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反腐倡廉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动力系统、评价标准上,形成了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遵循。“正风反腐,怎样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成为主流媒体、大众网民广泛热议热评的新话题,形成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正能量。同时,十八大以来,“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新理念,成为理论界、学者和实务部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课题,广大人民群众从这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政治“获得感”、经济“获得感”、心理“获得感”、社会“获得感”、生态“获得感”不断增强。
【关键词】获得感 反腐倡廉 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02.00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最根本、最中心的问题是“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新局面、新境界,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①,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提出的原创性思想;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②的反腐倡廉新理念。这一理念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和价值原则,引领反腐败斗争打开新局面、形成新气象,增强了广大民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
“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建设新理念
腐败是必须治理的人类社会毒瘤,反腐败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历史课题,是“新形势下我们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任务,围绕反腐倡廉建设增进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了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追梦路上的新期待、新目标。
在反腐倡廉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释强调并连续表达“以人民为中心”的反腐倡廉建设根本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来自基层、植根于基层的习近平总书记,清醒地认识到“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④,因此,反腐倡廉建设既是兴党兴国兴军之举,也是保卫民心、保障民生、保证民权之举。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大结束后的首次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仅要努力保障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而且要保障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⑤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再次强调:“如果升学、考公务员、办企业、上项目、晋级、买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国等各种机会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没有机会,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这种情况如不纠正,能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吗?这个社会还能有发展活力吗?我们党和国家还能生机勃勃向前发展吗?”⑥因此,2015年4月,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民”是主题,老百姓的感受是旨归,认准人民的期待,扛上“我们的责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反腐倡廉建设,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⑦总之,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反腐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反腐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
在反腐倡廉目标追求上,坚持人民至上立场,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反腐倡廉更多成果,“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立场是人类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所站的价值原点。对于一个政党来说,选取和坚守自己的立场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关系到它的政治命运和存在价值。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⑧马克思主义明确把人民当作实现共产主义的力量,同时又把共产主义事业当作人民自己的事业,从而把人民力量与共产主义事业结合起来,战胜一个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十八大以来,坚持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成为反腐倡廉建设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目标追求。2012年12月4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首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制订了正风反腐的“动员令”——中央八项规定,不但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而且着眼于老百姓的“获得感”,首先给中央领导层“定规矩”——“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让正风反腐等“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要求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反腐倡廉要致力于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⑩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要着力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⑪这些成为新时期谋划和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理念、新目标。
在反腐倡廉动力系统中,尊重人民的“主人”“主体”和“中心”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实践表明,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主人”“主体”和“中心”,同样是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主人”“主体”和“中心”,是反腐倡廉动力系统中的基础动力源。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人”“主体”和“中心”地位,自觉把正风反腐当作是人民自己的事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正风反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上的伟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尊重人民的“主人”“主体”和“中心”地位,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人民群众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源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因此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这些成为新时期谋划和深化正风反腐的新思想、新遵循。
