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等韵图的出现,对于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韵镜》和《七音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部韵图。本文将对这两部韵书的异同做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韵镜》; 《七音略》; 相同点; 不同点; 关系;
在古代汉语语音的研究中,用“等”的概念来分析汉语的声类和韵类,就叫等韵。用等韵的原理来分析汉语语音而制成的图表,就叫等韵图。等韵图是古代研究汉语语音的一种特殊手段,它用其特定的格式将汉语的语音系统表现出来,它是古代等韵学家为了分析韵书中的反切而制定的一种古声、韵、调配合表。等韵图的出现,对于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林焘在《中国语音学史》中所言:“南宋时韵图的兴起把中国语音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韵图产生之前,语音研究的重点在声韵调的辨析和分类,是离散的,韵图把声韵调聚合在一起,研究三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列成图表,进入语音结构的研究阶段。”[1]《韵镜》和《七音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部韵图。现存《韵镜》是南宋绍兴年间张麟之刊行的,《七音略》是南宋郑樵所著的《通志》二十略之一。《韵镜》的底本,张麟之说是“脂微韵镜”,《七音略》的底本,郑樵自己说是“七音韵鉴”。李新魁在《<韵镜>研究》一文中指出:“《五音韵鉴》或《七音韵鉴》可能就是《韵镜》的前身。”[2]这两部韵书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这可以从他们之间的异同来进行探究。
一、相同之处
首先,《韵镜》和《七音略》反映的都是《广韵》一系韵书的语音系统,它们所分的韵部都是二百零六部。其次,《韵镜》和《七音略》的基本结构相同,它们都分为四十三图,并且每图都标明内外转。再次,《韵镜》和《七音略》都将三十六字母横列二十三行,其中有些声母是两组同列一行。《韵镜》中舌音包括舌头音端组和舌上音知组,齿音包括齿头音精组和正齿音照组;《七音略》中将端组和知组同列一行,精组和照组同列一行。
二、不同之处
(一)声类的表示方法不同《韵镜》分声母为唇、舌、牙、齿、喉、半舌、半齿七音,在唇、舌、牙、齿、喉下又分清、次清、浊、次浊四类,在半舌、半齿下只有清浊一类,它没有明确表明三十六字母,而是通过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表示相应的声母。《七音略》则把三十六字母全部标出,又以羽、徵、角、商、宫、半徵、半商表七音。
(二)排列方法不同
1.韵和调排列不同《韵镜》中左边竖行的四个韵目表示韵母和声调;《七音略》中韵和调分开来表示,图的左边竖行用韵目来表示韵母,图的右边竖行明确标出平上去入四声。2.调和等的排列不同《韵镜》一个声调内包括四个等;《七音略》一个等之内包括四个声调。
(三)各转排列次序不同《韵镜》和《七音略》在一到三十转的排列次序完全相同,而三十一转到四十三转的次序则略有不同。现将二者的排列次序的不同列举如下(表1):鉴于这种排列,李新魁在《汉语等韵学》中指出,有人认为,《七音略》以覃谈列于阳唐之前,实沿陆法言《切韵》和孙愐《唐韵》的旧次;而《韵镜》的转次则是根据李舟的《切韵》重加排定的。
(四)开合与重轻的不同《韵镜》各图下俱注明开合,开合不同图,其中有十九个图标“开”,二十图标“合”,此外,第二、第三、第四、第十二诸图例外,标为“开合”。《七音略》则在各图末标明轻重,同样轻重也不同图,其中有十七个图标“重中重”,十四个图标“轻中轻”,五个图标“重中轻”,两个图标“轻中重”,此外,还各有一图分别标“重中重(内重)”、“重中重(内轻)”、“重中轻(内轻)”。一般来说,凡是《七音略》中“重”字开头的就是《韵镜》中的“开”,凡是《七音略》中“轻”字开头的就是《韵镜》中的“合”。但《韵镜》中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三十八以及第四十图标“合”,第二、第三、第四以及第十二图标为“开合”,这八图与《七音略》不符。鉴于这些不符,鲁国尧曾经指出,《韵镜》是“层累造成的”。关于早期韵图的“曾累性”,杨军在《〈韵镜〉所标“开合”及相关问题再研究》中做了详细的阐述,他对这一问题有着充分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认为《韵镜》所标的“内外”,既非原书旧式,亦非后人刻意更改所致,而是《韵镜》流传于日本时因为传抄者的粗疏,误将校语羼入原书造成的。结合前辈学者的观点,他对《韵镜》标注做了如下标注(表2):订正之后,我们不难看出《韵镜》中所标的“开合”与《七音略》中所标的“轻重”完全吻合,而“开合”与“轻重”名异实同。
