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高校微信公众号文本中的人称指示研究——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


2017-09-12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苏文倩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微信公众号已经深入到中国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是成为了重要的宣传窗口和服务窗口。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考察人称指示的活用和特殊称谓语,分析其语用价值,探讨其语体特色。在此基础上,分析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语言使用的发展趋势,促进其进一步的建设与发展,为打造校园品牌、构建校园文化添砖加瓦。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人称指示;高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media, WeChat public has been deeply involved in the daily life of Chinese Internet users and has had a great impact. Among them, the official WeChat public number of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ublicity window and service window.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contents of the official WeChat public number of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active use and special terms of the person's instruction, analyzes its pragmatic value and discusses its stylistic features. On this bas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official WeChat public language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s analyzed to promote its furthe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build a campus brand and build a campus culture.
  Keywords: WeChat public; Person's direc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一、引言
  人称指示是用人称代词表示言语活动参与者承担的角色。近年来,微信公众号高速发展,已经深入到中国网民的日常生活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是成为了重要的宣传窗口和服务窗口。通过分析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中的人称指示,可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同时为网络语体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启迪。本文选高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研究,从人称指示的活用和特殊的称谓语角度进行考量,综合语体特征分析其语言的使用。本次研究选取的语料主要来自华中地区六所高等学校: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中推送的信息的文本。这些公众号运营相对成熟,保持每日更新,每天推送数量在一篇及以上。通过抓取这些公众号2016年10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期间的推文,观察这些公众号推文中的人称指示,结合统计分析它们的使用情况[1]。
  二、人称指示分析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高校的一张“网络名片”,推送的每一条信息都代表着高校官方的言论。但是,新媒体平台上的高校官微,又不仅是运用书面语体的官宣“搬运工”,更体现出了与其他网络语体类似的特征。为了争取读者、提升公众号的影响力,它必须尽可能接近民众、从感情上贴近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及一种认同感,也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语篇体裁交际目的的顺利达成[2]。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语言特色,突出体现在人称指示的使用上。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常对人称指示进行活用,并使用具有自身特色的特殊称谓。
  (一)人称指示的活用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本在人称指示的使用上出现了活用。既有数量上的活用现象;也有人称性质的违反现象;还存在没有明确所指的泛指。这些人称指示的活用有着多种意图,如会话角色的确定和指示视点的转换、会话角色的强调以及会话角色心理距离的远近。
  1.数量上的活用现象
  高校微信公众号常使用对话语体,由于主要对象应为该校师生群体,因此文中应为“你们”或“他们”。但实际使用中,大量出现的则是单数形式“你”。如下例:(1)华中师大与辛亥革命,你不可不知的那些事!(2)夏末秋初,从你的珞珈山路过。上例中的“你”实际指称对象都是该校的全体学生,应该用“你们”来指称。用“你”替换“你们”,从泛指到专指,可以让受众在心理上缩小对象范围,产生一种与作者处于“一一对应”对话关系的感觉,无形之间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高校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功能就是宣传自身,提高团体的内部凝聚力[3]。利用人称指示语的单复数活用,可以提高自身亲和力,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
  2.人称性质的活用现象

  人称性质的活用现象是指对人称性质进行变更的活用现象。活用人称性质通过切换人称指示的心理视角,实现对于受众心理距离的把控。第一类人称性质活用是将第二人称活用为第一人称。就是借受众之口发声,讲出实际发话人想说的话。如下例:(1)哆啦A梦请借我下时光机。上例中,实际发话人(即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想向受话人(全体学生)宣传“体验时光机”这一活动,但他活用人称指示,假借学生的口吻提出,从受众亲身体验的角度讲出自己的诉求,可以激发受众群体的参与意愿。(2)转眼间,我们已经开学近两月。(3)今天,我们来说说华中师范大学与辛亥革命你不可不知的那些事。上例中,第一人称“我们”实际上指的是受众,用第一人称“我们”对第二人称“你们”进行替换,通过人称性质的活用转移了心理视角,使发话人和受众站在同一方,拉近了二者的距离,让学校官方的话语有感同身受之意,更加亲切。

