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2016-10-27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许峻铭

【摘要】较之以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高校英语教学并没有与职业技能完全融合起来,这既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使得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对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将公共英语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素养。本文在分析高校英语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和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ESP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校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各界对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具有较高英语专业水平和较强职业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更是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剖析
    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教育专业知识充分融合形成的一种多维度的教学形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和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具有稳定性、灵活性、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等特点,因而,它不是单一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1]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与具体岗位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知识,在长期积累中形成的基本能力,以及包括自我学习和社会交际能力的关键能力。高校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英语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技能,要在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将英语基础理论知识与职业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学会运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事务,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但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着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缺乏职业性特点等现象。
    (一)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受传统管理理念和教学观念的影响,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对英语词汇语法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使用的教材多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训练,只注重眼前教学和课堂教学,忽视了英语作为语言交际功能的本质、英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这种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不仅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目标相违背,偏离了英语教学的方向,而且还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校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在这种落后观念的影响下,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按照教材体系按部就班讲授教材内容,课堂上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听写词汇、讲解语法、文章翻译、留置作业等机械重复教学内容,忽视了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对英语教学真正价值目标的追求;要么无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情况,大量播放教学视频录像,课堂上气氛活跃、热闹非凡,课后却不知学习内容和重点。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与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相比,大学教育主要以培养科学研究类型的学术性人才为目标,英语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教学目标的特殊性要求。[3]现阶段,人们主要围绕专业课教学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却忽视了英语教学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以及英语教学在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当前,许多高校英语教学存在两种倾向: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中心的基础英语教学和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以岗位够用为原则的专业英语教学。但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公共基础英语教学,参加各种等级的英语考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为了过级考证。在功利性目的的驱使下,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难以企及的目标,这不仅严重背离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还使高校英语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缺乏职业性特点
    高校英语教学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全面应用能力。但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缺乏适用的专业英语教材,没有将专业英语教材编写与学生就业岗位相结合,致使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缺乏职业性和应用性特点,实用性不高,如管理专业的学生不理解专业特有名词造成对管理制度的曲解,机电专业的学生看不懂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技术资料,物流专业的学生看不懂专业英语资料。由于英语教学内容缺乏职业性特征直接导致学生认为英语对以后的工作与生活没有意义,学不学无所谓。
    二、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目,当前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缺乏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在职业能力发展视角下对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又顺应了课程改革的需要,达到了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实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高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禁锢,高校英语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作用、学生对语言系统的掌握和学生对语言习得的作用,忽视了语言交际的功能本质、英语学习需求以及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期望值,一味向学生灌输死板的知识,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交际能力匮乏,自主学习能力缺乏。此外,是否掌握适量的英语口语已成为人们能否适应工作发展需要,凸显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时代的发展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英语已不再是专业翻译人员需要掌握的语言,各行各业的人们都需要掌握这门语言。高校英语教学不仅能使各行各业人员快速掌握本行业的英语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且还能缩小高校毕业生就业时的英语水平与用人单位希望达到的英语水平的差距。但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现状不容乐观,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课程只是一般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等级考试,基础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应付实际工作的交际需要,加之部分教师没有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意识,英语教学偏重语法结构、词汇、课文翻译和书面练习,导致学生职业能力欠缺、社会适应能力差,就业率降低。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发展前提,将英语教学与学生就业、继续教育相联系,突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特征,构建起系统完善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和提高。
    三、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求索
    “ESP”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能满足不同学习者不同需要的专门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英语教学。[4]与通用英语教学相比,ESP教学具有更为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扩大学生的交流圈,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而且还能更好地应对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ESP教学是对传统通用英语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将ESP教学纳入高校英语教学要重新确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采用“读写+视听说+职业训练”为主的模块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模式,从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方面落实高校英语课程设计,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提升人才素质。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企业人员尤其是外资企业人员普遍认为英语对今后工作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许多高校毕业生普遍认为英语学习对今后就业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由于高校英语教学职业性较低、针对性较差,许多涉及实际工作内容的英语还需要在工作中从头学起。[5]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体现高校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在英语教学中应采用“读写+视听说+职业训练”的模块教学模式:读写,即采用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法和阅读能力;视听说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职业英语训练是学习者在原有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接受基础语言训练的同时,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掌握职业术语,实现自身素质的升华与提高。
    高校英语教学目标设置应当在提高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具体来说高校英语教学应根据专业需求,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围绕英语社交技能、团队合作和创新技能来完善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培养职场应用能力。高校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流畅进行交流沟通和开展社交活动,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英语成为交流技能,交流情感,创新性地解决职场问题,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首先,机构衔接与师资衔接。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公共英语教学主要由公共英语教研室等机构管理协调,职业英语教学则由各个院系的专业教师开设,为使公共英语顺利过渡到职业英语,管理部门应协调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教师之间的关系,加强大学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联系,让大学英语教师向专业课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并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专业知识、职业词汇、句法结构和语法结构,为学生学习职业英语打下基础;让职业英语教师到公共英语教学部系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理论,为职业英语教学做好准备。其次,教材衔接与教法学法衔接。
    高校英语教学应遵循ESP教学理论,以需求分析为基础,自主开发课程。教材编写与设计应以先进的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需求,缩小教材的知识跨度,确保教材的编写遵循特定目标导向;高校英语教学教法与学法之间的衔接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内的口头交际能力,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还要分析职业英语的语言结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学容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学评价衔接。ESP教学特点决定高校英语教学评价不应只注重结果,更应注重学习过程,重视各种技能之间的衔接,不应只限于笔试形式,还应注重考查口头交际能力,要体现形成性与终结性、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评价形式,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岗位需求,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梁悦.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05).
[2]武晓燕.职业能力发展需求视野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
[3]张明勇.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4]王俐俐.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EGP+ESP”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1).
[5]王琼.以“就业”为导向的职场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当前我国改革动力的上下联动机制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明交流互鉴—基于数字时代
  • 什么是农民眼中的美好生活 ——基于乡村振兴
  •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
  • “乔哈里窗”视域下高校学生宿舍共同愿景构建
  • 古诗文对农村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
  • 大学生压力应对特征研究—基于“雨中人”绘画
  •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大学生如何创立及运营摄影工作室
  •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业”的几点思考—基于一
  • 探索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 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特征及引导策略
  • 关于学生使用手机的问卷调查报告
  • 基于设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