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基于心流体验下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研究


2016-11-02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张艳霞

【摘要】 心流体验能带给我们愉悦的心情和满足感,人们在心流状态中既能感受到快乐,又能展现出最好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比较难以体验到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满足,就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活动,把心流体验带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中,以此来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心流体验; 心理健康; 教学;
    
    随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探索中越来越贴近学生,包括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个性成长、情绪情感变化、自我意识的探索、心理体验等。可以说,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不仅仅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心理体验和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也在不断探索各种适合的教学方式,以期培养出心理素质过硬、创新意识过强、实践能力过高的大学生。如何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积极心理学中的心流理论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帮助我们提高课堂可操作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并融入学习过程。
    一、心流体验的含义
    “Flow”一词是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希斯赞特米哈伊(MikeCsikszentmihalyi)提出,有不同的译法:心流体验、福流、酣畅感、流畅感等。译称不同,表达的意思一样,我们倾向于“心流体验”这一说法,它是一种带有兴奋及充实感的情绪体验[1]。首先表现为一种兴趣,是人们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次它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到某项活动或事物中。例如,我们和朋友谈心聊天、玩通关游戏或沉迷于阅读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这些就是心流体验。无论我们在心流体验里做什么,没有什么人或事可以打扰我们或使我们分心,我们对于正在进行的事情是全神贯注的[2]。在心流体验带来的最佳状态下,我们可以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包括学习、进步、成长以及更好地迈进未来的目标。
    二、心流体验的相关理论
    (一)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依据希斯赞特米哈伊的观点,以下三个条件下能产生心流体验。第一,是个体从事的活动要有一定的结构性特征,从事的活动要具有明确的目标、规则和评价标准,拥有清晰的目标是心流体验的前提;第二,是个体所感知的挑战和技能水平间必须建立平衡,它代表着人与环境的统一,个人不需要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才有可能体验到心流,起决定因素的是所呈现出来的挑战及个人的能力;第三,是个体自身特点化,如“自带目的性人格”,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拥有心流体验的能力,只是存在个体差异,那些喜欢享受生活,不以自我为中心,对生活充满兴趣和好奇,会从内在动机方面做出自我奖励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心流体验[3]。此外,注意力集中的个体也更易获得心流体验。
    (二)心流体验带来的心理状态在心流体验过程中,我们会倾向于去从事活动,并且是有清楚目标的活动,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我们所从事的当前活动中,在这个活动中及时回馈,包括每一活动环节的反馈,对即将出现的后续行为做出适当的反应。我们自身的技能与我们从事的活动所面临的挑战恰好配合,使我们产生潜在的主控感。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会忘记自己身体所处的当前状态,比如不知饥饿和疲劳,忘记我们的社会身份,我们的行动与知觉融合,忧虑感消失,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从事很长时间的活动自身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学者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改革提出了很多种尝试,但在实际应用中,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课堂活动提不起兴趣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青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很多课程课堂活动设计相冲突。以我院为例,心理健康课第一次课堂设计有破冰之旅,其他课程包括专业课程设计中也有破冰之旅,而且大多数教师是参考同类的团体辅导设计方案,缺乏新颖性和突破性。学生对这种活动越来越没兴趣,活动设计与学习技能不匹配。
    (二)学生被动或不情愿参与课堂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主体能动性,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下,为了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教师通常采用回答问题加分,积极参与活动加分等方式鼓励学生发挥主体性,这种带有某种预期和利益的动机,产生的结果是学生为了得到奖赏或为了不挂科去参与活动,教师关注的是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内心体验常常被忽略掉了。
    (三)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欠缺日复一日重复上同一门课程,教师自身也缺失了激情和创新性。教师很难做到只为教学做事,专心从教,更多是受外在目标驱使,为了评职称把教学作为辅助,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缺少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良好的工作态度。甚至有些教师自身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存在缺陷,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
    四、心流体验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心流体验不是很多,但如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学习、工作中都是可以产生心流体验的。针对以上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一)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应考虑到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评判性心流体验产生的第一个条件是个体从事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特征。不是所有带有挑战性的活动都能产生心流,所以教师设计的心流活动,需兼具目标、规则和评价标准,考虑教学目标、活动规则、如何评介等,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课堂活动,以使课堂活动本身成为学生产生心流体验的前提条件。
    (二)课堂活动本身的挑战性应和学生的才能相互平衡心流体验产生的第二个条件是技能与挑战相匹配。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会影响学生拥有心流体验:一是有压力的环境,因为这样会带来焦虑;二是没有挑战性的环境,因为这样会使人觉得无聊、厌倦[2]。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感到焦虑就是觉得乏味,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需把握好所设计任务的难度和学生技能水平的适中度。学生觉得挑战难度大,经过努力仍不能应付,就会产生焦虑,反之,学生对活动的应对绰绰有余,则会觉得乏味。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够胜任相应的挑战,产生心流,学生则会体验到兴奋和充实。
    (三)设计的活动应具有内在动机驱动特征心流体验产生的第三个条件是个体自身特点,比如“自带目的性人格”和注意力集中的人容易体验到心流。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技巧让学生明白,参与课堂活动的动机,不是为了得到奖赏或避免惩罚(平时成绩扣分等),而是喜爱活动本身。学生关注活动本身,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3]。心理健康课的教师在关注课堂活动目的性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当下活动带来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学生内心真正、自觉地感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应利用心流体验的心理状态强化课堂知识,升华教学内容在流动的状态里,时间对于投入其中的个体来说过得非常快。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所参与的活动上,感觉本身作为社会因素的一面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精力充沛的、流动的体验。心流体验不仅仅是感官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心流体验所形成的一种高度的、内在固有的乐趣,这种乐趣不是在活动的过程中立即出现,而是在事后的总结中才体验到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通过心流体验,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内心的成长,把心理知识内化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大学生们通过心流活动,培养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对自我的认识,学会了调控自我,增强了心理素质。心理健康课堂上的这些心流体验所呈现出的倾向性、回馈和反应、技能与挑战的平衡以及全神贯注、知行合一,由此带来的潜在控制感、时间感的变化等,对心理健康课来讲,是有意义且有价值的。
    五、结语
    在心流状态中,学生享受着巅峰体验,同时也做出了巅峰表现:他们既感受到了快乐,又展现出最好的状态。心流体验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心情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进一步推进心流体验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下一步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沙哈尔.幸福的方法[M].汪冰,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任俊,等.Flow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9,(1).
[4]其木格,林海河.心流体验: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心理诉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

上一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研究 下一篇: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途径探析
相关文章推荐

  •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操作模式研究
  •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
  •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意外伤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 浅谈高职学生提高TOPIK通过率的方法
  • 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析
  • “两学一做”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问
  • 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教学和职业技能的结合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 解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 贵州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及思考
  • 高职辅导员工作中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模式探析
  • 高职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浅析
  •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学生干部的作用分析
  •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