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老舍;京味儿;《骆驼祥子》;
Abstract: "Beijing flavor" not only reflects the scenery of Beijing, but also writes out the local customs, cultural landscape and cultural fashion peculiar to Beijing people. Lao sh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Beijing flavor" novels, and "camel xiangzi"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Lao she's "Beijing flavor" novel. Based on Lao she's camel xiangzi, for example, from the general use of Beijing dialect,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ns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ld Beijing culture character three aspects discusses Lao she novels "diccours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article.
Keywords: Lao she;Beijing tasted;Camel xiangzi;
分类号:I207.42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一生都生活在北京,故北京城和北京人便成为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尤其是他笔下的劳动人民,成为老舍“京味儿”的一大特色。回望老舍浩繁的小说著作,绝大部分都构筑了北京城内宏大的“市民天下”,从王公贵族到下层人民,从三教九流到五行八作,一干人等应有尽有。他笔下的劳动人民真实而又深刻地体现着当今人们追寻的“京味儿”文化的本质与内涵,甚至成为老北京文化的一种烙印。由此,本文以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为例,探讨其小说中的“京味儿”。
一、北京方言的普遍使用
老舍小说中的北京方言是体现其“京味儿”的重要标志。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采用北京市民的语言进行写作,语言通俗、凝练、质朴,使他的作品由此染上了一层浓郁的“京味儿”气息。而“京味儿”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方言词汇、儿化音和口语表达表现出来的。首先,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运用了大量原汁原味的北京方言词汇。例如,“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嚼谷”是典型的北京方言词,指“生活费、口粮”。又如“浑身有些发痒痒,头皮上特别的刺闹得慌”中的“刺闹”是“发痒”的意思;“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中的“杀进腰”是指“把腰部勒得细一些”。此外,文中用到的北京方言词还有赶明儿、话匣子、洋火、年下等。其次,运用了儿化音。儿化是北方部分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指普通话中有许多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的现象。北京话以多儿化而闻名。
在《骆驼祥子》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儿化音,使作品的语言风格新鲜活泼,也突出了浓厚的北京气息。如“上哪边我也不怕呀,我就是这么大嗓儿”中的“嗓儿”。又如高妈劝祥子放钱时说的那几句地道的北京方言,里边用到了多个儿化音:“告知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儿永远是一个子儿!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了再放手钱,不能放秃尾巴鹰。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差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十,放给谁,咱都得有个老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你听我的,准保没错!”其中的儿化语“没错儿、一个子儿、兜儿”的运用,使小说语言显得更加亲切,从而使小说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最后,文中运用了较多简短的北京口语对话。
在《骆驼祥子》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短对话来突出人物的北京口音。例如:“祥子你等等走!”虎妞心中打了个闪似的,看清楚:自己的计划是没多大用处了,急不如快,得赶紧抓住祥子,别鸡也飞蛋也打了!“咱们俩的事,一条绳拴着两蚂蚱,谁也跑不了!你等等,等我说明白了!”她转过头来,冲着老头子:“干脆说了吧,我已经有了,祥子的!他上哪儿我也上哪儿!你是把我给他呢?还是把我们俩一齐赶出去?听你一句话?”虎妞没想到事情来得这么快,把最后的一招这么早就拿出来。刘四爷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了这步田地。但是,事已至此,他不能服软,特别是在大家面前。“你真有脸往外说,我这个老脸都替你发烧!”他打了自己个嘴巴。“呸!好不要脸!”在这组对话中,老舍用了多个短句和北京方言,表现出虎妞泼辣、心直口快的性格特点。
二、浓重的地域特色
老舍的小说中充斥着浓重的北京地域特色。首先,在《骆驼祥子》一书中,老舍通过描写北京真实的地理环境,以推进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体现“京味儿”。例如,作者在小说中描写的相关处所都是在现实的北京真实存在的,如西安门大街、南北长街、毛家湾、西山等;除此之外,老舍小说中的山水名胜、古迹、胡同、店铺等用的都是现实中有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描写,老舍小说中的北京城变成了活生生的场景,让人们可知、可感。其次,老舍在小说中,还描写了北京的美丽风景,如对北海、护国寺、西山、北山、积水潭等的描写。例如,《骆驼祥子》中大量的风景描写突显了北京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以主人公祥子的视角带领读者漫游在北京闻名遐迩的山水名胜之中,让读者在体会小说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了解了北京真实的自然景观。正是北京真实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成就了老舍在“京味儿”小说领域的造诣,使老舍小说的故事铺排具有了不可诋毁的真实性、亲切感和立体感。
三、老北京人文化性格的表现
(一)讲究群体性生活
《骆驼祥子》一书中,很多生活场景都被老舍圈定在大杂院、车厂、四合院、胡同、茶馆等人流量多的地方。老舍在小说中很少描写人物独处,这样的小说设置正是老北京文化特性的体现。见人就问“您吃了没”的胡同文化造就了老舍在《骆驼祥子》中一干人等的性格特征,喜欢热闹的北京人养成了群居的习惯,独门独户反倒让人觉得自己性格怪异。所以,即使是祥子和虎妞结婚之后,也选择住在四合院中。此外,群居便于人们寻得帮助和打听八卦。在小说中,关于虎妞怀孕、请产婆、难产、下葬,以及虎妞好朋友小福子的死亡等都印证了北京人群体性生活的内心依赖。找个人搭把手的事情不再是艰难的,需要帮助了大呼一声院子里就会出来一群人,知根知底的家庭背景让人们自然地接受对方的帮助。
(二)注重礼节的日常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而作为首都北京,更是首善。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在多处都描写了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例如,过年前,祥子给刘四爷送礼的场景:“节越来越近了,一晃已是腊八,欢乐或忧惧强迫着人物去计划,去布置……他想好,破出块二八毛的,得给刘四爷买点礼物送去,礼轻情意重,他必须拿着点东西去,一来为的是道歉,他这些日子没能去看老头儿,因为宅里很忙;二来,可以就手要出那20多块钱来。”祥子平时抠门得很,舍不得吃喝,就为了攒钱买一辆自己的洋车。但面对几千年传下来的礼节,祥子破例为刘四爷送礼,他知道逢年过节不能让人小瞧了去,看望拜访他人也不能空手而去。这种具有北京城浓重地方性特点的文化特色,使老舍在行文时不仅考虑了底层小市民的生活常态,还关注到了整个大环境、大历史文化下北京人的本质内涵。
四、结语
土生土长在北京的老舍掌握了北京人独有的质、独有的“魂儿”和独有的味儿,并娴熟地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小说创作中。无论是在现有方言基础上的创作还是再现真实环境,老舍都引领读者走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北京城,使其体会那时、那景、那人。同时,借由《骆驼祥子》这样一部反映底层市民悲剧生活的作品启发读者思考关于生存的问题,关于文化扬弃和传承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冯燕庆.老舍作品的京味[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3]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舒乙.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A]//散记老舍[C].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79. 上一篇: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王尔德唯美主义童话中的救赎主题 下一篇:论《春风回梦记》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