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网络大军中的主力群体,目前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道德情感作为网络道德的核心成分,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支配作用。因此,探讨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情感的内容构成、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对于预测其网络道德行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网络; 道德情感; 影响因素; 途径;
【基金】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重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yks001zd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思想及行为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网络虽然是虚拟世界,但是个体在使用网络时同样要遵守法律和规则,同样要受到网络道德的约束。网络道德情感对网络道德行为具有调节和支配作用,情感不仅支撑着人的道德认识系统,而且在知向行的转化中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分析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情感的影响因素,探索其网络道德情感的培养途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情感的内容
1.网络道德羞耻感:朱熹说:“耻便是羞恶之心。”道德羞耻感就是羞于为恶之心,它主要指向道德上的否定价值,是对不道德行为的拒斥———阻止其发生。道德耻感在这种拒斥中保护着自己的肯定价值———人格尊严,它为自我设置了一道不可伤害的屏障。道德耻感是一道极其重要的道德堤防,一旦这一堤防决口,各种丑恶必将横行于世。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青少年要时刻保持“自律之心”“羞耻之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今,网络中色情信息充斥、虚假消息泛滥、学术抄袭、造假现象不断涌现,如果青少年学生长时间处于负面的网络环境中,其身心难免饱受侵害。因此要在净化网络环境的同时,积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网络羞耻感的培养,使之能够对自我言行的道德性有所评判,从而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
2.网络道德移情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研究者们逐渐形成了一个普遍认可的定义:移情是个体由于理解了真实的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而引发的与之一致或相似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即个体能够以他人为中心,识别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亲身体验他人情绪的一种心理过程。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移情感的培养,能够使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积极、准确地体验他人情绪,从而促进其网络利他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减少网络侵害事件的出现。这既是和谐社会、和谐网络建设的要求,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所在。
3.网络道德责任感:责任感包括对自我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责任感,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社会。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经常会出现青少年学生沉迷网络、过度网购、网上撒布谣言重伤他人等对自身及他人不负责任的现象,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积极价值观的养成极为不利。因此,积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感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对自己及他人负责,才能不至于放纵自己的言行。
三、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情感的影响因素
青少年网络道德情感在积极发展的同时,也因为网络世界的多元性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情感不同于认知,可以直接传授、教育、检测,网络道德情感是青少年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一种内隐的态度体验,具有其独特性。通过对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情感现状深入分析,我们发现,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情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社会环境的宏观影响因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1.和谐的网络大环境是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而网络世界的复杂性和信息的多元性,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一些并存而又相互冲突的思潮、观念充斥于网络,负面信息、虚假言论更是无所不在,这些势必会导致青少年学生思想的混乱、产生负性的情绪情感体验,对其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情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净化网络信息环境、营造和谐网络空间对于保障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引导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情感形成和发展的保障家庭因素:网络道德情感属于道德情感的分支,而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氛围无疑是青少年接触最早、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家庭教育在众多教育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家庭德育的实施,不是从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开始灌输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成员的相处中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家庭教育的失败也成为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网络道德问题的重要原因。父母是否能够做到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网络言行,是否能够有效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与情感发展,是否能够与青少年进行及时有效的情感沟通等都是影响青少年网络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因素:如今,学校依旧是青少年德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德育依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学校的德育教学中,主要还是灌输道德认知,不注重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很多学生的道德知识非常丰富,但道德情感却很匮乏。但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知识传输上,包含真情实感的道德知识才能深入人心。青少年处于发展特殊期,思想动态及情感极易产生波动,而网络世界信息良莠不齐,价值评判标准不一,很容易误导青少年,使其产生偏激的情感与想法。因此,网络德育过程中,德育工作者要重视青少年的情感教育,要保持与青少年的情感沟通,了解青少年的内心想法,只有在知、情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3.青少年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是影响其网络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青少年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分析、判断和选择,但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导致他们的体验能力和行动能力不够强,决定了他们对道德情感大多数只停留在认知层面上,而无法进入更深层次的体验层面和实践层面,因此,青少年很难将认知层面的道德情感体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另外,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的薄弱是造成一些网络失范行为的原因所在。在缺乏外力监管的网络世界中,自律意识尚不够强大的青少年学生很容易被负性情绪左右,造成价值观的歪曲,不能很好地协调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进而影响其积极的网络道德情感及行为发展。
