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人对《说文解字》"酉"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把"酉"部的字和中国酒文化联系在一起,夸赞酒在华夏民族生活中不可取代的作用;二是对于该语义场的分层,只是归纳到较浅的层次,没有进一步往下挖掘。本文拟从另一个侧面来写,不谈酒在促进人们交际中的良好作用,而说说它对身体的伤害。
【关键词】 酒; 饮酒; 醉态;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酒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上古,酒主要是用于祭祀。“鬯”就是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祭酒”这一官职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近代出土的青铜器中可以考证,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制品中就已经有了专门的酒器。
关于酒的发明者,我们可以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酒”字里略知一二,“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古者仪狄做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许慎鲜明地揭示了酒在生活中的效用,既能产生人性之“善”,也能滋生人性之“恶”。《说文解字段注》(以下简称《段注》)又有“少康作箕帚、秫酒。少康者。杜康也。”少康为夏王相的儿子,禹的七世孙。这里所说的“秫”是指高粱,按这种讲法,杜康就是以高粱酿酒的第一个人。三国时魏王曹操《长歌行》里的名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流传至今,杜康被尊为“酒圣”。
《说文》“酉”部共67字,绝大多数都是和酒有关的。如果把“酒”或者“酉”作为一个大的语义场,下面可以分为很多的子场,譬如关于酒类祭祀的字,醴、奠;关于酒类酿造的字,醸、醨;关于酒颜色、浓度的字,配、醇。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把酉部的字和中国酒文化联系在一起,夸赞酒在华夏民族生活中不可取代的作用,夸耀酒在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地位;二是对于该语义场的分层,只是归纳到较浅的层次,没有进一步往下挖掘,只分析到一级分层,没有在各个子场内继续分层。本文从另一个侧面来写“酉”部,不说酒的好,而说它的“不好”,不说酒在促进人们交际中的良好作用,而说说它对身体的伤害。从“酉”部中提炼出所有表示喝酒多少、饮酒后状态的字,并且通过《说文解字段注》、《玉篇》等文献对一些疑难字考证,进行重新排列。
一、饮酒多少义场
“酉”部属于饮酒多少的字有:、、、釂。《说文》云:“,歃血也。从酉朁声,子朕切。”何谓“歃血”?成语中有歃血为盟,是指上古会盟时,君王在嘴边涂上牲口的血,以表示联盟的诚意。《段注》解释:“歃,谓之小饮。”可见“”代表的饮酒量并不很多。
《说文》云:“,少少饮也,从酉匀声,余刃切。”“少少”有量小、不多之义。《段注》解释:“,漱也。漱所以洁口。”《玉篇》中以酳释,“酳,少少饮酒,谓食已而荡口也。本意口部,呁,吐也。咰,饮也。呁咰注与同,少饮漱口而吐之也”。古人尚洁,漱口有区别。未食用水荡之,令口腔洁净也。既食以酒漱之,使除秽去腥也。可见“”是指食后以酒漱口,所用酒量显然极少。
《说文》云:“,饮酒俱尽也,从酉謐声,迷必切。”[从中可以看到喝酒时一饮而尽的豪壮与洒脱。《玉篇》说:“饮酒俱尽也,也。”《段注》进一步解释:“,,榆酱也。”“酱”既是肉酱,《说文》“酱,盐也。从肉从酉,酒以和酱也”。所以“”既可以指饮酒俱尽,也可以指用酒和的肉酱。这里研究饮酒量的多少,只取第一种意思。
《说文》云:“釂,饮酒尽也,从嚼省声,子肖切。”《段注》说:“酒当作爵,此形声包会意字也。尽爵曰釂。”“爵”的本义是古代一种三脚青铜酒器,现在所说“加官进爵”中“爵”是爵位、国家所封的官位的等级,是从本义引申来的隐喻手法,用所用器具来指称使用器具的人。根据《段注》可知,把“爵”中的酒喝完便称为“釂”。这四个字如果按照饮酒量从多到少来排序依次是:{,釂}>{}>{}“”只是为了漱口除秽去腥,所以“少少饮也”。“”,少饮。“”和“釂”,都是指饮酒尽。
二、酒后状态义场
“酉”部中属于酒后状态的字有:酣、酖、醅、醉、醺、醟、、酲。《说文》云:“酣,酒乐也,从酉从甘,甘亦声,胡甘切。”《段注》云:“酒乐也。张晏曰。中酒曰酣。引申为凡饱足之称。”这里“中酒”是说,饮酒量在一个人饮酒能力的四、五成,“饱足”是说吃饱喝足、酒足饭饱。《玉篇》云:“乐酒也,不醉也,或作佄。”“酣”指在喝酒中体会到心情愉悦但未有醉态。