  3.泛指类活用现象泛指类活用现象是指人称指示属于没有明确所指的泛指。利用泛指类活用,可以寄不定于有形,让无形的事物有了自己的依托,增加形象化和说服力。(1)那一年的中国地质大学,我和你。(2)并非每个人都具备说走就走的条件,但只要我们迈出双脚,往陌生的环境踏上一步,通常就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如上例,(1)中的“你”和“我”泛指校园中的情侣,让受众产生代入感。(2)中的“我们”没有具体的所指,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通过活用,无形的话语对象具体化,增强了句子的说服力。这些泛指类活用,都让受众产生亲近之感,拉近实际发话人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效果,增强宣传的说服力。

  (二)特殊称谓的使用
  在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中存在很多特殊称谓,既有通用的特殊称谓(如网络流行语),也有公众号自己的特殊称谓[4]。这些特殊称谓可以增加微信公众号的特色,对它们所针对的群体营造个性化的氛围。
  1.共性化特殊称谓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力求打造轻松热情的用户体验,消解自己的“官方”色彩。因此在这些文本中,对各类事物拟人化现象很常见。如下例:(1)盼啊盼,盼啊盼……终于盼来了祖国妈妈的生日~也盼来了华中师范大学妈妈的生日~(2)该怎么好好地告别你,我的假期!前例中,把祖国称为“妈妈”,将祖国拟人化,让这些祝福变得平实可亲,使受众增加了对高校官方平台的认同感。后例中,“假期”被拟人化,用“你”这一第二人称来称呼,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增添了一份人情味[5]。
  2.个性化特殊称谓
  个性化特殊称谓是指特定发话人使用的“独一无二”的称谓语。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了提升本校师生的凝聚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受众群,往往会使用个性化的特殊称谓语。这些特殊称谓语有对自称和受众的称呼。在我们的抽样中,除中国地质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没有自己的拟人化自称外,其他五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称[6]。如华中师范大学的“小诗”,武汉大学的“珞珞、珈珈”,华中科技大学的“小科”,武汉理工大学的“小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晓义、晓南”。大部分高校的自称都和本校有关。这些饱含本校特色的自称可以激起受众的共鸣,让大家倍感亲切。除自称外,某些高校对于自己的主体受众(即本校的同学们),也有着自己的特殊称谓[7]。如华中师范大学的“山民”,武汉大学的“WHUers”,华中科技大学的“HUSTer”,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zueler”,这些对受众的特殊称谓,也与各自高校的特色相关。这些称谓有效地定位了受众群体,并让他们产生群体的归属感,增加整个受众群体的内部凝聚力。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通过这些特殊称谓,让学生对于自己母校产生更深的归属感,实现了其宣传目的[8]。

  综上所述,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力图打造一个让受众与之产生认同感的形象。为此,它们通过活用人称指示和运用特殊称谓,使用网络语体,放下“官方”严肃的身段,展现一个热情温暖的形象,让同学们感受到母校的亲切,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在考察中我们发现,摘下官方面具的微信公众号推文,拉近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对母校产生更深的归属感。但如何把握“官方”和“亲民”的程度,既能代表学校官方进行严肃的发声,又能深入群众和学生群体打成一片,是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者仍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世生.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信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6,(5):55-56.
[2]陈辉,陈国华.人称指示视点的选择及其语用原则[J].当代语言学,2001,(3):175-186.
[3]何自然,张淑玲.非真实性话语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6):25-31.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李军,李艳洵,宋燕妮.广告指称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3):156-159.
[6]姜秀芹.高校微信公众号发展及运营策略研究———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号排行的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1):40-41.
[7]索振宇.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赵巍.语域理论视角下高校官方微博语言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5):11-14.
上一篇:《王朔文集》中的“连”字句研究 下一篇:《诗经》中的助词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基本要素和对策
  • “乔哈里窗”视域下高校学生宿舍共同愿景构建
  •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要求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
  • 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党建问题与对策思考
  • 新时代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析
  • 高校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的再研究
  •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 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 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分析
  • “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