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民营图书公司市场机制探析


2017-09-18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作者:钟洁玲

摘要:民营书业从诞生之初起就在政策的夹缝中生长。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缺乏出版资源、资质、人才、经验、资金、渠道的状况下,民营书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市场图书的一种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两家民营公司在选题机制、流程运作、营销手段、终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探寻民营书业做强市场图书的原因所在。
 
关 键 词:民营书业  畅销书  选题分级  复盘制度 
 
字号:大中小
      近年,据开卷统计:70%以上的畅销书来自民营图书公司。如果把我国图书出版业比作一座庞大的冰山,那么国有出版社就是这座冰山上端露出水面的部分,“代表着我国图书出版在法律意义上的基本布局”[1],而民营书业就是冰山下面的部分,他们为我国书业的品种和规模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由于民营图书公司助力,我国书业呈现“井喷”式的局面。
      笔者接触到一批优秀的民营图书公司,其中尤以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磨铁)、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读客)为代表。他们的出版效率相当突出:磨铁自2004年成立至2015年,“累计纳税金额1.76亿元,获奖40项,策划图书获奖36项,2008年图书码洋达3.7亿,2009年码洋达9亿,占到整个大众出版1.03%的市场份额,在民营图书公司中排名第一”[2]。而创业10年、有“单品王”之称的读客,从创业之初的《流血的仕途》《藏地密码》《我们台湾这些年》《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侯卫东官场笔记》《全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一直到2015年的《清明上河图密码》,10年来实现了“每年至少一部百万级超级畅销书”[3]的骄人成绩。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两个公司的编辑平均年龄只有26岁左右。按照传统经验,做出版,编辑是核心,编辑的资力与实力决定一切。但这两家公司,却依靠一群入行时间短、经验少、流动性大且学历也不算高的年轻人,创造出这般惊人的业绩。
      细究之下,发现他们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概括一下:实施选题分级、实行全流程运作、健全发行复盘制度、全面把握终端。
      一、实施选题分级
      2010年前后,磨铁率先实行“选题分级制”。
      选题分级制是重点图书的选拔机制。怎么分?磨铁把全部选题分成ABCD四级。其中A、B两级占全部总量的20%,C、D两级占80%。读客只分ABC三级。最高级别的选题,配备最高级别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稿酬优先、印制优先、宣传媒体优先、推广活动优先,到最后阶段是终端铺货位置优先。
      在选题选拔前,编辑们不但要在开卷上找数据,还要到书店做调研。选题分级,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的,必须在选题会上,看PPT,听编辑介绍完选题,展开讨论,包括分析作者及作品的影响力、卖点及受众人群,以及同一品类图书的竞争态势等,再来投票,定出级别。负责投票的是“选拔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由来自多个部门的骨干组成。
      2011年前后,磨铁有三本被评定为A级的图书,在推广阶段,获得了最优的配备资源:率先被拍成视频短片,拿到了地铁和公交车上试水。这三本书是:袁腾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李智的《小穴位大健康》、陆琪的《潜伏在办公室2》。当时,地铁和公交上的视频尚属新生事物,书业没有人卖过视频广告,这个渠道的人群多数是公司白领,正是磨铁的潜在读者群,尤其对《潜伏在办公室2》产生兴趣。此举导致这些图书销量大增。
      在实施“选题分级制”后,读客推出了《我们台湾这些年》《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侯卫东官场笔记》《全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轻断食》《清明上河图密码》等一批超级畅销书,这批书都是在选题阶段被列入A级,获得最优资源配置后推广成功的。
      二、实行全流程运作
      从2011年起,磨铁设立“产品经理人制度”。
      项目编辑就是产品经理,他们要参与一本书从策划到营销的全过程。磨铁在流程改造之后,还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这个管理包括五个环节:出版资源开拓、选题策划、产品设计与制作、新品上市及推广、产品持续运行。
      简言之,就是全流程运作。
      为实行全流程运作,读客提出一个口号:“每个人都是一个特种部队和研究所。”特种部队就是技艺全面,有超强的生存能力;研究所就是对选题项目进行深入探究,提炼出它的核心价值。
      比如,读客超级畅销书《藏地密码》,原来书名叫《最后的神庙》,写作者是无名小辈,作品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没有人看好。但它有一个亮点——西藏的隐秘历史。读客就抓住这个闪光点把它扩大为: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围绕这个核心价值,再重新打造书稿:首先把书名改成《藏地密码》,再通过修补剪裁,把这部长篇变成了一部“以探险视觉追寻西藏千年隐秘历史的奇书,成为了解西藏的首选读物”。[4]结果,这部长篇小说一炮而红。紧接着,读客开发《藏地密码2》《藏地密码3》一直到《藏地密码10》,让它形成系列,成为超级畅销书,总销量超过300万册。
      全流程规定项目编辑跟进每一个环节。这种训练让年轻编辑得以快速成长。以读客保健类图书《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为例。复盘之后,这本书从C级提升为A级,责任编辑王唯径就是产品经理,一方面要跟进第1册的宣传,另一方面要启动后续数册的策划撰稿,还要考虑到终端拉动的种种方法。连原作者都受不了这种没完没了的“折磨”,写到第3册时作者崩溃,不愿再写。但是读客看准市场势头,下令延续项目,于是产品经理从第4册起更换作者,书名仍然不变,宣传推广一浪接一浪。
      多管齐下,两年之内,《很老很老的老偏方》1~4累计发行220万册。
      三、健全发行复盘制度
      复盘,就是总结、梳理,分析当月发行数量及原因利弊,为的是调整方向,力争百分百贴近市场。
      以读客为例。