《说文》云:“酖,乐酒也,从酉声,丁含切。”《段注》云:“酒乐者。因酒而乐。乐酒者,所乐在酒。其义别也。毛诗叚耽及湛以为酖。氓传曰,耽者乐也。鹿鸣传曰,湛,乐之久也。引申为凡乐之称。左传曰,宴安酖毒。不可怀也。从来谓即鸩字。窃谓非也。所乐非其正。即毒也。谓之酖毒。从声。”从《说文》、《段注》的解释中可以看出,酖有两个意义。一个意义的本义是用于形容乐酒的,仅指喝酒所产生的乐趣和快乐,而《诗经》中《氓》、《鹿鸣》两篇将这个意义扩大为指所有的快乐;还有一种说法源自《左传》,认为酖和鸠一样,是一种毒药,如果一个人取乐的方式并不光明正大,偏离正途,便是“酖毒”。这里重点记下第一种说法。《玉篇》“案,上文酣之乐酒为甘洽,得酒之趣。酖之乐酒为沉湎,中酒之害”、“酖之言沈也、甚也、淫也,沉溺也”。么“酣”与“酖”的意义区别就很明显了。“酣”仅仅为从饮酒中体会到快乐,而“酖”则有沉湎、沉溺之义,从心情愉悦转为体验到由酒带来的伤害,正是酒的本质“所以就人性之善恶”的具体表征。可见,酒饮适度的确能起到愉悦情感、增进情谊的作用,但如果过度酗酒,酒醉后也对自身和他人产生的伤害。《说文》云:“醅,醉饱也,从,匹回切。”[“醅”指吃饱喝醉的憨态。
《说文》云:“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一曰溃也。从酉从卒,将遂切。”《说文》中“醉”一指饮酒时酒量适度,不至于喝醉发酒疯产生祸乱,二指溃泄的情状。《段注》注解:“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以叠韵为训。从酉卒。此以会意包形声。一曰。酒溃也。此别一义。溃当为渍之误。若今醉解醉鰕之类。”这里认为第二个意义“溃”应该是一个谬误,实际为污渍的“渍”。《慧林》有“饮酒过度、神识梦昧曰醉也”。从上面的解释发现,“醉”在《说文》、《慧林》意思不尽相同,《慧林》中的酒醉意多于《说文》,可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词义的转移而出现的结果。我们可以把“醉”分解为“醉1”、“醉2”,“醉”仅指饮酒适度,酒喝完不至于乱,是本意,“醉2”指饮酒过度神魂颠倒,是后起义。下文提及均指“醉1”。
《说文》云:“醺,醉也。从酉熏声。诗曰公尸来燕醺醺,许云切。”《段注》“谓酒气熏蒸。许举会意包形声耳。诗曰。公尸来燕醺醺。大雅凫鷖文。今诗作来止熏熏。醺醺恐浅人所改。毛传。熏熏。和悦也。”在《诗经》中“熏熏”、“薰薰”、“醺醺”意思相同,都指香味四散。《诗经·凫鹥》中有“来燕醺醺”、“来止醺醺”,指周王酬神谢尸祭祀活动后,扮演公尸的饮燕醉醺醺的样子。《玉篇》有“醺,和悦也,坐不安也。燕饮微醉,感酒温暖若熏蒸也。微醉酣洽,故为和悦儿。”指人在喝了酒之后,面色和悦,稍感温暖,略有躁动,不能久坐,面露桃花之色的神态,喝酒者已有几分醉意,神智不完全清醒。《说文》云:“醟,也,从酉荧省声,为命切。”《段注》解释:“醟,酒也。无逸曰。酗于酒德。从酉。荧省声。为命切。十一部。”
《玉篇》有“于命切,酗也。”《玉篇》以“酗”释,酗之言凶也,有醉怒之意。“酒”也就是酗酒的意思,指喝酒不是为了愉悦心情而是带着一种火拼的病态心理在拼酒。很多人酒喝多了以后就开始摔酒瓶子、打架、甚至拿着刀要杀人,就是“”走出古籍,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说文》云:“酲,病酒也。一曰醉而觉也。从酉呈声,直贞切。”[1]313那么“酲”既可以是酒醉之后的病态,也可以是醉过睡醒的样子。《段注》进一步解释:“醉中有所觉悟。即是醒也。故酲足以兼之。”[
《诗·节南山》有“忧心如酲”,《毛诗》“病酒曰酲”中“酲”都只是指醉酒后神智不清的样子,和《玉篇》“病酒也,醉未觉也”的解释完全吻合。所以,“醉未觉为酲、已觉为醒”,比较科学的是运用《玉篇》中的解释。喝酒之后的状态由浅至深,由清醒到烂醉依次为:酣→醉→醺→醟()→酲(酖)“酣”是酒态中最轻的一种,只是喝到五成。“醉”我们现在理解,就是喝酒了之后如一滩烂泥的酩酊大醉,但实际上是“卒其度量不至于乱”,是酒态中的折中现象,喝酒的人依然神智清醒、行动自如。
“醺”在“醉”的程度上有所增加。属于不正常的饮酒后状态有“醟”和“”,都含有酒后行凶意,会对自己或者周围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最后两个字“酖”和“酲”形容嗜酒如命,以至达到一种病态程度。仪狄造酒的目的是为了送给大禹邀功请赏,谁知大禹饮毕,不仅没有给予封功行赏,反而因为酒之美味而疏远了他,曰“后世必有以酒忘其国者”。的确是这样,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多少人因为喝多、喝醉而耽误了大事。早在东汉《说文》中,就有了对于酒的负面描写,酒的价值全依赖于你如何享用。
《本草纲目》说:“酒少饮则和血行气,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之精,生痰动火。”可见,喝酒是个双刃剑,少饮对身体有益而无害,多饮对身体则有害而无益。适度喝酒可以放松心情,甚至还能延年益寿,但是过量饮酒,确实会给自己的身体、家庭的和谐造成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段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胡吉宣.玉篇校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上一篇:福建畲族“凤凰装”服饰符号的文化语义探析
下一篇:《世说新语》重言词探析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论文欣赏 >
《说文解字》“酉”部字研究——以饮酒多少、酒后状态义场为例
2016-11-08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杨彬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