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是“授人以渔”


2017-02-21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徐永春

【摘要】在精准扶贫中,通过知识扶贫提升贫困人口对未来的重视以及帮助其进行合理的投资选择,在收益层面上有了更大的弹性空间,能够更好地帮助处于代际贫困中的人群摆脱遗留的贫困问题。基于此,通过分析代际贫困的主要表现形式与群体特征后,试图给出知识扶贫视野下截断代际贫困的一些实践策略。

【关键词】精准扶贫  代际贫困  农村扶贫  知识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识码】A

代际贫困属于代际继承效应的一种,指的是在一定的情况下,经济的贫困、资源的稀缺、教育的可获得机会小,导致了贫困在代与代之间难以截断,不断遗传和连接。代际贫困从一定层面上也解释了为何某些地区“越扶越贫”的现象。直接的拨款扶贫只能够增加现阶段贫困人群的金钱,本质上只是授人以鱼。知识扶贫则能够从预防代际贫困、截断代际贫困两方面产生效果。

代际贫困事实上已经在某些长期处于贫困的地区扎根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分布分散,不同地区的发展速率、发展特点以及发展潜力都不尽相同,而地方政府对当地不同的区块规划和政策扶植又进一步扩大了各地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贫困的现象分布在一些经济发展迟滞、资源和交通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而从智力人口流动角度,论及再生贫困问题时,乡镇、农村等传统务农区域的农村地方成为了次生贫困的高发区域。平均情况下农村的人口素质、人口的综合学历以及农村的教育培训资源和城市相差甚远,农村对待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的认知和二十年前相比也有较大的滑落,甚至在个别人口迁移情况严重的村庄中“读书无用论”相当盛行。现阶段农村人口掌握技术的方式多为传统的“师徒制”;离乡打工则主要依靠同乡亲友的“传帮带”;对下一代的教育基本要靠上一代,即“留守儿童”。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与城市人口相比,次生的代际贫困更容易在乡村地区出现。

目前国际上对贫困的代际传递还缺乏公认的定义和解释,但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持续性贫困,“越扶越贫”等问题上可以看到,代际贫困事实上已经在某些长期处于贫困的地区扎根。在分工日渐细化的工业社会中,这一部分成长为劳动力的留守儿童则面临细分市场的进一步筛选,其获得的工作岗位相比其父母很难有突破,甚至在一些产业升级换代较为快速的年代,接受教育不多、资源占有不多的留守儿童在谋求职业的过程中还出现代际下滑的问题。

留守儿童、离异妇女、残障人士等群体更容易出现代际贫困

关于“贫困的遗传”这一内容,学界很早就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美国经济学家森德希尔·穆莱纳桑(Sendhi lMullainathan)在《稀缺》(Scarcity)一书中表示,因为资源的稀缺(包括教育资源、社交资源和经济资源),贫困的人往往在进行选择时更加盲目;在进行人生重大投资(升学选择、就业选择、财产资本投资)等方面也更从众,在投资未来收益内容时,表现出轻视、不在乎等特点。而美国学者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与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两人合著的《穷人经济学》(Poor Economics)则从侧面证明了贫穷者在进行选择上比富裕者付出了更多的心力,但是其收益往往不及富裕者选择收益的十分之一。从上述两本微观的贫穷现象理论专著中可以看到,贫困并非因为穷人的智力和富裕者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贫富差距最明显的原因为现阶段占用资源的多寡、对未来投资的重视以及是否进行合理的投资选择。基于此,重新审视划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类型,以下群体有更高几率出现代际贫困的现象: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最为典型的代际贫困的潜在受害者。其父母外出打工的本质事实是其本土的资源难以满足其生存发展的需求。留守儿童的教育多半交由祖父母完成,隔代教养使得很多家庭教育在开始时就失去其时效性。一些乡村内流行的“金钱至上论”、“读书无用论”也导致留守儿童过早辍学。这一类青年在就业以及后续发展上都将面临不小的挑战,而教育的缺失让其本身就占有不多的社会资源进一步缩水。早早外出打工进一步可能引出的就是早早生育,更差的抚养环境、更艰难的经济处境。