四、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情感的培养途径
1.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网络主体意识在网络世界中,个体是使用网络的实际主体,但是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网络中发生的事情,而网络本身的虚拟性致使很难追究到责任主体本身,这样势必造成责任主体的冷漠旁观与道德责任的缺乏。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网络主体意识教育,必须使青少年学生意识到自身在网络生活中的主体存在。在培育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德育老师“一言堂”的教育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对符合道德规范和准则的行为给予认同和积极的回应。麦克菲尔认为:“道德靠理解和领会,而不靠灌输和传授。”因此重视青少年学生的网络主体性,在师生的互动中通过引导而不是灌输,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寻找答案,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内化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网络生活中学会汲取积极、正面的信息,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在网络世界中时刻保持主体意识及责任意识,养成自律精神,在规范自身网络行为的同时做出更多的网络利他行为,自觉养成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情感,而不用单纯依靠外界道德、法制的约束。
2.以培养网络责任感为核心网络责任感是网络道德情感的核心内容,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网络责任感是提升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情感的重要举措。网络责任感包括网络自我责任感和网络他人责任感,首先,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自我责任感教育。所谓网络道德自我责任主要是指网络行为主体对自身言行所负的道德责任,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很容易使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产生松懈,进而做出一些失范的言行。因此,必须培养青少年学生在网络中的自我道德责任感,使青少年能够时刻注意规范自身一言一行,树立为自我网络言行负责的自律意识。另外,强化青少年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网络道德责任感教育,青少年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不仅要坚守自我道德责任,同时要自觉维护他人利益,要遵守社会的基本规范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由此,只有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自我责任感教育与网络道德他人责任感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感,从而提升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人格。
3.发挥家庭的导向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是孩子的效仿对象,这就要求父母做好道德表率,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都能够做到互尊互爱,互相理解与支持。父母要时刻维护自己积极的道德形象,让孩子能够认识并时刻感受到父母人格形象的影响,养成美好的道德情感。另外,在网络生活中,父母也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严格要求自身网络行为,保持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引导孩子积极的情感走向,并注重培养孩子的网络利他行为。要通过具体的网络道德情境的影响,有意识地对孩子提出具体的道德情感方面的要求。引导他们朝着健康、积极的网络行为发展,使之与社会道德规范保持和谐一致,促进孩子良好的、正面的道德情感的养成,这也是父母的期望与责任所在。
4.打造高素质的网络道德情感培育队伍首先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网络技能。如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如果德育工作者们跟不上网络的发展、跟不上学生上网的步伐,就很难带给学生足够的、正面的德育信息,很难了解学生的网络世界,不能跟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更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网络道德情感发展。其次是要吸收和选拔一批业务素养较高的德育工作者。教师在网络德育过程中要能掌控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积极方向,面对网络世界多元价值、两难道德事件时能够给予青少年正确的情感引导和启发,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上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篇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信念和个性品质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必须对德育工作者自身的业务素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学校要做到对其定期培训,确保学校网络道德情感培育的软实力。
5.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情感起伏较大,思想容易走极端,自我意识的发展迅速,渴望与他人交流并得到认可。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学生面对多元、开放的网络环境,如果心理上缺少家人及朋友的支持与理解,就极易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以逃避现实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家人及老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经常进行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情感动态,鼓励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及健康的网络活动中去,对他们进行正向的网络情感引导,帮助青少年学生构建健全的,包含亲人、师长及朋辈的社会支持系统。
6.以学校为核心,形成家庭和社会的合力虽然青少年网络道德情感培育主阵地是学校,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网络道德情感的培育不能单纯依靠学校,更不能简单依靠德育工作者们。学校要在肩负起核心责任的同时多与家长或者学生监护人联系,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状况,交流引导健康情感发展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者们要争取家长配合进行疏通和引导,还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力争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马晓辉,雷雳.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02).
[2]章淑贞.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素质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
[3]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4]孙迎光.传承与超越:儒家德育思想与现代学校德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王建华.当代青少年学生道德情感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8.
[7]沙靖宇,李凯,尚振华等.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建构[J].商业经济,2014(10).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保护机制构建与完善
下一篇:公司简介的中英文译本对比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论文欣赏 >
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情感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
2016-10-24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李林育; 桑青松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