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地方院校“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10-17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梁中;刘福成;郭嘉刚

——以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为例

【摘要】以案例阐释的方式,提出地方院校在推进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办学资源禀赋特征,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关键问题,从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系统性入手,围绕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毕业论文撰写、实习与就业这一培养流程,构建闭环式人才培养体系,最大化实现各类培养举措的协同效应和扩散效应。
    【关键词】地方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
    
    一方面,为改善课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和鼓励最大化地使用案例教学方式,并积极引人“翻转课堂”等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同时,还积极依托实践教学基地,探索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专业见习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竞赛项目等环节,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操性;另一方面,以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在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教材的基础上,加大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力度,不断提高教材的适用性。三是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导向,构建以专业考试改革为核心的倒逼机制,通过实施“通考不通科”考试新政和“三位一体”就业指导新举措,从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教学效果评估、教学管理以及就业环节等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优化系统。改革实施三年来,有效改善了重理论灌输、轻应用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扭转了被动式学习、应付式学习的消极学习模式,推动实现了教学效果评估和教学管理模式从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的转变。
    以提升专业人才“双创能力”为抓手,大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标准化创业模拟实训和创新实践训练。为全面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一方面探索开展创业意识培训和创业模拟实训教育工作,先选聘老师参加标准化创业教育培训,然后由获得认证的讲师担任教师。直至2015年12月,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8级、2009级、2010级三个年级共计92名同学参加了培训,均获得了专业机构认定的合格证书。由于创业实训工作的成效突出,《安徽日报》《蚌埠日报》等新闻媒体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另一方面,利用项目资源支持,努力搭建校内外专业创新实践和见习平台,为本专业学生创造更多专业实操的机会。在校内实践平台方面,由专业所在系部牵头成立了安徽省高校首家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鼓励引导学生投人实践创新活动,通过企业经营观摩、管理调研、学科竞赛、案例研讨、企业管理精英访谈等多种形式推动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转化,全面强化其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工作室运行顺畅,尤其是学科竞赛获得多项全国性特等奖和一等奖,为本专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美誉度。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注重实用和实效,每年均选派部分高年级学生进行暑期顶岗实训。
    以打造优质专业师资队伍为目标,依托人力资源管理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全力促进教师职业水平持续提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除了积极推动人才引进、青年教师进修学习、学术交流、考核激励等常规工作之外,改革期内主要着重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探索。
    首先是进行大规模分类式系列教师培训,学院专门组织了1期青年教师培训、1期中年教师培训以及3期教学和管理人员培训,全面覆盖了本专业所有的教师和相关教学辅助人员。培训主要利用周三和双休日时间进行,每期持续一个月,邀请院内外专家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技能培训,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拓展训练活动。系列培训活动不仅全面提升了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也有效促进了本专业团队化教师队伍的形成。其次,探索成立了以专业带头人和省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为主体的“人力资源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其作为专业改革发展的师资平台支撑作用。
    通过工作室的建设,努力扩大名师的思想引领与知识辐射范围,促进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团队学习氛围,推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专业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等方面的持续提升。目前本专业师资队伍中已有两名省级教学名师、一名省级教坛新秀、四名校级骨干教师,在学历和职称层面亦获得显著提升,其中博士和在读博士教师人数占比50%以上
    (一)从教育教学系统性人手,构建的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领先性和理论探索意义。案例中的卓越人才培养项目从建设伊始,即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并给予了战略性统筹设计。案例项目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出发点,按照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毕业论文撰写、毕业实习和就业指导这一培养流程,构建了全方位的闭环优化体系,使得每一个关键培养环节都能够有机纳人优化系统,大大提升了各具体培养举措的协同效应。这种闭环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性强,协调性好,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突出的理论探索意义和实践先行价值。
    (二)以渐进优化的方式,通过阶段式推进人才培养体系的逐步完善,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可控性。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优成效需要多方面条件支撑。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强,对实践性课程、实践性师资和实践平台需求强烈,但地方院校在这方面的相关资源基础还比较薄弱,导致上述约束性条件在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善,因此会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优化工作。对此问题,本案例主要是从实际出发,采取渐进优化的方式,即采用“先易后难,先粗再细,先改革再完善”的建设策略,有重点、分阶段的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逐步改进,有效实现了项目建设的过程控制和目标达成。
    (三)以“通考不通科”和“三位一体”为抓手的改革新政取得良好成效,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案例中的改革新政实施以来,经过两年的综合效果评估显示:专业教师结构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显著优化,教学效果评估更为科学,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不及格率显著降低。按不及格人数统计,2013一2014学年第一学期不及格率环比降低8.34%,同比降低6.18%:2013一2014学年第二学期不及格率同比又降低1.48%。同时,专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0%以上。上述创新式改革举措不仅有效实现了预期目标,也受到了国内多家重要媒体和同类院校的高度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改革示范效应。
    (四)以标准化模拟实训和“创新实践工作室”建设为核心的“双创”教育改革举措成效突出,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显著的先行性。案例项目实施的“双创”教育以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导向,务求实效,创建了一个运转高效的校内实践平台,形成了一个具有全国性竞争优势的学科竞赛团队,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骨干学生,产生了突出的示范效应。而且,案例项目的“双创”教育改革已经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培育机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能够为同类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高价值的参考样本。

    【基金】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3zjjh070);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acjyzd201535);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709)研究成果;56
    [参考文献]
[1]徐立清,钱国英,马建荣.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
[2]李晚芳,刘加林,胡益龙.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J].高教论坛,20巧(10).
[3]潘愈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05).
[4]许青云.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3).
[5]刘献君.如何认识高等教育中的若干重大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5(07).
上一篇:高校法律类公选课开设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以A大学为例 下一篇:浅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吉林省为例
相关文章推荐

  •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操作模式研究
  •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
  • 侗族传统手工艺在地方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现
  • 新常态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
  • 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
  •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 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党建问题与对策思考
  •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意外伤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服务职能及有效发挥策略
  •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必要性
  • “两学一做”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问
  • 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教学和职业技能的结合
  • 解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 贵州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及思考
  •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学生干部的作用分析
  • 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