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湖北省国企国资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认为国资国企改革需要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国有企业在“去行政化”的基础上,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整体设计,循序渐进,注重以公平竞争的方式来实现企业效率。
【关键词】国有企业 深化改革 市场化 混合化 国资监管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准确把握面临的严峻形势,统一思想和行动
准确把握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内涵特征。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是在上一轮“三转”(国资转产权、企业转机制、职工转身份)、“两强”(通过改制重组做大做强国有企业、通过脱钩改制强化“大国资委”集中统一监管职能)的基础上,重回市场化轨道,跳出国资国企看国资国企,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的一次全面统筹深化,主要有“三个转变”:基本经济制度层面,从关注国有经济转变为更加关注整个国民经济;国资监管体制层面,从关注国有企业转变为关注国有资本;现代企业制度层面,从关注国有企业身份性质、总量规模转变为更加关注机制创新、效率提高、活力增强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准确把握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现实条件。第一,基础越来越好。无论是经济基础、人才基础还是思想基础,较之前都有显著增强。以湖北省为例,截至2014年4月,湖北省地方国有企业有327户,资产总额超过1.4万亿元,净资产也将近5000亿元,其中省出资企业资产总额从2003年的400亿元增长到现在的4000亿元。经过前些年的改革磨砺,培养和成长了一批懂经济、善经营、能吃苦、敢担当的国资国企干部职工队伍,改革的经验、能力比过去有了很大提升。通过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已成共识,社会各界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和殷切期待也在不断增强。改革的基础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
第二,机遇越来越多。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新的技术革命机遇,以体制和科技创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我国提出了下一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新“三大战略”,坚定不移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湖北省“五局并存”(改革开放的棋局轮到湖北,转换的经济格局凸显湖北,国家的重大布局器重湖北,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谋局引领湖北,中气十足的势局激活湖北)、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好于全国的基本面没有变。
第三,挑战越来越大。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三期并存”成为新常态,湖北省劳动力、土地价格等传统比较优势不断弱化,科教、生态等资源优势又未能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领先优势。特别是湖北省地方国资国企存在几大弱点,主要包括:实力不强;活力缺乏;资本运营水平不高;改革难度增大。
准确把握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任务。第一,明确目标。地方国企现在谈不上控制力和影响力,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全面增强企业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重点提升“三个能力”:一是资源整合能力,能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自主决策进退与取舍,灵活快速对各类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二是自主创新能力,拥有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化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市场开拓和竞争能力,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以及一流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熟练驾驭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第二,明确任务。各省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各自重点任务。就湖北省来说,应该重点落实好“四项任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这四项任务是一脉相承、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必须综合施策、统筹推进。
第三,明确方法。首先是保值增值。国企改革不是削弱国企,而是自我完善、不断加强,绝不能让借国企改革之机大肆侵吞国有资产的问题发生。其次是保持稳定。正确处理国企改革与职工利益的关系,绝不能简单把职工推向社会、把债务甩给政府,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减少阻力、推动改革顺利进行。最后是保证落实。坚决不能把日常工作当改革,对“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人和事必须坚决查处,确保全省一盘棋,全力推进国有企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把握全局,统筹推进,最大限度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
第一,正确处理国与民的关系,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一味争论“国退民进”、“国进民退”没有意义,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突破性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劣势对冲、共同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政与企的关系,大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要发挥好政府作用。要发挥好“两个作用”,基础和关键是大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将国有企业培育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一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依法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自的权利,落实和强化经营管理者的责任,解决“内部人控制”难题。二是全面规范董事会建设。当前湖北省一些国有企业很多项目以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决策为主,有的项目先决策并进入实际运作程序后才上董事会,其他省份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因此,必须规范董事会建设,依法落实董事会在选聘经理层、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等方面的职权。三是创新监事会监督方式。探索市场化招聘监事,提升专业化监督水平,以体制创新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特别是要运用好监督成果,对问题突出的企业,要把集中约谈国企主要领导人当成一种惯性动作,抓早、抓小、抓苗头。四是建立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企业领导人员要去行政化,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国企招聘工作要严格执行中组部和国家有关部门关于企业选人用人的有关要求,公开公平公正,不搞暗箱操作。五是完善薪酬分配机制。强激励、硬约束,真正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正确处理进与退的关系,大力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当前,湖北省一些国有企业职能错位,定位不准,什么赚钱干什么,快速扩张既体现不了出资人的战略意图,又造成大量国有资本错配、沉淀,活资本变成死资产,负债超过70%的红线,亟待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优化布局、提高效率。一是调优存量。重点是要大力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打造一批千亿元的大产业、大企业、大集团。同时,要加快退出步伐,“靓女先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对一些多年难以引进战略投资者、靠市场化倒逼机制又久拖不决的小企业,国资委要主动介入,整体挂牌、完全退出。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必须保证公司注册地在湖北,战略投资者必须有实质性的投入,不能“玩空手道”。二是规范增量。国有资本不能再以独资增量方式介入完全竞争领域和市场竞争较充分的领域,特别是再不要去创办一些公司,以免形成新的不公平竞争。支持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积极参股北斗导航、工业机器人、高科技、新能源等产业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民营或外资控股项目,加快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投领域,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三是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要认真研究国有资本金的收益管理和使用,改变现在撒胡椒面的办法,探索在一定时期内,将国有资本预算集中设立投资基金,引导国有资本、保险资金、社保资金、银行资金、私募股权基金、外资私募基金等各类资本参与,通过市场化运作,持续不断地补充企业资本金。同时,严格考核国有资本金的使用效益,既考核企业,也考核国资委,亲兄弟明算帐,逐步堵塞虚报冒领等体制机制漏洞,确保规范运行。