离异妇女。妇女在就业、受教育等层面上都属于相对弱势的一方,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贫困的地区,有的还留有重男轻女的积习。和男性相比,女性受教育率低,在劳动市场上,自我谋生的能力和手段也比较差。在离婚判决中,妇女往往也是年幼子女的抚养者,工作薪资低、工作时间长等因素很可能会导致其子女在未来受教育方面的限制,从而陷入更深一层的贫困中。我国农村地区的离异妇女自杀率始终居高不下,也能从侧面说明其身份处境的艰难。

残障人士。农村残障人士和城市残障人士获得的福利相比,福利金的金额、提供的就业岗位等各方面都要少得多。在一些贫困调研中,常常可以看到的是,农村残疾人往往长期卧床不起,有些智力存在障碍的残疾人被关在家里的某一处房间内。在此情况下,很多残疾人的子女很难受到应有的教育,享受到与同龄人同等的资源,甚至也有一些残疾人子女也遗传了其父母的生理疾病,全家依靠国家发放的补助生活。

知识扶贫能够从预防代际贫困、截断代际贫困两方面产生效果

代际贫困产生的关键性条件在于其现阶段占用资源的多寡、对未来投资的重视以及是否进行合理的投资选择。从这三点来看:直接的拨款扶贫只能够增加现阶段贫困人群的金钱,本质上只是授人以鱼。而提升其对未来的重视以及帮助其进行合理的投资选择,在收益层面上具备了更大的弹性空间,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处于代际贫困中的人群摆脱遗留的贫困问题。知识扶贫则能够从预防代际贫困、截断代际贫困两方面产生效果。知识扶贫包括教育扶贫、技术支援、专家指导等层面。根据我国现在的农村贫困现状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代际贫困现象,可以将知识扶贫的具体策略总结为以下几种:

基于教育扶贫的帮扶措施。首先,要兴建学校,特别是针对14-17岁青少年的职业学校。在一些地区调研的数据中可以看到,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的年级大约在14-18岁内,除了一些基础教育之外,留守群体的个人技能相当有限,很难在进入就业市场初期就能够获得一技之长。通过提供技能培训,能够帮助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谋生手段。其次,应该根据人口分布的密度建立图书室、残疾人帮扶站。特别要注意多购进符合农村人民习惯和喜好的文化内容,同时力图帮助残疾人找到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型工作。最后,应该适当建立妇女专项培训学校和幼托所。妇女的技能培训往往是农村扶贫过程中大众忽略的死角。事实上,妇女能够创造的经济价值和其工作潜力是相当大的。可以针对妇女开办一些技能培训班,如缝纫、养殖、烘焙、理发等。

基于知识支援的帮扶措施。在一些长期存在代际贫困的乡村地区,简单的教育扶贫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专家访问团的形式,实际调研当地可能存在的延续长期代际贫困遗传的情况,并针对情况予以具体指导。在一些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同样还可以用技术指导的方式截断当地的代际贫困传递。鼓励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人力需求高,成本相对较低的行业。在这些群众出现技术困难时,小问题可以采用远程技术咨询,获得解决办法。问题严重时,派出技术员帮助当地农民实地解决问题。在一些重点的防疫、修剪期间,技术员对没有经验的农户进行提醒,以成本价格帮助当地农户进行农产品的检疫、防疫。授人以鱼的同时还应授人以渔,从根本上截断因知识资源缺乏导致的代际贫困问题。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

【注:本文为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院级青年基金资助课题“青少年世界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QN20141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汪三贵、张雁、杨龙、梁晓敏:《连片特困地区扶贫项目到户问题研究——基于乌蒙山片区三省六县的调研》,《中州学刊》,2015年第3期。

②李晓明:《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述评》,《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上一篇:用什么方式治理网络负面信息最有效 下一篇:“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相关文章推荐

  • 终身学习理念下的家庭代际学习研究
  • 贫困地区如何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 冲破“贫困陷阱”: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
  • 以“志智制立体扶贫”解决深度贫困
  • 微型金融发展与深度贫困地区减贫机制创新
  • 论深度贫困地区的高质量脱贫
  • 彝族深度贫困解析:从地理空间转向社会空间
  • 为什么要推进思想扶贫
  •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充分挖掘贫困村的“内力”
  • 中国梦视域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探究
  • 培养“公共精神” 摆脱“精神贫困”
  • 代际创伤与《人性的污秽》中主人公科尔曼·希
  • 新时期农村贫困家庭人口素质提升探析
  •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对策
  • 习近平的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 —以治理贫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