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16-11-02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陈雪清

【摘要】 在服装大市场的环境下,市场中亟需大量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动手能力,以及较强服装创意制作与营销技能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本研究分析了服装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实践性的教学策略,以期较好地实现服装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服装专业; 实践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应运而生。所谓应用型人才,具体指熟练掌握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中的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不但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生产创造直接的价值。实践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锻炼职业和岗位技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我国是服装的生产与出口大国,服装产业是我国地域性极强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服装行业的兴衰关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服装专业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驾驭面料和成衣设计的能力,还要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缝纫工艺及服装工艺制作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鉴于服装市场对于服装设计、销售业务、技术人才、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大量的人才需求,服装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会进入市场调研、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服装生产的各个环节,更多毕业生则以独立创业的形式进入服装领域,因此,服装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调研整理与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市场调研、生产、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只有成为服装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服装市场环境下准确了解消费群体的服装需求,敏锐把握时代流行风尚,推陈出新,进一步推进我国服装行业的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高校服装专业只有顺应市场需求,推进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较高理论水平、较强动手能力、较强服装创意制作技能和营销技能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才能使学生得以将扎实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有效运用于服装行业的生产活动中,不仅处理好服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而且促进服装专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服装专业教学过程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艺术、轻技术”的现象,而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锻炼与实践,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掌握服装设计的方法和技术。第二,服装专业的许多教师是美术专业出身,虽然美术基本功与服装画功底深厚,但是实践能力不足,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实践活动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比重。第三,当前的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多由课内制版与工艺实践、课外服饰考察与集中实践、毕业顶岗实习等环节组成,各环节彼此独立,缺少联系、难成体系;加上学生难以在课余锻炼时获得服装企业的实践机会,无法积累与服装生产相关的实践经验,导致实践教学成效不佳,难以满足现代服装行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第四,教学与市场脱节也是当前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由于学校与服装企业缺少紧密的互动,导致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不仅教学深度不够、缺乏可持续性,而且学校对服装企业的需求了解不充分,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第五,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尚未形成系统、完整、有效的评估反馈体系,多以问卷形式笼统调查课堂教学情况,没有真正涉及服装专业实践环节的具体内容,反馈内容难以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一)完善实践教学内容由于现代市场亟需服装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应该不断完善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将服装市场的定位、决策、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内容纳入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形成市场、设计、结构、工艺、销售等环节共同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储备服装行业各个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岗位的变化。首先,加强纺织面料的识别与应用训练。笔者认为,教师在调整教学计划时,除了增加服装材料课程、时装与面料设计课程外,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以面料为主题的市场调研,使学生了解各类服装面料的应用与各类人群对服装面料的看法,并直接感受面料在设计中的作用。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收集喜欢的面料并分类整理,且通过各种途径尝试面料与服装款式图的结合,不断提升学生对服装面料的认识,进而在实践中合理地选用面料。其次,教师应该增加工厂生产流程与管理的实践项目,学生只有系统了解大型工厂的生产方式、流程及工艺等内容,才能真正将专业技能运用于服装生产活动中。再次,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中增加服装销售的实践,包括举办服装发布会、展示会及订货会,练习销售、售后反馈、服务等工作环节,不仅提高学生的销售技巧,而且帮助学生掌握服装市场的需求以激发更多的服装设计灵感。最后,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中增加市场调研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市场调研的基本知识、方法及组织过程,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准确定位服装市场[2];此外,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水平,并真正理解服装的内涵。
    (二)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首先,学校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根据企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将服装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增加到服装专业的教材中,充实教学内容。其次,学校应该扩展校企合作的领域,为企业提供服务,通过“产学结合”为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提供保证,可以定期安排学生进入服装企业开展校外顶岗学习,将课堂延伸至工厂,提高服装专业的教学与训练效率,将学生培养成为生产一线所需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再次,学校可以联合企业举办服装设计比赛,评委由企业管理人员、服装设计师、工艺师及制版师等人员组成,通过专业人士全方位的评判、指导及建议,提高学生在服装制作工艺、款式设计、板型制作、形象设计、整体搭配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也在参赛的互动交流中获得独特的经验与知识,提升自身的服装创意思维,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学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毕业作品演出、走秀晚会、社团活动、服装设计讲座、剪裁作品展,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项目,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
    (三)改进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教师要改进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首先需要统一师生的思想认识,使他们秉承严肃认真的态度,以负责的精神对待服装专业各项实践环节的评价。学生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态度、实习组织工作、实习目的要求、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和指导方法、考核评定及实习效果等项目;院系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调查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完成情况,包括实践教学文件与实践计划的执行情况、学生的实践记录与实践总结等。其次,学校可以借助现代化通信手段建设师生互动的信息平台,由教师在平台上公布实践教案与指导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借助信息化平台反馈教学内容并提出疑问和改进建议等,为实践教学评价提供有力的支撑。再次,学校可以建设学生综合信息跟踪系统,细致统计学生的就业方向,持续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通过收集已就业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意见、反馈及调整建议,可以为服装专业后续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借鉴。
    最后,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考核的结果可以与教师的绩效挂钩,帮助教师收集客观公正的实践教学反馈信息,进而及时改进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桂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2]孟秀丽.服装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6).
上一篇:“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新常态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
  • 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
  • 基于设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必要性
  •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和改善方法
  • “续理论”视域下如何提高应用型高校外教口语
  • 核心期刊论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人才
  • 论文发表参考: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
  • 论文发表参考:论师资建设对高校教学和人才培
  • 高等农业院校人才精准化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就业
  •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合理性
  • 基于课堂舞台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声乐课一体化
  • 乡村振兴如何破解人才瓶颈
  • 基于创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政教学研究
  • 管理型财会人才就业现状与培养研究
  • 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