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探析—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11-02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黄文平; 朱静

【摘要】 本文立足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主张以生为本。采用激励性评价、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创造力培养等教学策略,通过"让学生主讲"这一教学实训形式,实施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结合的校内实训实践教学改革尝试,旨在探索高职思政课获得学生认同、参与并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 课堂教学; 改革; 探析;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中,突出职教特色,树立“厚德至善、精技致新”的育人理念,不断加强以职业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彰显各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精品意识、课程特色、价值所在,各学科均实施了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职业人培养目标教学改革,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来展示课程的职教理念、教学思路、改革成果。为此,我院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在围绕以职业人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中,努力实现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开展了以生为本“让学生主讲”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一、高职思政课获得学生认同和真心喜欢是实施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学应是让受教育者学生积极参与并从中受益的教学,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那只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高职思政课要想获得学生对课程的重视、认同并真心喜欢,必须让学生参与教学。因而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能全面调动学生,并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真正受益,是教学设计的主体思路。
    (一)打开思路,积极采用“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达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3]。如何在教学中采用实训方式去完成一堂优质课以彰显职教特色,是高职思政课教学需要突破的一个难题。为此,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将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常用手段全程运用于课堂实训,并通过“让学生主讲”这一形式来实现,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施思政课理论和实践“二合一”的校内实训实践教学尝试。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在全程参与实训操作中,获取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自我演示中,获得这一知识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达到运用中领悟,产生细雨无声的功效。
    (二)精心选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材,是组织教学实施、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2013年修订版)第七章,把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基本要求作为教材落脚点这一教学要求,精心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部分,作为教学实施的着眼点进行教学,通过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来有序地组织展开。依据教学内容,以“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为入口,结合高职学生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中已具备的知识解读能力,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主讲”这一实训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需要,达到把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融入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实施训练过程的双向价值取向。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分组表演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开展才能比拼。把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表演展示,让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通过自我讲解,把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与自我行为意识融为一体,从正、反两方面,让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通过教学实施来体现其基本准则。并通过价值认同的学习过程,反思自我形成正确认识,有利于道德和法律知识传授与素质养成一体化的构建。
    二、高职思政课赢得学生积极参与并终身受益是实施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职责所在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路是常青的。”要完成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这一教学任务,必须让道德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展示,以感性认识为切入点,通过理性认识的深化来感悟,使枯燥的书本理论知识在教与学中获得理解。通过“让学生主讲”这一教、学、做融于一体的实训形式,实现学生学习参与过程中,把道德和法律规范内化为心、外化为行的价值转换,是实施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职责所在。因此,需要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教学实施中,综合运用好激励性评价、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创造力培养等教学策略。
    (一)激励性评价是在教学中营造良好学习参与氛围的基础参与中受益是课堂设计的基本思路。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融教、学、做于一体,必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选择与学生存在关联的社会生活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打破教材体系,把教材中与公共生活关系密切的主要法律进行分组,每组负责讲解一部法律在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共环境中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各小组在接受任务后,通过分工协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通过生活化的感性认识,运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演讲对答、小品表演等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形式,把教材中需要认真总结提炼才能理解的,那些文件化的语言表述,用通俗化的形式把道德和法律意识贯穿其中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学习气氛中接受知识,产生价值认同,实现教学目标。为激发各位同学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展示,除设定小组集体综合实训参评成绩外,还需设定个人讲课、表演、组织、创意等单个奖励机制,鼓励人人参与,尽显其能。同时,为保证评价公平真实有效,每小组推荐1-2人组成包括教师在内的评分团队,制定详细评分标准,设定项目打分细则和打分理由,使评价有评有据,让学生心服口服。
    (二)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展示的平台每个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总是会从自己特有的认知角度去观察和评价外界事物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因为“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因此,要保证让学生做主,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保证各小组相互配合、和谐共处,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不仅要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性发展提供学习展示的平台,而且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参与问题设计中的优化讨论、协同分工、相互衔接,保证任务在合作共处中完成。注重引导学生在竞争中相互配合展示才华,不断提高对事物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平等对待他人,学会对事物不同理解的包容,学会处理同学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公平竞争与友好协作相得益彰。让学生明白最后取得的成绩既是个人才能展示,更是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果,让同学们在体验人生、享受协作快乐中,在知识体系学习的自我能力展示中健康成长。
