽,周文军,李业旗,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创业能力调查报告[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
上一篇:浅谈体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思路构架
下一篇:现实困境与制度突破:学术评价体系发展的时代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