在反腐倡廉评价标准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反腐倡廉绩效评价标准。《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腐败破坏的是市场经济秩序,污染的是政治生态,剥夺的是社会公平正义,从根本上损害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人民群众是腐败的对立物,是反腐败的力量源泉和合法性所在。要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划反腐倡廉、制定政策举措、建设廉洁政治,使反腐倡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鲜明强调:“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都要交给群众评判。”⑫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⑬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⑭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既是我们党有力量、有担当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反腐倡廉建设要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反腐倡廉成效的评价标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政治认同、绩效认同和自觉自信。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⑮“获得感”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而且成为指导和深化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遵循、新目标、新要求,并成为广泛热议、使用频率极高的反腐倡廉新话题和激发民众支持正风反腐的强大正能量。
“获得感”——社会广泛热议的反腐倡廉建设新话题
十八大以来的正风反腐呈现出强大的正能量和正效应,增强了全党全社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四个自信”,增强了广大民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和信任支持。“获得感”一词,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后,便迅速流行开来,不仅成为彰显执政理念、民众诉求及使用频率极高的官方语言,而且成为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的反腐倡廉建设新话题,形成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正能量。
国内主流媒体和知名网站热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健全人民参与和支持正风反腐的体制机制,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获得感”新理念后,国内主流媒体纷纷发声发力,热议热评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获得感”。中央纪委监察部作为全国反腐倡廉建设的组织协调单位和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2015年3月,在其网站“每月e题”栏目中率先推出“正风反腐,怎样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专题;2016年10月,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中央纪委监察部继续深化推动反腐倡廉“获得感”这一话题,其官网在“每月e题”栏目中特设“全面从严治党,说说您的‘获得感’”专题,引发广大民众、网友和媒体的持续关注和热议。随后,《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等主流媒体分别刊发前沿观察、评论、理论文章,如赵兵的《正风反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前沿观察)》(《人民日报》,2015年4月7日)、杜治洲的《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强力反腐带来的实惠》(《检察日报》,2015年6月30日)、金玉萍和郝碧萱的《反腐败,增强群众获得感》(《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年5月5日),等等,及时引导公众舆论。2015年3月1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腾讯网、网易等发布《2015年全国两会前瞻:民众期待哪些“获得感”》,“继续重拳反腐:把‘老虎苍蝇’打下去”成为民众“获得感”的第二诉求。2015年12月31日,中央电视台一台播出《我们的获得感》。由此,“获得感”成为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反腐倡廉“新热词”“流行语”和“关键词”。2015年8月4日,人民网盘点2015年习近平提出的10个新热词,“获得感”成为首席“热词”;2015年12月,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发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获得感”排第一;2016年1月,中国青年网“习大大+”工作室梳理发现,十八大以来的三个关键词是“作风”“反腐”“民意”。可见,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注重保障、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的更多“获得感”,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正风反腐的不竭力量源泉。
国内广大民众和网友热议。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反腐倡廉事业推向前进。十八大以来,广大民众在论坛、社区、博客、微博、微信上等热议正风反腐,纷纷讨论留言,持续关注、跟帖、评论。新华网“发展论坛”网友“树木2”,从2012年1月6日8:46注册至2015年12月23日13:26共发表言论105篇,其中十八大以后发表《全民参与形成廉洁过节好风气》《奇谈怪论挡不住反腐的脚步》《反腐倡廉,要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等言论100篇;2015年12月25日10:20,新华网发布《2015中国反腐“之最”》微信,微信圈迅速转发并评论,“热门评论”网友“霸道卍男人”评论:“支持到底!有需要的时候,我们老百姓全力支持!”光明网“光明社区”网友“bhsjj”2015年4月7日18:55:44建议《“四加强”,提升群众“获得感”》。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友“游侠”2015年12月30日14:16:48发表言论《2016,反腐全面进入“微时代”》,认为2016的“微时代”至少有四层含义:信息传播的微平台化,群众监督的便捷化,处置蝇贪的深入化,抓早抓小的常态化。新浪博客博友“盈科律师事务所宁波分所”2015年4月10日18:18:24开展“正风反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网上讨论。知名微友“长安街知事”2015年12月25日19:50在微信群图文并茂地编发了《中纪委今日透露了一条打掉部级老虎的新线索:绰号!》,当天网友跟帖评论641条,其中网友“清秋568517”的评论“发动群众是打击一切贪官的法宝”有862人点赞。新华网“发展论坛”、新华微博2016年1月6日11:56开展“新华调查”——“2016年反腐值得关注的苗头性问题是什么?”和“干部主动交代问题能从轻发落吗?”讨论,到当日22:26点击量达7895个。求是网网友罗开峋2016年1月21日14:35发表评论《铁腕反腐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由此可见,“获得感”成为广大民众、网友参政议政的新热词、新话题,他们不仅对十八大以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反腐倡廉建设给予高度关注、认同,而且从这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增进“获得感”。
国境外政要、学者和媒体跟进观察和评论。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正风反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境外政要、学者、媒体纷纷跟进观察、研究和评说。第一,正风反腐改善了党群关系,增强了中共“软实力”。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习近平对腐败问题的认识非常深刻,他是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有能力挑战腐败问题;⑯通过改革和反腐,将再次使中国实现巨大进步。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认为,中国共产党最近的反腐工作深得人心,“反腐就是增加中共的软实力”。⑰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努力将党打造成为“同人民紧密相连的集体”。⑱第二,中国民众对正风反腐的关注度前所未有。2012年12月13日,中共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发表Bob Davis的署名文章《研究:中国腐败程度不及美国当年》,称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迅即盯上腐败官员,其态度堪比改变美国走向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⑲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腐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丹·霍夫(Dan Hough)认为,习近平成为中国国家领导人以来,最令人瞩目的国内政策莫过于其对于处理国内腐败问题的努力。中国目前反腐规模之大、触及面之深,让所有人——不管你是北京的官员、广州工厂的工人,还是广西农村的农民——都能意识到腐败是一个严肃的问题。⑳俄罗斯知名政论家、汉学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指出,中国“反腐阵线的扩大和被捕‘老虎’数量的增加赢得中国人民的支持。显而易见的是,不仅关于反腐的言论增加了,媒体有关腐败的报道也更加自由了,如在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有数以百万计的帖子发布有关反腐的内容。此外,社会还要求进一步严惩那些‘卑鄙的人’”。第三,“社会反腐”是中共亟待破解的问题。香港学者公婷认为,我们可以动员全社会来参与反腐,这是最理想化的路径。新加坡学者郑永年强调“外部反腐败”的重要性,建议中共改进反腐的制度能力,在减少“内部多元主义”的同时,增加“外部多元主义”,即引入社会和公众力量参与反腐败。