    (三)创造力培养是在教学中使学生拥有独立见解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重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不拘泥书本,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知识贮量为基础,快乐参与,在分工组织编排整理中,让“生活化”的感性认识转化成“化生活”的理性思考,并最大限度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活动来实现。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学习时,要尊重学生,讲究策略方法,强化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参与意识,营造一个既民主平等又和谐活跃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社会生活中已有一定人生阅历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在前沿信息收集整理中的综合判断选择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建立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引导各小组同学从自身观察到的现实问题入手,抓住学生思想困惑点和思维兴奋点作为实施教学提问的出发点,由学生披挂上阵,变以教师讲的一言堂为“让学生主讲”的群言堂。通过多媒体、图片、音频、视频、小品表演、设立问题等手段为载体,让同学们在充分参与交流中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见解,积极表现。引导学生讨论研究,从感性切入到理性深化中寻求答案,让学生在参与探讨中,阐述不同观点、发表不同意见、提出不同看法。引导学生学会更多地思考未来面临的社会责任、人生担当,通过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互动交流回答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促使各小组“主讲”方案不断得到优化升级。
    三、构建实训合一、和谐共赢的教学模式是实施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懈价值追求
    好课堂是合作共赢的课堂,是学生消化吸收教学内容,获取在知识互动交流中的成长过程。实施“让学生主讲”,把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理论和实训实践“二合一”的教学形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生生同台合作交流这一合作共赢的新型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展示才能,实现学生教学参与率的最大化。实现了把与人交流、合作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融入教学实施过程同步运行的价值追求,增强了课堂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通过“让学生主讲”这一有益尝试,寻找思政课教学让学生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平等交流平台。
    (一)通过把课堂交给学生实现了教学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主讲”把课堂作为学生能力展示的平台,采取让学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全过程来组织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考解决问题,通过实训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参与意识、实践协作能力、求实探索精神,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的体验操作,达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理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获得的学习体验来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教师不断重复的价值引导更有效,真正展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通过生活化的交流展示,有利于学生明白,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在公共生活中必须受到自然和社会双重制约。因此,学理论需重实践,入生活需懂规矩,要做事必先做人这一价值观念的理解与认同。
    (二)通过把课堂交给学生实现了教学是师生间的理解与尊重“让学生主讲”通过把课堂交给学生实现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对话,是师生交流的理解、尊重,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给学生畅想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轻松活跃参与,给学习由衷的快乐。通过学生思考、交流、沟通、自省、探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在轻松活跃中,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和独立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通过“化生活”的形式让他们乐于接受并真正内化为心、外化为行。教师在教学引导中,注意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和价值观展示情况,捕捉学生创造出的宝贵教学资源,及时给予总结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被教师重视、理解、认可、尊重,从而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活中获得人生成功的价值体验而不断自信、不断成长。
    (三)通过把课堂交给学生实现了教学是教与学的合作共赢“让学生主讲”把课堂交给学生,实现了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共享教学话语权、合作共赢的平等交流过程。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近乎真实生活的现实环境中,通过学生人生成长经历感知的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使学生在人生成长中树立“合于理、利于人”的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生活意识。通过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把道德和法律“生活化”的自我讲述转化为学生“化生活”的社会行为,通过交流共识来实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实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教学理想境界。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产生教师与学生心与心、学生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替碰撞与思想交流,在相互探讨中加深了师生情、生生情,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精神中孕育出思想成长的火花,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感悟课堂”,把教学转变为师生共创的人生体验、共度的生命历程。
    四、结语
    目前,“让学生主讲”在教学实施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任务普遍重,教学跨专业,学生人数多,学情分析难度大等,因此,学生课前训练任务重,操作有一定难度。但是,作为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在探索职业人才培养教与学合作共赢发展的进程中,有责任和义务不断努力去诠释职教的本质和意义,在引导学生思想成长中,应努力和学生一起共同寻找人生发展的路基,在理解尊重与爱的教学中,应尽力去体现教育的包容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努力把思政课建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N].中国教育报,2010-05-14.
[2]查有梁.给教师的20把钥匙———教师应掌握的教育学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97.
[3]贺蓉蓉,蒋家胜.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设计探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77.
[4]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
[5]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

上一篇: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慕课“六高”“七新”的特征与优势
相关文章推荐

  •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操作模式研究
  •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
  • 新常态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
  • 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
  •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 浅谈大学辅导员如何开展思政工作
  • “互联网+”:让思政理论课活起来
  • 从习近平用典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
  •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意外伤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服务职能及有效发挥策略
  • 浅谈高职学生提高TOPIK通过率的方法
  • 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推进课程思政的途径研究
  • 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析
  •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必要性
  • “两学一做”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