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社会转型期如何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


2016-10-16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钱云

 【摘要】通过分析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中存在的机制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及政策性矛盾,提出社会转型期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的措施: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制度保障机制;借助社会的服务功能,强化"政府、社会、学校"之间的直接联系与沟通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形成有效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机制,从而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劳动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化,“面向社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就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如何抓住机遇,找准坐标,迎接挑战,已成为广大毕业生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焦点。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增多,就业空间增大,就业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新型就业观念的引导下,自主创业对大学生形成了巨大吸引力,但自主创业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针对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就业创业问题,为大学生创建就业创业保障机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弊端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机制性矛盾
    目前,受社会转型的影响,全国各省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立足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际情况,切实推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用以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但是,深入调查就会发现,这些政策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和教育依然非常薄弱,其中较明显的体现是: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政策性支持不足,高效的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还未形成,大学生创业能力差,社会创业氛围淡薄。此外,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大学生创业机制,很多高校毕业生未曾享受到政府针对大学生制定的一些就业创业优惠政策[1]。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结构性矛盾
    基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视角,这里的结构性矛盾指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及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其中,人才培养是就高校的专业设置层面而言,高校专业设置对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具有决定性影响[2]。社会转型期的人才市场呈现出快速变化的趋势,但很多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并没有结合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导致与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错位。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政策性矛盾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社会转型的速度加快,转型深度不断加深,广度不断拓宽,在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层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但是,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层面却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且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没有很好地取得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专业趋同现象”,且在很大程度上追求“大而全、综合性”的发展特点,这就使高校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且难以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3]。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在发展中趋向综合性,忽略了自身的办学特色,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院校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势,不利于社会专业型人才培养。
    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的有效构建
    社会转型对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在审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的基础上,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需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准确定位政府、社会与学校的职责,促进不同社会力量各司其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互配合,最终建立并完善大学生的就业体制与保障体系。
    (一)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制度保障机制
    就大学生创业就业制度保障机制的构建而言,需要切实依靠政府的力量,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以政府为主导,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和就业信息工程建设。对此,政府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以大学生创业就业为引导,进一步打造综合化的现代网络服务体系,以便为大学生提供权威、准确的就业信息,使大学生及时把握就业岗位信息和就业发展趋势,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二是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大学生创业就业制度保障机制的构建中,政府要适时予以宏观调控为准则,以社会(市场)需求和财力供给为依据,以控制供求总量平衡为主要目的,进一步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和院校招生制定可行性计划。为有效平衡不同地区、行业的人才供求,政府要采取一定的调节政策,如奖学金制度、拨款、设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等。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立法手段,从法律层面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保障。再次,创新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有效运行机制,政府要积极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有效构建鼓励毕业生创业的政策体系。最后,强化政府的规划、统筹、协调能力。对此,政府要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组织相关部门、高校、企业专家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研究范围可以涉及高校培养目标、学科建设等,并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规划。
    (二)借助社会的服务功能,强化“政府、社会、学校”之间的直接联系
    与沟通机制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的构建还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的服务功能,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有效构建大学生就业中介机构,并将其服务功能落实到位,为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有力指导和服务;二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需要积极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企业要自觉承担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社会责任。此外,社会用人单位要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大学生的毕业生择业效率为主要目标,强化其协调高效的用人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以市场为导向,形成有效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机制
    社会转型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较高要求,高校要在充分认识自身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并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机制。具体而言,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支持大学生进行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深化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高校还要为大学生积极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与指导,将能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二是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如通过设立创业实践基地,聘请创业导师等方式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此外,高校还要考虑具有创业意愿学生的发展需求,设置创业中心,为大学生群体提供实践和发展的机会[4]。
    三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重要向导,积极深化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社会转型带来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等层面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社会职业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人才素质有了新的发展要求。高校是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要切实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构建与社会需求相联系的机制,结合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就业市场变化。此外,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自身的办学特色,形成人才培养机制,最大程度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
    三、结语
    社会转型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相应的就业创业挑战。鉴于此,通过分析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的构建策略。
 
    参考文献
[1]孙婕.刍议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新“四有”标准[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2,(2):46-48.
[2]周训胜.以创业带动就业,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01-204.
[3]杨玉华.大学生创业热潮的经济动因[J].商业时代,2005,(23):5+9.
[4]王晶.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村官期满分流路径研究[J].人民论坛,2015,(29):159-161.

上一篇:桂林乡村旅游发展困境及对策探析 下一篇:当老龄化中国:对50位农村空巢老人的实地调查
相关文章推荐

  • 从英国脱欧透视欧洲的社会与政治分裂
  • 网络多元化价值观下如何塑造高中生的国家认同
  •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 大学生如何创立及运营摄影工作室
  • 浅谈大学辅导员如何开展思政工作
  •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
  • 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的党建工作
  •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研究
  • 社会团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 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与依宪治国的关系
  • 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 如何有效实施真实应用驱动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 博物馆实践活动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 “续理论”视域下如何提高应用型高校外教口语
  • 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及实现
  • “黑社会软暴力犯罪”中的正当防卫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