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对智慧文学《约伯记》与古希腊经典戏剧《俄狄浦斯王》在情节结构、对话形态、人物形象等层面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约伯记》完全符合一部经典戏剧的所有要求,是一个可与同期古希腊戏剧相比的成熟的戏剧文本。
【关键词】 《约伯记》; 《俄狄浦斯王》; 戏剧要素;
《圣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宗教教义经典,也是一部希伯来文学总集。包括了神话传说(《摩西五经》)、史传文学(《列王纪》《历代志》)、先知文学、诗歌(《诗篇》《箴言》和《雅歌》)、诗剧(《约伯记》)和小说(《路得记》)等。依照今天的文学标准,一部《旧约》几乎包括了全部的文学样式。对《旧约》这样一个分类,显然是在现代学术观念下的追认。这与西方文学里从源头上就开始有文体分类而成的文学传统稍有不同。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才在此提出《约伯记》中的戏剧成分的问题。有关《约伯记》的研究大致分为内容解读和题材研究,对内容的关注要远大于对体裁的关注。勒兰·德莱肯[1]、西蒙·巴埃弗拉特[2]等对《约伯记》进行了戏剧叙事分析,朱维之[3]比拟之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然而,作为一部宗教典籍中的作品,其体裁到底能不能算是一部戏剧———一直是悬而未决和颇富争议的。[4]本文将对智慧文学《约伯记》与古希腊经典戏剧《俄狄浦斯王》的情节结构、对话形态、人物形象等戏剧要素进行比较,以验证两者的相似之处。
一、问题的由来
面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都不太可能提出类似此处针对《约伯记》所提的问题。因为从一开始观众就知道其是剧本。剧作家写作它就是已经预设了演出的场面效果。而且,有史记载了这些剧的演出盛况以及为作者带来的身前身后名。但是《约伯记》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虽然有人曾指认其是戏剧,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旧约》中这部优美的篇章是为舞台演出而作的。事实上,希伯来民族由于较早信奉一神教,出于“不可奉拜偶像”的训诫,戏剧显然是受到压抑的一种艺术样式。虽然据阿班挨班《犹太史》[5]考证,希腊化时期,在巴勒斯坦地区新建了设有剧场的新都市几十座,但显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犹太人多大程度上参与了剧场活动、参与的情况又怎样?而据《牛津戏剧辞典》[6]的说法则是,希伯来民族的戏剧要迟至19世纪末方才有较好的发展,真正突破教义的禁条开始繁荣则是以色列复国之后的事情了。所以,现在言之凿凿地称产生在公元前的《旧约》里的这部诗体抒情与叙事篇章为戏剧还尚早。当然,依照现今已有的关于文体分类识别的知识,的确能从这部书中指认出“戏剧”这种文学样式的成分要素,而且,当以戏剧文体的文本思路阅读这部书时,笔者获得了深入的理解和更丰富的美感享受。这正是提出研究这部书中的戏剧性成分的立足点———是为问题的缘起。
二、《约伯记》与《俄狄浦斯王》情节结构比较
《约伯记》为《圣经》第18篇,全篇共计42章。成书年代应在公元前4-3世纪犹太亡国后希腊化时期。叙乌斯地义人约伯家富子旺,只因撒旦要考验他,使其连连遭祸。约伯不怨天尤人,但却对自己的受难难以理解。后与三朋友辩论更坚定了其信仰。最后上帝又恢复了约伯所失去的一切,并加于他更厚福祉。全篇除开头1、2两章及末1章为散文体,其余均为诗体。《约伯记》的主题是:好人为何遭罪?下面将对智慧文学《约伯记》与古希腊经典戏剧《俄狄浦斯王》以一般认可的戏剧文体的几个要素:情节、对话、人物,或按一部戏剧在结构上应具备的序幕、矛盾展开、高潮、尾声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以验证两者的相似之处。
