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与问题频频发生。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我国民众很大程度上因为缺乏理性思维对其进行理性判断,而导致社会问题的负面影响扩大。因此,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思想,对当前培育我国国民的理性精神和理性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客观精神“客观”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语境中具有重要地位,指的是一种独立于意识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物或实体。事物具有“客观性”是指其在一种关系中表现出的先于思维意识而存在的一种特性。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认识一个事物首先必须承认其客观实在性。自然界事物具有客观性,社会存在具有客观性,马克思主义即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并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在客观规律的指导下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主体性,人本身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将理论、思想应用到客观规律中。因此,不仅要从客观规律出发,而且要发挥人丰富的精神反作用力,将正确的手段运用到改造客观世界活动中,只有这样,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取得成功和胜利。
(二)辩证精神
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观点,同时继承了其宝贵的理论成果,即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通过对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旧唯物主义进行改造,形成了科学的唯物辩证法。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固有的规律,而人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形式辩证法不过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投影,由此指出其中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马克思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并指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揭示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对立统一规律,将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区别开来,对事物发展的内外因进行合理分析,要求我们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对事物发展的具体原因进行合理分析。
(三)批判精神
《辞海》解释:“批判”就是指分析、否定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批判精神就是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理论,(多指错误的)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批评,并重新进行审视和重新评价的一种原则和立场。“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使用最多的词汇之一,他们很多著作以“批判”命名,如《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依据唯物辩证法,对一切不合理的思想、言论、行为等进行理性否定并追求完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指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否定作为辩证法的核心实质上即是一种扬弃,把对事物的否定与保存(肯定)结合起来,在批判中继承的一种运动。由此,遵循辩证法的规律意味着对待事物所采取的全面、科学的认知态度,从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两方面出发,既批判又继承,坚决反对绝对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
(四)创新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是在批判继承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一生从事的都是批判的理论活动,可以说,“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马克思曾说自己也是黑格尔这位伟大哲人的学生,但与此同时,他没有止于黑格尔所留下的无所不包的形而上学体系,而是怀揣着巨大的批判与超越的勇气,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现实出发,探寻历史现实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创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超越了前人的理论,实现了新哲学的变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即要求人们的思想观点要与社会现实同步发展,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强调理论对行动的指导作用,又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体现在其强大的创新精神,不断在新的环境、新的时代特征下得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可见,创新精神为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我国社会在理性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一)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公众理性思维意识淡薄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传统,封建社会时期受统治阶级政治上的高压控制,多数民众处于敢言而不敢怒的状态,“文字狱”“焚书坑儒”等思想上的统治和禁锢,使广大民众甚至知识分子不敢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统治阶级为达到其政治目的,甚至希望广大民众不那么理性。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所存在的保守性和局限性,使人民的思维意识淡薄。另外,近代以来尽管我国的思想启蒙运动较多,且影响颇大的不在少数,如维新变法,五四运动等,但这些思想启蒙运动都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人们的思维意识,封建思想依旧留有残余。这些都导致我国民众的理性思维意识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纵深发展甚至中华民族的复兴。
(二)轻视理性思维
中国文化历来不重视形式逻辑,构成形式逻辑元素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皆不足。首先,概念模糊。理性思考的第一步是形成明确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进而推理。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恰恰是概念模糊。中国人在文风上强调简约和减法原理,影响了概念的确定性。概念是正确的推理和科学的判断,概念模糊不清必然影响到判断和推理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并由此产生理论混乱甚至荒谬。其次,是推理模糊。马中认为:“中国哲学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过程,中国哲学家的著作往往只有结论及描述性说明,而没有大前提、小前提,甚至没有逻辑连接词。”如孔子那些语录式的命题只是孤零零地在一些经典著作中存在,看不出逻辑思维过程。因此,并不重视严谨的理性思维,而侧重限制和僵化,如八股文。国人擅长做技术工作,过于重实用,不重视逻辑思维。在中国传统的崇实黜虚的氛围下,重视逻辑思维的理性方式(如思辨和推理)很难建立起来。
(三)缺乏法律精神
法律主要不是为镇压而存在的,其首先是维护人自由意志和权利的工具,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法律精神和法律思想。法律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精神,是理性精神在法律领域的集中体现。理性精神缺乏,必然导致法律精神薄弱。法律要求的是争辩、是说理,但理性精神的缺乏使“讲理”这一过程往往无法顺利进行或根本无法进行。我国重德的传统主张以道德来约束人的行为。而有些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或者是不成文、不成条例的。例如,传统意义上的“三纲五常”“礼仪教条”都是通过内化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受此影响,当一件事情发生时,民众首先想到的是这件事是否符合主流道德规范,缺乏多层次、多视角看待问题的思维意识。而法律就是一个外化规则,严厉要求每个人必须去执行、遵守,其制定是从多方面进行考量,是理性思维的产物。
三、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有利于抵御外来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所涵盖的客观、批判、创新等精神,是科学理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当前我国加强全民族的理性教育有重大现实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我国,尤其是西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借助互联网、影视作品甚至商业文化强烈影响着我国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取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冲击。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我们有必要在当今社会进一步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思想,用科学的理性思想提升人民群众的理性意识,增强人民群众对外来意识形态的辨别能力。为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的积极性,并将之内化后具体运用到生活中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思想,使广大人民群众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事件,分析事件,解决事件,有利于人民群众在国家大事、社会事件上保持理性头脑,科学分析问题,增强抵御外来敌对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外来恶性舆论的煽动,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有利于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时代的国际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不仅体现在其外在感性方面,还体现在内在理性精神方面。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更多强调的是感性方面,而对批评和创新等方面的理性精神不够重视,给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带来了一定挑战。理性思想和理性精神的缺失曾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当代社会发生的很多事件,或多或少都与社会缺乏理性精神和理性思维有关。非理性的思维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言行,因而在我国进一步发扬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培育理性文化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着内容丰富的理性思想。要培育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理性文化,就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思想。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把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思想融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中,弥补我国传统文化中理性精神的不足,形成强有力的理性文化,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精神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思想是人民群众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公平与效率、个人与集体、现在与未来之间关系的重要思维方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为我们提供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对和谐社会中各种关系的处理不够科学,存在许多盲目的追求,尤其是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背道而驰。
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官本位思想在作祟,缺乏应有的科学理性精神来认识和解决问题。正确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各种关系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正确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的理性思想。在我国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尤其是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各种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频频出现,正确认识、分析和对待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具有科学的理性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的作用,不断培育广大人民群众科学的理性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获取各种知识和分析客观事物时能够进行理性认识、理性决策。
因而,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精神大众化,培养人民群众理性看问题、理性想问题、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缓解社会问题的爆发,对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思想,对培育我国社会民众的理性精神,构建社会理性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将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具体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将大大提高公众对待社会问题的理性程度,这对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安定团结,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具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霍福广.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和时代特征[J].哲学研究,2007,(4):18-2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李卓敏.浅析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Z].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2010.
[5]金平,韩其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实践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13.
[6]杨幸芳.中国当代社会问题报道研究[J].现代交际,2011,(6):92-93.
[7]马中.人与和:重新认识中国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上一篇:盛唐双子星:李白、杜甫之比较研究
下一篇:《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德性秩序研究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论文欣赏 >
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6-10-16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李媛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