      读客每月定期召开复盘会议。分布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发行经理都要回到总部开会,对一个月以来发行工作进行复盘。此复盘意义重大:汇报并分析经历一个月的市场洗礼,各种新书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符不符合原来的选题分级。
      最富戏剧性的是《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系列。它原名《黄某某验方集》,稿子压了快一年才获出版。这是一部保健类书稿,因无人愿意编,最后由做文艺类图书的王唯径接手。他依照中成药说明书格式,做章节广告文案及封面文案,把书名改成《很老很老的老偏方》。
      选题分级时,这本书放在C级,非重点。这本书出版后没有做宣传,悄悄地进入渠道,居然也是悄悄地一本本卖掉。
      销售一个月,进行复盘时,反馈数字来了:终端销售量1本《很老很老的老偏方》=10本小说。读客高层马上对这本书重新调整,把它变成A级,补配资源。主要追补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启动宣传,在全国各种媒体上推广,做连载;二是在各终端把这本书推到第一等重要位置;三是拓展延伸,马上启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之2、之3、之4……系列化出版程序。
      这本书的畅销是因复盘而赢得的。是复盘让这个意外事件浮出水面,复盘让整个公司重新调整营销发行重心,追补决策,获得惊人业绩。
      四、全面把握终端
      把握终端,就是管好下游出口。
      前期花费大量精力提炼一本书的核心价值,如果书做出来了卖不掉等于前功尽弃。
      光是书名就要酝酿两个月。书名的原则是:把卖点说清楚,不求顺口。针对网店陈列特点,让读者浏览时,一眼扫过去全部看明白,尤其是保健类图书。为此要把关键词都放到封面上,书名不一定好看也不一定好听,但是事情都说清楚了。
      下游出口就在货架上,这里有一场生死较量:书店陈列图书动辄几万到几十万种,读者逛书店,浏览平台或开架式立柜上的图书,在每本书的封面驻留的时间不过几秒钟。如果这几秒没有抓住读者,销售机会就错失了。为此,封面设计的指向不是单纯追求美感,而是讲求市场效果。日本出版家井狩春男曾说:“读者与编辑的较量,往往比眨眼的速度还快。”[5]
      民营图书公司特别重视封面设计,这是生存大计。
      读客直接把封面与货架挂钩,封面第一特性不是美观,而是抢眼。读客认为,图书封面必须具备那种“第一眼就被发现”的特性,“只有占领了货架,才能占领市场”。
      广告人出身的读客老板华楠亲自掌管三个部门:财务部、发行部、设计部。他经常到书店去研究各种封面,他提倡“反其道而行”。如果这一阶段人家都是花的,我就采用素的;人家都是素的,我就采用花的。总之封面要标识鲜明,能够脱颖而出。每一本书的书名、封面、广告词,他都要亲自把关。设计部10人,4人绘图,6人设计。有时设计师做一个封面,两个月都未获通过,个别封面做了半年。
      封面颜色要有冲击力,书名要醒神,广告词要定位精准。
      “《藏地密码》的封面设计是从藏族服饰中得到的灵感,发掘出一个既能争夺读者眼球,又能表达小说阅读价值的核心符号:彩条。从封面到封底再到书脊都是西藏彩条这个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符号,当这个符号成列展示时,书架上就呈现了一幅长长的彩旗,书架上的其他图书沦为背景。《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二十年》在设计上也用上了醒目的东北花被面和斧头的元素,意在短时间内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6]
      此外,高度重视重点图书的摆放位置。读客要求发行人员:看到一本新书的分类之后,要知道它在货架上的位置,要画出书店的货架图。
      《藏地密码》发行时,读客设计了终端广告语印在每一件货的包装纸上,这是专门告知经销商的:“要想赚得快,《藏地密码》摊开卖!”
      平摆、秀出封面的书才有可能成为畅销书。这是发行员的黄金经验。
      读客在新书目录上总结:“70%以上出品销量超过10万册,全品种平均销量超过20万册。……品效为31,连续五年居全行业之首。即读客图书单品平均销量为行业的31倍。意味着,书店摆放读客图书的每个陈列位都能带来高于行业31倍的利润。退货率5.7%,全部是残破书。”
      民营书业是中国出版业的特殊产物,他们曾经在灰色地带艰难跋涉。优秀的民营书业经过多年的奋斗,通过上述制度,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良好的运作机制,弥补了自身在出版资源、资质、经验、资金乃至渠道上的先天性缺陷,做到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和精准应对,从而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民营书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从而担当更重要的角色。
 
原文参考文献:
[1]刘蒙之.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民营图书出版业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孙可心.民营图书公司大众类图书营销策略探析——以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6(6).
[3]张竞艳.读客十年,只练一门功夫[J].出版人,2016(3).
[4]吉颖新,史小兵.读客双雄:媚俗者生存[J].中国企业家,2009(19).
[5]井狩春男.这书要卖100万——畅销书经验法则100招[M].邱振瑞,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主业营收稳中有变,多元布局谋求可持续发展出版业上市公司主营业 下一篇:一本期刊与其崇尚的“海纳百川”
相关文章推荐

  • 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分析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规则之探讨
  •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刑事视野下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探析
  • 核心期刊论文: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刑事风险剖析
  • 核心期刊论文:营商环境下民营企业的法律保护
  •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发展策略研究
  • 老牌书店何以浴火重生
  • 民企需要哪些政府支持
  • 民营企业治理与经营中的问题及出路
  • 我国公司高管职务犯罪之反思
  •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方式
  • 关于《公司法》第71条优先购买权的思考
  • 我国公司法对双重股权制度的确立
  • 论PPP项目公司政府方出资代表
  • 特睦格图在蒙文图书编印中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