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领导干部人格塑造的“四重境界”


2017-09-21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廖世阳

【摘要】在当今社会,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精神空虚、道德素质低下的情况,引致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为官不为、怠政懒政等现象。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敢于面对自身问题的勇气,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一些经典论述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部分干部人格塑造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领导干部  人格塑造  四重境界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人格塑造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两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塑造做出了规范。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对人格的塑造,是以孔子所提出的“仁”的概念为出发点的。儒家学说认为,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首先必须在人格的塑造上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也就是成为孔子所谓的“君子”。孔子提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可以说是孔子对“仁”的正面解释。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他认为,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达到“内圣”。无论是“恭宽信敏惠”,还是“克己复礼”,孔子对于人格塑造的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善”。做一个心存善良的人,是儒家文化对于人格塑造的基本要求。

如果用“善”来概括儒家的人格塑造,那么,道家文化就更多地给予理想人格以“真”的格调,其追求的人格范式被称为“真人”。“天人合一”是道家文化的基本理念,道家所说的真,即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人格,也就是顺应本心与自然。《庄子》中提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这是指真人不会被凡俗的东西蒙蔽本心,始终都保持独立的精神状态。这种提法对尊重个体生命,尊重人性的自由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境界”一词原本是文艺学中的一个专用术语,尤其以王国维的“境界说”最为著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境界”一词有着其特殊的涵义及地位。领导干部的人格自然有高下之分,而在现实生活中,无疑每一个人都向往追求更高的人格境界,使自己成为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因此,我们也可以借鉴“境界”这一概念,使用传统典籍中的一些经典论述,将领导干部的人格塑造划分为“四重境界”,来为领导干部的人格塑造做一参考和比照。

第一重境界:认知境界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句话可以为领导干部人格塑造的第一重境界做一很好的注脚。对于一名领导干部,首先要考虑的是从政为什么?从政为了谁?领导干部首先就要做到“以百姓心为心”,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不从思想深处解决认知问题,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老百姓都把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作为自己的父母官,将领导干部视为自己的依靠,如果领导干部不能解决这些认知问题,没有时刻在心中装着老百姓,那么,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就必然会动摇。党内大力提倡的群众路线,其实和“以百姓心为心”是一脉相承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执政最基本的理念。古人尚且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作为今天的领导干部,如果你不把老百姓的诉求当回事,老百姓自然也不会把你当回事。因此,领导干部进行人格塑造的第一重境界就是首先解决认知问题,明确这些基本认识。

第二重境界:心态境界

《道德经》里有这样一句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句话说得非常深刻,足以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警醒和重视。十八大以来,反腐的力度不断加大,腐败官员的数量让人感到触目惊心。这其中,有很多人在法庭上都流下了忏悔的眼泪。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在解决了认知问题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保持良好心态的问题,官场诱惑确实很多,但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私欲。正如《道德经》告诫的那样,懂得满足的人不会轻易受到辱慢,明白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险境,这样才能够长久。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里的“长久”很明显具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政治生涯长久,二是指寿命长久。老子说过:“无欲则刚。”在官场上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任由私欲膨胀,将是非常危险的。同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手里掌握着大量资源,如果不断放纵自己的欲望,那么,这些原本看似丰美的资源就会吞噬你的政治生命。因此,心态境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领导干部人格塑造的第二重境界。

第三重境界:修养境界

《道德经》中说道:“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在解决了认知和心态之后,提高自身修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领导干部内心的修为需要达到一种平静淡泊的状态,即便取得了成绩也不能飘飘然。现在,腐败现象高发、多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领导干部从来不读书、不思考,甚至很多领导干部以文化水平低下为荣。长此以往,领导干部心中没有更高层次的精神坚守和内心修养,自然就容易被一些格调低下、无聊庸俗的东西所蒙蔽心灵,腐败现象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多培养一些良好的、健康的业余爱好,多读一些能够真正陶冶情操的好书,避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现象。无论是认知还是心态,其实都是为了提升个人的修养和素质,领导干部率先重视个人修养的提升,才能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社会才有可能真正变得风清气正,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修养境界是领导干部人格塑造的第三重境界。

第四重境界:担当境界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论语》中这段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感,你可以把幼小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一个国家的政令托付给他,面临紧要关头不会动摇和屈服,更不会丧失自己原本的志向,孔子认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无论怎么说,怎么想,最终都要落脚到怎么做。前面的三重境界都是“知”的层面,也就是说是如何构建精神世界的问题。但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和古代官员最相似的一点实际上就是儒家所倡导的“入世”精神,就是要积极有为,切实为老百姓谋利益。当下,在很多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为官不为、怠政懒政的现象,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样的一种担当境界,无疑是从政为民的最高境界,我们的社会和政府就是需要这样有担当的领导干部。

中国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虽然“内圣”与“逍遥”都在传统文化的人格塑造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如果我们去观照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儒家将德性与理性融合为一,以“内圣”作为人格目标,这种价值追求最终成为了中国传统的主导方面,儒家文化已经渗透至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血液之中。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敢于面对自身问题的勇气,在当前形势下,提升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增强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是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将面对的重大课题。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论述来解决目前现实中存在的一部分领导干部人格塑造方面的问题,应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精神,以古鉴今,也可以起到厘清认识、砥砺品格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安康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①《论语 大学 中庸》:陈晓芬、徐儒宗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②《孟子》:杨伯峻、杨逢彬译注,长沙:岳麓书社,2011年。

③《庄子》:孙通海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④《道德经》:黄朴民译注,长沙:岳麓书社,2011年。


上一篇:始终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 下一篇:“网红党支部”为何走红网络
相关文章推荐

  • 网络多元化价值观下如何塑造高中生的国家认同
  • 从执政经验把握我党将“德”作为领导干部选拔
  • 领导干部砥砺作风没有休止符-打破“最后一公
  • 侵害英雄烈士人格利益的民事责任分析
  • 新时代如何更好塑造健康社会心态
  • 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的三个层次
  • 领导干部怎样上好“廉政道德课”
  • 谈体验式活动教学——体验式活动是塑造儿童灵
  • 论苏轼作品的人格美
  • 领导干部如何运用好法治思维
  • 浅谈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
  • 农村老年人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
  • 领导干部讲党课,如何赢得“满堂彩”
  • 领导干部讲党课要“四气”并举
  •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人格精神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