实践证明,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只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理念、新思想,使改革发展、正风反腐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从而使这场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不断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点赞”。
“获得感”——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反腐倡廉研究的新课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不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和获得感”。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广大民众兴党爱国、反腐倡廉的重要诉求,十八大以来,“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研究,成为理论界、学者和实务部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课题,大大丰富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理论成果。其主要观点是:
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使老百姓的政治“获得感”不断增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有着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绝不是乌合之众、不是私人俱乐部,把加强纪律建设特别是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作为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优化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邱学强认为,人民群众从一个个查处的腐败案件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真心实意地反腐败,扎扎实实地拒腐防变,认认真真地自我纯洁和自我革新。《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著名政论家周瑞金认为,反腐败是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腐败的终结最终是靠政治良治、社会良序、公民良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认为,廉洁、生活质量、法治是廉洁政治的三大目标。实践表明,“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必须始终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
经济环境得到改善,生产生活成本降低,使老百姓的物质“获得感”不断增强。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实行“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正风反腐,保障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监管方式,着力优化政务服务,从而极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新动能加速成长、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餐饮、高档烟酒等日常生产生活成本大幅降低,经济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人民物质利益得到更多保障。北京大学教授李成言认为,正风反腐带来的正向变化在一点一滴累积,高档消费平民化,“三公”消费大幅下降,虚高的价格渐归理性,让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得实惠。《人民日报》评议员陈凌认为,“毫无疑问,为经济发展营造更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经济增长注入更持续的动力,正是反腐红利之一,也正是软实力的题中之义。在这个意义上,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势头蔓延,才能为中国经济赢得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南京原市长季建业和原市委书记杨卫泽因为贪腐相继落马,该市不仅经济发展没有出现“触礁”现象,反而取得了9.3%的经济增速、9720亿元的经济总量。事实表明,如果我们党不是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不可能得到巩固。
党和和政府公信力提升,“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使老百姓的心理“获得感”不断增强。腐败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有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正风反腐行稳致远、不断深化,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作家二月河认为,八项规定给全党干部确定了一个最起码的、公开的社会底线,当前中央开展的反腐是在争取时间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大家从心底拥护中央八项规定,反腐植根于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心理诉求。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正风反腐让人民群众增加了对党的信心,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心理“获得感”,同时也让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这是正风反腐带来的更高层次的“获得感”。历史表明,正风反腐的实质是民心保卫战,没有什么比日日新的作风面貌更提气,没有什么比实打实的反腐“红利”更暖心。
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使老百姓的社会“获得感”不断增强。正风反腐是“党心民心所向”,正风反腐须以“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严肃查处了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社会发展司等社会领域的典型腐败案件,让发展、反腐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昭晖认为,反腐倡廉建设要防止出现“反腐本位主义倾向”,反腐败不能仅靠纪委,把社会监督边缘化,使公众成为反腐败斗争的“看客”,要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反腐倡廉社会环境。中山大学教授倪星认为,中国特色廉政体系建设,要以社会参与和基层创新为动力,适应当前公众意识崛起和虚拟空间兴起需要,构建政府、公众与媒体合作的多元中心治理腐败模式。“获得感”既是推进正风反腐的“力量源泉”,也是检验正风反腐绩效的重要标尺。民众对正风反腐参与越多,“获得感”就越强烈,反腐动力就越强大。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进公平正义,保障民生福祉。
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使老百姓的生态“获得感”不断增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展开“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新布局,建设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另一方面致力于改善政治生态,发扬“啄木鸟”精神,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把握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治“病树”、拔“烂树”、保护森林;同时要求适应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需要,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检查工作的新理念、新成效、新经验,开展全局性、实践性课题研究。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研究员季正聚认为,阳光是最生态、最廉价的消毒剂,公开和透明是让腐败无处躲藏的最好办法,是最好的反腐利器。只有坚持诚实、正义、廉洁奉公、克己无私的价值观,才能弘扬正气,激浊扬清,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环境。清华大学副教授过勇认为,当前我国腐败与反腐败存在六个发展趋势,即从贪污挪用到行贿受贿,再到利益冲突;从公共部门到私人部门,再到社会组织;从个人腐败、单位腐败到集体腐败;从影响政策执行到影响政策制定;从反黑色腐败到反灰色腐败;从惩治需求方到惩治供给方,因此必须进行全面的生态整治,更好把握腐败发展的规律,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人民日报》记者姜洁等认为,要转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这种状况,就需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及时治“病树”、拔“烂树”,保护好整片“森林”的健康。