第四,正确处理管与放的关系,大力加强国有资本运营。过去国资委管资产,类似经济主管部门,长期与国有企业玩猫与老鼠的游戏,放没有放到位、管也没有管到位,充其量只能算“资产管理公司”。下一步,国资委对国有企业,国有及控股公司对下级企业,要把重点放在运营国有资本上来,建真正的“投资公司”,做真正的“老板”。
一是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抓整合,现在平台之间不少业务高度重合,互相竞争,应根据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的要求,适时进行整合;抓转型,及时从房地产等具体经营项目中抽身,逐步转型为基础设施综合投资运营商和功能类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抓风险防范,改革不能代替管理,各平台公司要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快去杠杆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防止企业风险转嫁为政府风险、财政风险。同时,当平台公司做政府的公益性事业时,政府该补偿的要给予必要的补偿。
二是加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以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为依托,组建一批高投模式的产业类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支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要围绕产融结合,在地方金融国资的管理体制上探索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金融支持。
三是加强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建设。着力办好现有资本运营公司,在充分论证基础上适时、适量组建新的资本运营公司,实现出资企业国有股权的集中持有,更加有效地运营国有资本。特别要切实转变国资监管机构职能和履职方式,强化出资人资本运营功能,慎重选择一批懂业务、懂经营的人担任平台公司领导,在改革当中加快转型、加快发展。
第五,正确处理党建与经营的关系,大力创新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加强党对国资国企改革的领导,关键是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抓党建,努力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一是创新干部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选用,既要强化地方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的主导、把关作用,又要体现权责一致,赋予国资监管机构与其履职需要相适应的参与权、建议权。二是创新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机制,确保党组织发挥政治上的核心作用。三是创新党风廉政建设体制机制。推动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最大程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内部利益输送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四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背水一战,合力攻坚,全面夺取新一轮改革新胜利
各级党委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中央和省委的意见非常明确,改革的主体是各级党委政府,各地要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在操作过程中,不要拘泥于现有文件束缚,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可以试、可以闯,下大力气排除改革阻力和障碍,提升国有经济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着力抓好企业家和国资监管队伍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要加快完善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任职机制,真正让懂市场、懂经营的人干企业,让干得好的人以企业为家。要严格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的兼职(任职)行为,不要把企业变成安排党政干部养老、镀金的地方。要完善有利于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对企业家多些理解和包容。只要企业依法合规、企业家勤勉尽责没有牟取私利,就不作负面评价。同时,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加快培育一支熟悉企业经营、懂得市场经济、知晓法律法规、保持清正廉洁的国资监管队伍。二是强力推进政企脱钩改制工作。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年底以前基本完成企业脱钩任务。同时,限期完成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除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其他部门不得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代表。今后,凡是政企脱钩后的企业、事业单位改革转制形成的企业、新组建的企业、金融类企业以及前期划归行业部门管理的企业,其国有资产都要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
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要承担第一责任。国资委本身就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产物。全省各级国资委要把改革作为头等大事,围绕“少、精、好、实”转角色、转职能,背水一战,真抓真改,以在资本市场中的更大作为,避免在区域发展中被边缘化甚至是淘汰出局。一是“少”。要减少审批事项、减少企业负担,凡是市场能决定的交给市场,凡是社会能承担的放给社会,国资委不干预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力争通过制度重建和流程再造,实现运作透明化,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二是“精”。要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少管企业人事,重点管与资本有关的人和事,通过实施章程管理、契约管理、清单管理、协同管理等方式,重点加强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布局结构、法人治理、激励约束、风险控制等管理。三是“好”。要坚持做好政府需要的事、企业期盼的事和社会关注的事,以公司章程为载体,进一步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力争“流程最简、程序最优、效率最高”,真正实现国资“放水养鱼”,国企“放虎归山”。四是“实”。要发扬“钉子精神”,及时高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提供“保姆式、零距离”服务。
各有关部门要承担具体责任。国资国企改革不是国资委一家的事,也不是国资委一家能够完成的事,各有关部门都要结合各自职能,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及地方出台的国企改革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加快工作进度,加强跟踪服务,提高服务效率。特别是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头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比如建立公共服务类企业的补偿机制,厂办大集体改革、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问题,要责任到人,限期解决,坚决不能因部门利益甚至是领导个人好恶影响改革大局,努力让国企轻装上阵。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要主动作为。国企改革成功与否,核心是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关键是国有企业各级领导班子要主动作为,强化“四种意识”,确保改革和生产经营“两不误、两促进”。一是发展意识。发展永远是第一要务,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发展,不是改差甚至改垮。二是市场意识。全面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关键是要增强对市场的适应性,将市场倒逼机制内化为改革的自觉行动。三是法治意识。任何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特别是国有企业,资产是国家和人民的,任何时候都要自觉接受国资委监管,接受部门行业监督,民主决策,依法经营,科学发展。四是攻坚意识,中央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本省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是3年。重任在肩,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鼓足“三口气”,克难攻坚提速,确保改革任务完成,确保企业活力、实力和竞争力增强,确保生产经营平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挑战与选择 下一篇: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