(一)精巧的故事结构《俄狄浦斯王》共有四场。进场叙故事之缘起:忒拜城邦遭瘟疫,神示找出杀死先王拉伊俄斯的凶手方可免灾。第一场:先知说出真情,引出国王俄狄浦斯与王后之弟克瑞翁之间的矛盾。此可视为戏的序幕。戏开端就提出“谁是凶手”的问题,俄狄浦斯开始了追查凶手、一步步地揭开并陷入了自己命运的悲剧深渊。通过五个人的陆续上场,以倒叙形式将错综复杂的矛盾一一揭开,将戏剧冲突引导到惊心动魄的结局;第二场:王后伊俄卡斯忒出面调解俄狄浦斯、克瑞翁矛盾,谓神示不灵,举例先王拉伊俄斯之死。以上可视为矛盾的展开部分;第三场:科任托斯报信人,言国王玻吕波斯已死,俄狄浦斯可回去继承王位,说出俄狄浦斯身世。使全剧达到了高潮;第四场:科任托斯报信人与底比斯牧羊人对质,真相大白。退场即尾声:伊俄卡斯忒自缢身死,俄狄浦斯自我放逐。《约伯记》的情节结构与《俄狄浦斯王》极为相似。42章可分为五幕。第1-2章叙故事之缘起,撒旦在上帝面前挑拨是非,约伯接连遭横祸。此可视为戏的序幕。这个开场与《俄狄浦斯王》极为相似,一开场就把巨大的悬念摆到了观众面前,尤其是四个仆人接二连三报来噩讯,一次比一次惨绝,把一个义人几乎逼到了边缘上,可是义人们对上帝执信不怠,接着又是在约伯失去子女及所有财产后自身也遭受巨大的肉身痛创,于是由三个朋友来看望约伯,他们相对七日无言;3-31章为约伯与三友的辩论。三个义人均认为义人必不会受上帝报复,否则定是约伯自身出了问题。他们要求约伯诚心向上帝认错,但约伯却拒绝这样做,他对自己的品德充满信心,也对上帝全心崇信,但他就是要搞清楚像他这样的义人受难的原因。32-37章是一个青年以利户出来指责三友及约伯。以上3-37章可视为矛盾的展开部分,独具特色的对话式诗歌问答,让观众领略了希伯来文学在哲理雄辩与诗情方面的完美展示;38-42章1-6节上帝从旋风中亲自对约伯进行了响应,并对他们所有人发表的意见做出判定,作为一个最高的仲裁者结束了这一极富戏剧性的冲突,使全篇达到了高潮;42章7节至末,约伯纳福,三友及以利户被责,是为尾声。
(二)统一而单纯的场景《俄狄浦斯王》中整个剧就只有忒拜王宫前院一个场景。作者以高度的艺术技巧让故事发生在王宫前,集中写了俄狄浦斯追查凶手这一件事。围绕着“谁是凶手”的问题,根据这一线索,把全部剧情组成一个整体,有关人物逐一上场有序交待,把一场历时几十年复杂的情节压缩在不到一天时间、发生在忒拜王宫前的事件中进行。第一、二场均为俄狄浦斯偕众侍从自宫中上,第三场也是俄狄浦斯偕侍女自宫中上。除第一场俄狄浦斯与忒瑞西阿斯争论外,其余各场都采取了“回顾式”的戏剧结构方式,以使结构合理紧凑。第二场主要是他和王后的追溯,第三场是与报信人的追溯,最后是他与牧人的追溯。追溯前后的场景,不管是前国王在三岔路口被害,还是王后在房间上吊自杀,或是俄狄浦斯刺瞎自己的双眼,都是在王宫通过个人的口叙述而出。这样使得事件冲突更加集中,矛盾更加突出。
《约伯记》的戏剧场景也与《俄狄浦斯王》相似。在3-37章展开部分,无论是约伯与三友之间的论辩,还是与以利户的争辩,虽然这里角色的形体动作几乎没有,对话却极富动作性,一步步推动情节往高潮发展。最初两章用散文叙事,插上天上两次会议的景象,就好像戏剧的场面,有地点、有时间、有人物的对话,交代了事件的背景和变化,也凸现出人物的性格。中间几个循环的对话,完全以戏剧性的形式出现,一个循环就是一幕戏,人物有变化,对话也随之不同,读来不感单调。上帝在旋风中诘责约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所提问题有大自然的许多奇伟瑰丽景象,其本身就是色彩绚烂的背景,正像今天舞台演戏剧那样,可以通过各种形象,引起听众的直观和想象,带进真实生动的场景去思考谈话的意义。这种安排,加上诗歌的语言,本书就成了一部多幕的歌剧那样,视觉听觉都得到尽情的享受。
三、《约伯记》与《俄狄浦斯王》对话形态比较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戏剧是由对话和情节构成的。《俄狄浦斯王》与《约伯记》都运用诗化的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体现人物的行为动机、推动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形象。二者的对话形态具有以下几个相同点。
(一)悬念处置上的反讽结构因古希腊戏剧主题常展现无常命运操弄人,《俄狄浦斯王》在悬念形成和揭晓中大量采用反讽结构的对话,俄狄浦斯是怎么样成为一个杀父娶母、天理不容的罪人的,俄狄浦斯不知道,他身边的观众是清楚的。最后昭示出神谕永远主宰人的命运。俄狄浦斯与先知在第一场的对话片段就是反讽结构运用的典型范例。俄狄浦斯:你明明知道这秘密,却不告诉我们,岂不是有意出卖我们,破坏城邦吗?忒瑞西阿斯:你不会从我嘴里知道秘密的。你骂我瞎子,可是我告诉你,你虽然有眼也看不见你的灾难,看不见你住在哪里,和什么人同居。你猜想不到那无穷无尽的灾难,它会使你和你自己的身份平等,使你和自己的儿女成为平辈。
《约伯记》与《俄狄浦斯王》中的情形一样,约伯为何受难,约伯不知道,他的三个朋友和以利户不知道,也是约伯极想搞清楚的,但戏外的人却一清二楚。到最后,约伯只是达到了与上帝对话的目的,但并没有明白为何受难,这似乎暗示,人们的智力是永远猜不透神的意思的,故而人只有无条件地信上帝才是唯一得救之途径。文中反讽结构的运用,使对话体哲理诗显示出多义的戏剧性。且看约伯因百思不得其解而向上帝哭诉为何苦难会发生在他身上。[8]约伯:上帝啊,请指示,我犯了什么过失?你轻看亲手所创造的人,却向邪恶者的计谋微笑!你这样残酷,合理吗?我究竟犯了什么罪,做了什么错事?为什么你避开不见我,为什么把我当敌人看待?