同时,中央注重运用司法监督武器,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2016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精神迅速作出回应,发布《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的决定》,据此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批选定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贵州、云南、陕西、甘肃13个省份的检察院,重点针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由此可见,增强广大民众对正风反腐有更多“获得感”,不仅成为我们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反腐败斗争的政治考量,也是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强烈期盼,是不断凝聚改革和反腐力量的重要方法论。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建设新的重大战略思想——“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论逻辑贯通、精神契合、一脉相承,虽然提出时间不长,但迅速成为推进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理念、新遵循,成为媒体热论、网友热议的首席“热词”,成为理论界和实务部门不断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信正风反腐的政治基础在人民、深厚伟力在人民。立足于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的理论和实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民众获得感的视角,从基础理论、现实状况、未来方向三个维度,对正风反腐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深度理论阐述、深入学理探讨,进行有说服力、引领力、共识力的辨析和研究,准确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引导民众向中央“看齐”,回应、驳斥国内外对正风反腐的疑惑、杂音甚至误判和“妄议”,着力凝聚各方共识,促进社会信任,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全面胜利,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更好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课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ADJ003,同时也是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课题“反腐败与民众获得感”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习近平:《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对准焦距 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人民日报》,2015年2月28日。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
3.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人民日报》,2015年12月31日。
4、6、9、13、29.中央纪委、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第101、95、67、6~7、4页。
5.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70页。
7、8、14、39、4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6~17、18、18、18、18页。
1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5、9页。
11习近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人民日报》,2016年1月13日。
12习近平:《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 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
13、24、2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16、《基辛格评五代中国领导人》,《文摘报》,2015年11月10日。
17、31、陈凌:《反腐绝非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正本清源说反腐③》,《人民日报》2016年1月25日。
18、《国际舆论高度评价习近平阐述“中国梦”》,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12/01/c_124031228.htm。
19、高波:《反腐,中国急需进入“进步时代”》,《环球时报》,2012年12月20日。
20、[英]丹•霍夫:《清廉指数反映中国反腐初见成效》,香港《南华早报》,2014年12月5日。
21[俄]尤里•塔夫罗夫斯基:《反对腐败,法律至上:习近平主席的言语与行动》,《〈习近平:正圆中国梦〉选载》,《学习时报》,2016年3月3日。
22公婷:《最优的反腐路径是“社会反腐”》,澎湃新闻网,2014年9月1日。
23[新加坡]郑永年:《中国怎样反腐败才会有效?》,《联合早报》中文网,2012年12月25日。
26、邱学强:《坚定不移将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学习时报》,2014年9月15日。
27皇甫欣平:《砍树救林 除恶务尽 标本兼治——再论终结腐败》,《财经》,2015年3月15日。
28任建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反腐新战略》,《人民论坛》,2014年第1期。
30、33赵兵:《正风反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人民日报》,2015年4月7日。
32二月河:《二月河说反腐》,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67页。
34毛昭晖:《廉政新常态与反腐法治化》,《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35倪星等:《中国特色廉政体系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向》,《学术研究》,2015年第8期。
36王岐山:《全面从严治党 把纪律挺在前面 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人民日报》,2016年1月25日。
37过勇:《当前我国腐败与反腐败存在的六个发展趋势》,《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1期。
38姜洁等:《治病树 拔烂树 护森林》,《人民日报》,2016年1月9日。
Enhance Sense of gain: The New Idea of Fighting Corruption and Promoting Clean Government in the New Period
Dong Ying
Abstract: Since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of the CPC,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made a series of important expositions focusing on "bring the people more sense of gain by fighting corruption and improving Party conduct", thus forming new ideas, new thinking, and new rules on combating corruption and building a clean government in the new period in terms of its value orientation, objective, driving force,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fighting corruption and improving Party conduct and how to bring more sense of gain to the people" has become the new hot topic discussed by the mainstream media, the public and Internet users. At the same time, since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bring the people more sense of gain by fighting corruption and improving Party conduct" has become a new issue on which the theoretical circle and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and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ve extensively worked,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have gained growing sense of gain politically, economically, psychologically, socially and ecologically from this "great struggle with many new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sense of gain, anti-corruption, new concept
上一篇:论党治国理政能力与公众获得感的内在统一 下一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下的金融化现象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