(五)两书所标内外转不同《韵镜》和《七音略》的内外转有三转不同,第十三转咍、皆、齐、祭、夬,及第三十四转(《七音略》第三十七转)庚、青诸韵,《韵镜》标为“内”,而《七音略》标为“外”;第二十九转麻韵,《韵镜》标为“内”,《七音略》标为“外”。根据各韵所列之字可知,第十三转有真正的二等韵皆韵,并且在第十四转,即与该转相配的合口(轻中重)中,《韵镜》和《七音略》都标为外转。所以《韵镜》所标“外”是正确的;第三十四转有真正二等韵庚韵,并且在《韵镜》第三十三转《七音略》第三十六转,即与该转相配的开口(重中轻)中,《韵镜》和《七音略》都标为“外”,所以《韵镜》所标“外”为正确的;第二十九转有真正二等韵麻韵,并且在第三十转,即与该转相配的合口(轻中轻)中,《韵镜》和《七音略》都标为“外”。所以《七音略》所标“外”是正确的。
(六)废韵所寄之转不同《韵镜》中内转第九开微韵入声三等之列,寄有废韵的“废”“计”“刈”三个字,《七音略》中内转第九重中重(内轻)微韵入声一等之列,只寄有废韵的“刈”一个字。《韵镜》内转第十合微韵入声三等之列,寄有废韵的“废”“吠”“秽”“喙”等七个字,而《七音略》内转第十微韵入声只寄有废韵的韵目但无字。《七音略》中外转第十五重中轻寄有废韵的韵目但无字,在外传第十六轻中轻佳韵入声三等之列,寄有废韵的“废”“吠”“秽”等六个字。此外,在《韵镜》中凡是去声韵寄在别处的都标明“去声寄此”,而《七音略》中则无。
(七)铎药所列之转不同《韵镜》中入声韵都与其相配的阳声韵列在一转;《七音略》中也大体相同,只有铎药例外,它们不仅与三十四图的唐阳等阳声韵相配,又与二十五图的豪、肴、宵、萧等阴声韵相配。从这一点看,《七音略》已经察觉到铎药韵的复化。
(八)两图用字之不同《韵镜》各图的用字,绝大部分与《广韵》的小韵首字相同,而《七音略》与《集韵》首字相同的要比《广韵》多,经统计发现,《韵镜》无字,而《七音略》有字,共385例;《韵镜》有字,而《七音略》无字,共250例;《韵镜》和《七音略》都有字,但用字不同,共579例。关于《韵镜》和《七音略》的关系,前辈学者们已有诸多论述。罗常培认为二书“同出一源”;[7]王力认为二书实则一部,原名叫做《七音韵鉴》;黄典诚认为,“《韵镜》源出《指玄韵镜》,《七音略》源出《七音韵镜》。《指玄韵镜》与《七音韵镜》,当为一书之不同版本”;[9]孔仲温则认为《韵镜》与《七音略》虽有同源的关系,但内容、形式小有差别;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韵镜》和《七音略》并无直接的传承关系。由于这两部韵书的底本目前学术界尚没有定论,再加上“曾累性”的影响,所以关于《韵镜》和《七音略》之间的关系,诸家各持己见。但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大同小异”,同出一源。
参考文献
[1]林焘.中国语音学史[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2]李新魁.《韵镜》研究[J].语言研究,1981创刊号.
[3]李新魁.汉语等韵学[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鲁国尧.《卢宗迈切韵法》述评[J].中国语文,1992,(6).
[5]鲁国尧.《卢宗迈切韵法》述评(续)[J].中国语文,1993,(1).
[6]杨军.《韵镜》所标“开合”及相关问题再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5,(2).
[7]罗常培.通志七音略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7.
[8]王力.汉语音韵[M].北京:中华书局,2003.
[9]黄典诚.《切韵》图表化(上)[J].华侨大学学报,1986,(1).
[10]孔仲温.论《韵镜》序例的“题下注”“归纳助纽字”及其相关问题[J].声韵论丛,1994,(1).
上一篇:《大北新报》与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传统宗教的利用与宣传
下一篇:浅析唐代刑事诉讼审判制度
相关文章推荐
Copyright© 2011 - 2019 雅诗论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13941号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
客服QQ:30890219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居易国际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