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镇一体化;社区教育;资源整合;运行机制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农村城镇化建设越来越迫切。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教育发展的一体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农村居民最迫切需要和最能感受到的公共福祉。而社区教育正是实现教育发展一体化的最佳途径和实现方式。“社区教育是在社区进行的旨在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素质并促进社区发展的教育活动”,它在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的宏伟目标中,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开展社区教育离不开一定的教育资源,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正是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和保障。开发和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合建和共享,是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基础。
目前,农村镇街的教育资源主要存在场地零散、分管部门多和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等情况。主要表现为对资源管理人员权职融合不够,人员调配缺乏统筹,管理尚处在分散状态;在具体操作中,尚处于靠面子、靠人情落实措施,缺乏严格的制度化、约束性和持续性;项目实施内容随机性强,缺乏系统性;管理体制还不够顺畅,学校单打独斗,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希望通过开展对农村镇街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的研究,解决实践中的困惑,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促进农村居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研究构思
(一)研究定位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是通过对社区内外可用于社区教育的各种资源加以聚合、开发和利用,并借以相关组织实施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运行机制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资源整合领导机制、以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成校”)为主体的资源整合管理机制、以百姓需求为第一要素的资源整合听证机制和以人为本的资源整合监督评价机制。
(二)研究目标目标一:资源融合机制。不断完善教育资源的整合模式和运作模式,突显成校为主体的融合机制。目标二:组织管理机制。在完善资源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形成教育资源综合体,聚合人气,建立具有农村镇街区域特色的组织管理机制。目标三:监督评价机制。在教育资源综合体的基础上建设镇街教育文化综合体,建立听证评估体系,形成指标化的管理办法和评估办法。
(三)研究内容1.社区教育资源梳理的研究。2.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运行组织的研究。3.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运行管理的研究。4.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运行调控的研究。
三、操作措施
(一)构思整合策略:群策群力,构建实践载体鉴于扩大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话题,社区教育资源整合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社区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研究的总体假设是:成校大胆突破成校传统办学模式,以“大教育”理念为指引,冲破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壁垒,创造性地提出构建成校教育文化综合体(如图1)。通过对萧山区新湾街道的实践研究,以新湾成校为主体的新湾街道文教综合体基本成形,综合体的元素渐趋丰富。
1.以目标凝聚人心。目标是工作的动力,为了改变成校目前发展的困惑,进一步开展对区域内社区教育整合机制的研究,解决实践中的困惑,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更好地为辖区内居民服务,提高成校服务街道和服务居民的能力,提出形成综合体整合资源、聚合人气和融合特色的运作模式。由于工作方向正确,实现目标明确,综合体运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以课题牵动全局。工作不能用蛮力,要科学地进行。新湾成校较早地提出了“区域内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研究”的命题,让全体老师来解题,以此来促动学校的工作。将学校重点工作全部纳入项目和课题之中,真正做到工作课题化和项目化。成校以课题的研究和项目的实施为动力,以百姓需求为第一要素,积极改善学习环境,构建优质的教育服务体系。
3.以制度带动管理。俗话说,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建立制度化的管理机制,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保证机制的有效管理,资源整合先从机构整合开始。新湾街道于2012年,撤销了原新湾街道成人教育委员会和新湾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两套班子,重新建立了全权领导成人社区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新湾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从而大大提高了成人社区教育领导层的决策力和协调力,并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主任,街道办事处分管文教卫的副主任任委员会副主任,下设办公室,由成校校长任办公室主任,直接对两位主任负责。作为区域内的顶层领导机构,重点进行决策、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等重大事项,确保了资源整合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创新整合研究制度: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资源整合领导机制街道打破原来教育部门主管社区教育中心(成校)、文化部门主管文化站的僵化模式,把原来社区教育中心和文化站的人员进行整合,建立了在街道社会事务科统筹下,由社区教育中心负总责,教育、文化和体育多部门参与的综合体领导机制———“1+1+N”模式第一个“1”是指以街道行政部门为统筹。
1.组织保障。成立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负责全街道社区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组织实施、指导和管理全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街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橱窗和横幅标语等各种载体,深入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农产广泛宣传,发动各类人员参与各类教育培训和文体活动,营造“无人不学、无时不学、无地不学、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环境。
2.经费保障。街道设立专项经费和人头经费,保障社区教育的正常开展和文化综合体的有效实施。新湾街道共先后投入专项经费共计200余万元,保障“教育文化综合体”项目的顺利实施。街道财政每年以不低于人均4元的标准核拨社区教育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为街道社区教育各项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每年,社区教育经费拨款达到了11万元以上。
3.师资保障。成校在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街道办事处根据资源整合的实际,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管理职能,有效统筹镇街本地资源,保障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新湾成校建立了9人组成的专职管理师资团队及58人组成的兼职教师和20多人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有效保障了街道社区教育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专职管理师资采用编内编外相结合,把有一定特长的人员充实到专职管理队伍中来;兼职教师采用横向挖掘、纵向管理和本地聘请的方法,对辖区内各类教育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种养殖专业户等各种人才进行集聚归类,综合利用;对热心社区教育的政府、社区(村)和企业骨干分子等,组建成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区教育宣传、教育和联络工作。第二个“1”是指社区教育中心负总责(综合体日常运行管理)。
“N”是指多个部门机构协同参与。街道办事处的社会事务科、农业科、工业科、团委、妇联,以及各行政村、社区和各学校幼儿园等联合参与。“1+1+N”模式的构建,有力地推动了“政府主导、中心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区大教育格局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汪国兴.资源的合建与共享[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肖锋,汪国新.杭州社区教育发展报告1989-2009[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陈乃林,刘建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上一篇:谈高职会计人才税务管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 下一篇:《蜗居》小说中的消费时代与女性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