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边境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重构


2016-10-31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 郎启训 曹贵雄

—以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为例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各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的和睦共处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为例,对边境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有效重构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有效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金平县 边境民族地区 新型城镇化 传统文化 重构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必须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布局优化、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建成现代文化强国,势必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②。文章就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下称金平县)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重构加以探讨,以期有效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有效发展。

选题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云南省确立了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红河州确立了建设民族文化强州的战略目标。毫无疑问,中央、省、州已经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文化也是生产力。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文化建设是一块重要的、难以割舍的建设版图。

金平县地处祖国边境,全县国土面积367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93个村委会1127个村民小组,与越南相接的边境线长达502公里;在36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6%之多;9个民族中,就有苗、瑶、傣等8个少数民族。作为云南省跨境民族最多的县,金平文化、金平本土文化与金平少数民族文化,三者的内核其实是一脉同源。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金平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前所未有的受到强烈冲击,少数民族文化精髓日渐消亡,其内容的本真逐渐失去。金平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思路、举措、成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新形势下美丽“金平梦”的构建。

金平县传统文化的存续状况

风俗表象文化意义缺失。目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金平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气息日益淡化,其中8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虽然具有“较大的举办规模和热闹的举办仪式”,然而土著民族本身却并不是活动的策划者以及举办者,少数民族的自主举办能力以及意识偏弱,甚至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不了解这些盛大节日的举办时间,其中就有很多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人。通常只有本民族内部的寨老以及祭师等才能掌握这些情况。

在城镇化不断加快的今天,金平现代少数民族的传统礼仪习俗也变得过于简化,除了一些无法在短时间内简化的诸如宗族祭祀、丧葬等习俗程式之外,包括用于节日当中的祭品也被大量的简化了。最为关键的是少数民族习俗的文化精髓也随着重要祭品的省略以及主要环节的消失而不成体系,并随之断裂。

基层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吃穿住行方面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不断的加大对其中的投入,充分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物质方面的需求。各族人民在吃穿住行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很多城镇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开始进行文化阵地的打造工作。为了使演出的需求得到满足,一些城镇当中的自由创作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粗制滥造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文化建设中,如一些具有丑陋形态的乡村文艺的演出。

文艺作品中缺失民族元素。在城镇化建设中,民族元素在文艺作品中缺失的现象目前在金平县十分普遍。看似十分盛大的歌舞演出,其中却很少有本土民族自身的元素。在金平县的文艺演出当中很少看到本土少数民族色彩斑斓的服饰以及起源于生产生活当中的舞蹈形式。与此同时,文学创作当中也将少数民族的元素忽略了,通过对金平当今文学创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具有一定文学创作功力的作者往往在少数民族文化精髓这一主线上是缺乏的,而懂得当地民族风情的作者在创作功力、经验以及技巧等方面又显得十分薄弱,很难真正的将当地城镇化中少数民族的元素体现出来③。

文化建设缺乏创作精英。虽然金平县近年在城镇化建设中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将文化活动场所少,无法有效进行文娱活动的难题解决了。然而由于文化部门的干部当中存在着创作能力匮乏、缺乏活力等因素。一些诸如对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研究以及田野调查等基本上属于空白,造成了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文化创作精英的局面。具有一定创作动力的民间自由创作人在视野、技巧以及专业创作理论等方面又十分贫乏。在困难重重以及财力疲软的情况下,金平县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并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民族服饰逐渐消失。金平县一共有8个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有很多不同的支系,所有的支系当中都有不同样式、情调、色彩的服饰。但日常生活当中所有的民族都是采用西式服饰,只有一部分在农村居住的少数民族才会穿本民族服饰,尤其是在一些盛大的文艺演出、婚丧嫁娶以及庄重的祭祀活动中才能见到本民族的服饰。虽然从实用角度而言,很多少数民族服饰的确无法做到与现代时尚服装一样方便。但是从对民族精神本元予以保护的角度而言,必须要警惕民族服饰逐渐消失的现象④。

金平县传统文化缺失与消退的归因

不妨认为,国家的城镇化政策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一大利好,它既可以充分改善这些边疆民族地方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又有利于这些地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但地方政府在执行该政策的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不少的负面措施,比如为了完成任务而强行推进工作,以至于忽略了甚至是故意忽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层次的特殊性,损害了少数民族世代留传下来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一些学者就认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往往以GDP为标尺,忽略了“留住乡愁”的文化基因、文化记忆、历史文脉的延续与保护。

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空环境,一旦远离这一时空环境,文化的血脉即不复存在。城镇化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不顾实际的城镇化必然会导致众多问题的涌现,传统文化缺失与消退就是其后果之一。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一方面对金平这样经济落后地区的青壮年构成了巨大的诱惑,他们往往不惜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赚钱;另一方面也容易使青壮年对本土文化产生自卑情结,认为外面的世界、外面的文化生活才是值得推崇和向往的。这些本来负有文化传承使命的中坚力量无法再承担起传承的责任,而且外出越久,诱惑越多,对诱惑的习惯性感受就越发适应。回到家乡就容易成为“熟悉的陌生人”,文化的血脉在经济的压力和魔力下人为地斩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无法获得新的继承人和好的生长点。另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宣传保护不力,缺少明确的保护意识、目标和措施,以及少数民族同胞对自身文化理解出现偏差,都是导致金平少数民族文化难以呈现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气象之原因。