(二)独白式的诗行《俄狄浦斯王》除诗化的对话外,还运用大段的独白或歌咏来刻画人物内心,且看第四场中当他知道了真相、面对无法逃避的命运时的绝望和痛苦无助。俄狄浦斯:天哪!这是多么可怕的神示啊!我成了不应当生我父母的儿子,娶了不应当娶的母亲,杀了不应当杀的父亲。我瞎了眼了!另外,剧中的歌咏也向观众解释情节、安慰剧中人物、陈述见解或哲理。其进场歌和合唱歌的歌词优美生动,被誉为古代抒情诗的典范。例如第二场中的进场歌:歌队:(第一曲首节)宙斯的和祥的神示啊,你从那黄金的皮托,带着什么消息来到这光荣的忒拜城?我担忧,我心惊胆战,啊,得罗斯的医神啊,我敬畏你,你要我怎样赎罪?用新的方法,还是依照随着时光的流转而采用的古老仪式?请指示我,你神圣的声音,金色希望的女儿!?
《约伯记》中大段的独白式的诗行虽不适合演出,但其中许多篇章优美雄辩,与《俄狄浦斯王》的独白或歌咏极为相似,为全篇增加了浓郁的诗情。三友中比勒达的言辞洋溢着优美的诗情,而结束时上帝出现连连发问,则是排山倒海的气势。且看七日后约伯打破沉默诅咒自己的生日一段:约伯:愿那一天,成为幽暗的一天。愿密云笼罩着它,黑暗遮住眼光。/愿那一夜被涂抹,不再列在岁月中。愿它成为孤寂而没有欢乐的夜晚。/不让晨星闪耀,不让有黎明。为什么我不胎死母腹?
四、《约伯记》与《俄狄浦斯王》的人物形象比较
俄狄浦斯是《俄狄浦斯王》的核心形象,是作者笔下的理想人物。首先,他是一个无私无畏的人。作为国王,他关心城邦人民的疾苦,维护人民的利益。在忒拜国遭到不幸时,他敢于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战胜怪兽,解救忒拜人民。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他公正贤明,为了消除城邦的灾难,他坚定地追查凶手;《约伯记》中的约伯也是一个完全正直的人。在上帝眼中他“行为严谨,敬畏上帝,不做任何坏事。世上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人”。他是当地的首富,乐善好施:拯救哀求的困苦人和无人帮助的孤儿,使寡妇心中欢乐,以公义为衣服,以公平为外袍和冠冕,为瞎子的眼,瘸子的脚,为穷乏人的父,查明素不认识人的案件,打破不义之人的牙床,从他牙齿中夺了所抢的。因此享有崇高社会地位,为众人所尊敬:少年人见了回避,老年人也起身站立,王子都停止说话,用手捂口,首领静默无声,舌头贴住上膛,耳朵听约伯说话,就称他有福;眼睛看约伯,便称赞他。
其次,俄狄浦斯不停地探知真相。在同不公正的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俄狄浦斯更显现出正直无私、勇敢坚定的品质。在厄运降临之际,他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和王位继承权,敢于同命运进行抗争。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可怕的厄运降临在自己头上,但他决不放弃,一查到底。约伯同样坚持寻找公义探究义人受难的原因。一个义人在受到无端打击时的那种对上帝公义的执信不疑,使约伯的形象鲜活可感,绝非一般宗教文学里用来阐述神理的那种影子人。约伯在患难中从未怀疑过上帝的权力。他始终相信“上帝大智大能———无人能抗拒他而生存。他可使太阳升不起来,使星星发不出光辉”。约伯始终不承认自己有罪:“有生之日我要坚持我无辜;我确知自己无过,永不放弃这立场;我的良心清白”。又说,“我要向上帝辩明我的案情,要为自己申诉”。可是“我向东寻找,上帝不在那里,向西寻找,也找不到他”!约伯相信上帝至终会宣判他无罪,其形象完成完全依赖的是对话来表现,而他的性格跃然纸上。
五、结语
作为《旧约》中最雄大的作品和修辞华丽的哲理剧诗,《约伯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希伯来文的诗歌特色,读原文才能尽情欣赏。虽然中文译者在对仗与声韵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但仍存在一些读起来拗口、有待商榷之处。
参考文献
[1]勒兰德·莱肯.圣经文学[M].徐钟,等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2]西蒙·巴埃弗拉特.圣经的叙事艺术[M].李锋,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朱维之.圣经文学十二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4]郝岚.《约伯记》的戏剧叙事[J].外国文学研究,2005,(5).
[5]阿巴埃班.犹太史[M].阎瑞松,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6]哈特诺,方德.牛津戏剧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手法
下一篇:真作假时假亦真——谈皮兰德娄《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相关文章推荐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