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印证,在现实生活中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人生指引上有利于实践向理论提升。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面临着两大困境,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功利性学习态度引导不力。针对此困境,应通过建立学生的成才激励机制和完善教师的发展促进机制进一步推动参与式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激励;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使其能够自觉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修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愿意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生。理论知识的熟悉、理解、运用,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光靠传统的说教显然收效不大,还需要引入更多的手段,运用更新的方法,帮助学生系统而自觉地将外在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
一、参与式教学的意义
参与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知识的发掘者和构建者,其重要特点在于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形式,变单向授课为多维互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转化为学生的实践,并进一步升华学生的理论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参与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印证
每一项理论成果的提出都不是单纯而孤立的,都能在浩如繁星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具体的矛盾问题相印证。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对课堂涉及的问题都已经有了具体而直观的经验体会,有些经验体会是正确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但也有一些经验体会是单一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体经验、现实需要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情况,对大量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与甄别,加工与提炼,内化为自身认知的过程。因此,唯一能让学生信服而主动接受的办法就是使理论与实际相印证。参与式教学由于参与范围广泛,参与内容丰富,参与方式灵活,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联系更多的个体体验,这些个体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理论的验证,于是正确的体验进一步加强,错误的体验则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得到修正,最终真正实现理论教育入脑入心,符合实际。
(二)参与式教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2]不管是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具体的个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指导实践,指引人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参与式的互动、沟通、交流,逐渐对某一理论观点形成共识,并将这种共识运用于实践,这种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观点的做法往往是潜移默化、潜意识地进行的。从参与式教学的层面来说,所谓的实践并不单纯指生活或工作中的某一项具体工作,还包括对社会问题、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和体验,亦即,基于这种理论知识的实践既可以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研究、采访等形式获得的个人体会,只要这种体会能够触及心灵,坚定信念,都值得肯定。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基本的理论认知,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验证,从而获得更深入的认识,并转化为自己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品德,这种理论观点和思想品德又进一步指导具体的工作实践,这就使得理论和实际在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统一,在此基础上,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做到紧贴生活、紧贴实际、紧贴学生,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参与式教学在人生指引上有利于实践向理论提升
凝聚了我党近十年发展经验,指导中国社会飞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亦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广大人民在伟大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理论结晶。建立在交往、互动、实践、思考基础上的参与式教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已经超越传统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更加细化具体地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更能深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思维层次。学生们利用在参与式教学中掌握的知识和对于矛盾问题的研究方法以及对理论观点的解析能力,增强深入探究与逆向反思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思想的主宰。通过对具体实践活动的理论思考,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深入发展甚至创新。
二、参与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当前,高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判以及对教师职称、等级、岗位津贴等方面的评定普遍实行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学活动量化指标少,且标准不好把握,大部分单位出现唯科研或过分偏重科研的价值导向,教师要想获得学校的职级待遇和相应的官方认可,不仅要努力解决自身的学历问题,还要承受巨大的科研压力。就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而言,这种压力主要体现在论文发表数量、等级以及课题成果等方面,教师要想获得个人的进步,首先要取得有明确数量要求的科研成果。教师为了自身发展计,宁愿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与学生培养关系不大,或者学生从中获得帮助不多的科研活动,因为只有取得科研成果才能为自己寻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这种价值导向直接导致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即使一段时间内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创新中来,也是试探性的,功利性的。
(二)对学生的功利性学习态度引导不力
作为塑造灵魂、培养价值观念的思想政治课,在大部分学生心中,地位本来就不突出,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在高校学习期间,自己主要是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为今后就业赢得主动,思想政治课学与不学都无所谓,学好学坏都一个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的期待是通过考试,获得学分,不给毕业设置障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因种种原因,并不能明晰地认识到自身思想觉悟的不足或者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需求感,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成为多余的信息。[3]正是这种功利性思想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难以有效凸显,对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往往是教师指到哪,学生打到哪,教师要求一步,学生前进一步,学生很少主动参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不能真正潜心分析问题、提升境界。
三、进一步推动参与式教学的对策
(一)建立学生的成才
激励机制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求学习者自己积极主动地努力。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构成、行为特征以及各种心理因素,建立一整套以学生为主体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将参与式学习方式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选择。
一是合理的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对教学价值的判断、评定和测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标准,利用科学的、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和评估。参与式教学模式十分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要从根本上告别单一的个体评价机制,特别是脱离唯考试的评价手段和唯分数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正确的激励机制应该是对每一名学生都做出积极的正面评价,客观地总结他们的优点,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再适当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并且在优点和不足之间进行合理的调节,使其能够通过该评价机制,进一步找准自己的目标。
二是积极的应对机制。一套激励机制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不仅表现在机制的内容和运行程序是否合理,而且取决于机制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公平,是否在统筹整体的同时能够兼顾个体,亦即激励机制是否有鲜明的针对性。很显然,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并不是要求对所有学生的评价都一律相同,否则就失去了激励机制存在的意义。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对学生个体的合理评价,积极应对学生个体存在的应激表现。
三是灵活的调整机制。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能单靠学校或者教师一己之力,而应该更加广泛地引进多方力量,使激励机制的运用模式更新颖,范围更广泛,参与力量更多元。因此,要灵活运用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及时合理地建立三方信息交换、意见反馈和分工合作的方式,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二)完善教师的发展促进机制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式教学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发展促进机制,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地位与自我认知,更要为他们的水平提升与个人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特别是要形成重视人才、留住人才、锻炼人才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重视人才。所谓重视,并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应该有具体的表现,不仅体现在对现有人才的珍惜和爱护上,更要体现在“唯才是用”思想的建立。当前,高校需要以更加重视的态度和更加具体的举措,打破编制体制限制,突破专业出身的约束,甚至超越校内与校外的界限,广泛吸收有志于从事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人才参与进来,从多维度多角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懂理论、会实践的精干教学力量。
二是要留住人才。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群体内部倡导相互协作、相互学习,搭台不拆台、竞赛不竞争的人际关系,打造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营造融洽和睦的同事关系,不断强化群体的团队意识和荣誉感。要提供合理的物质保障,不仅要在工资待遇上满足较高标准的生活需要,而且要在福利待遇、住房、医疗等方面提供较为周全的保障,特别是对于新入群体的人员,不搞论资排辈,不搞挤压打击,让其充分感受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越性。
三是要锻炼人才。与相对丰厚的物质条件和实在管用的精神奖励相比,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广的出路选择,才更能吸引人才的目光,因此,要引进人才的锻炼机制,一方面立足课堂条件和校园环境,努力创造机会,提供舞台,吸引人才的目光,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来;另一方面通过机构合作、院校交流、政府指派等,为优秀人才走出去、请进来提供条件,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获得更多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7.
[3]肖映胜,李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疲劳现象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1).
[4](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5]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中国梦与民族精神信仰的重塑
下一篇: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论文欣赏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6-10-27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张晓敏;杨秀莲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