金平县传统文化重构的有效对策

加大重点投入,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重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文化如服饰、饮食、旅游节庆产品等,还包括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如习俗、礼仪、民族心理和民族认同等。基于区域发展的差异,在边境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边境民族地区的财政普遍困难,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自然也就有限。因此,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重构民族传统文化,必须要制定科学的发展方案,分析探索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找准重点,把资金投入用在重点上,这样才能够带动全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有效重构。

重视人才的培养,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文化归根结底还是靠人来继承和传播的,因此要传承和发展金平县的少数民族文化,就必须培养一支少数民族文化的精英队伍。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出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热爱、熟悉金平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专门人才。

首先要完善制度,发挥“边陲人才奖”在激励人才方面的作用。其次要在全县的每个乡镇配备一名专门负责少数民族文化事务的负责人来收集和保存当地原始的少数民族文化。再次要加大培训力度,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培养合格的少数民族文化宣传员。接着要对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高度的重视,组织文化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走访调研,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文化。最后要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人,重视本土文化人才的培养。

重视节庆文化,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予以保护。节庆活动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再加上社会对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重视以及旅游业的发展,金平县举办了一些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节庆活动的意义并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一些节庆活动流于形式,对少数民族文化真正的发展和传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发展金平县的少数民族文化,就必须在理解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来组织节庆活动,找到节庆活动的精神之所在。围绕其文化内涵,开发少数民族的特色节庆歌舞,在节庆活动中体现出少数民族文化特有的魅力,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予以有效的保护⑤。

建立典型示范,促进城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金平县的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丰富,但却比较零散。因此,在对全县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要着力建设典型,发挥其示范作用,对全县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辐射和推动。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典型,一方面,可以从打造少数民族精品文化开始,厘清少数民族的文化体系,挖掘少数民族的精神内涵,从音乐、服装、饮食、舞蹈等各个领域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和开发,编撰相关的图书和影视作品,举办各种活动,打造少数民族文化的名片。另一方面,在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加快少数民族文化示范村寨的建设。少数民族文化示范村寨可以对全县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对于示范村寨的民居、服饰、饮食、音乐、习俗等都要进行保护和挖掘,利用其文化内涵来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业,最终促进城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

引导文化消费,促进城镇化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进程中,金平县的文化消费趋势已受到社会文化大潮的影响,正在逐渐改变以往封闭的面貌,由求同求稳向求新求异发展。文化消费的多样化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文化消费中要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首先,在兼顾社会不同人群文化层级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文化档次,做到合理引导,统筹兼顾,尽量给人民群众提供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文化产品。其次,要对人们的文化消费理念进行引导,培养人民群众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文明的消费理念。最后,要提高引导的力度和实效性,针对不同的民族和社会阶层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案,使少数民族文化最终转化为文化产品让人民群众进行消费,否则少数民族文化就会逐渐远离人民群众,最后被束之高阁。

打造文化产业,促进城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谐共存。在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民族文化要向产业化发展。目前,金平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至今空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一些部门和领导都不愿意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认为其见效慢,难有作为。而文艺人才青黄不接,其文化也在时代的冲击下遭受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腐蚀,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少数民族文化向产业化发展。

实现金平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发展,首先,要打造文化产业链,以全面促进城镇化和传统文化的和谐共存。金平民族文化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只有打造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进行支撑,其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才能得到最大发挥。其次,加大政府投入,拉动社会资本进入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政府要在财政上加大文化投入,成立专项资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品创作和传播进行奖励和扶持;整合原有的各项文化资金,进行统筹使用;将文化资金用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打造出精品文化产业;采取各种财政手段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补贴,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领域,合力打造出精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最后,要创新机制,培养本土文化人才。政府要从政策、环境、资金等各个领域支持和培养包括领导干部、民间艺人以及文化个体户等本土文化人才,鼓励他们进行文化创作,将本土文化做大做强。

结语

云南省确立了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红河州确立了建设民族文化强州的战略目标。金平县作为云南省与越南老街省及莱州省接壤的一个重要边境县,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其传统文化重构的思路、举措以及成果对于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增强边境地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及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推动文化固边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必须采取有效对策,重视城镇化与传统文化的和谐关系,使民族传统文化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得到长远的保护和发展。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音乐学院,红河学院人文学院;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生态移民视野下西南边境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和2014年度云南省哲学科学规划项目“中越边境布朗族莽人民间乐舞及其文化生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CSH048、YB2014113)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14 年3月15日。

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

③郭颖:“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泸沽湖地区为例”,《旅游学刊》,2012年第3期。

④闫丽娟,吴建华:“西部开发中的人文视角”,《社科纵横》,2009年第1期。

⑤马雪松:“文化全球化民族文化”,《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上一篇:形而上学的“上”“下”求索 下一篇: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
相关文章推荐

  • 浅谈加强基层统战工作促进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
  • 论文发表参考: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旅
  • 略谈习近平新时代关于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新发展
  • 贫困地区如何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 冲破“贫困陷阱”: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
  • 微型金融发展与深度贫困地区减贫机制创新
  • 论深度贫困地区的高质量脱贫
  • 吉林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研究
  •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跨域治理研究
  • 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与传统文化间耦合关系分析
  • 陕北地区窑洞文化研究
  • 中国美食类纪录片的民族文化心理
  • “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气
  • 以传统文化浸润人民的精神家园
  • 陕西对中亚地区开放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立法的定位与完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