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从浪漫到现实的蜕变——小说《飘》中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2016-10-08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王玲玲

【摘要】 《飘》中的斯嘉丽形象塑造丰满充实,历来为很多读者所喜爱,本文就结合斯嘉丽的人生经历,根据她不同时期所体现的性格特点,探究她从一个浪漫任性的富家小姐到精明现实的女子的转变。 
    【关键词】 《飘》; 斯嘉丽; 性格; 分析;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耗聚10年心血完成的一部巨作,它以17世纪中叶美国的南北战争为时代背景,描绘了战争前后的社会生活,不仅有历史场面的再现,同时也刻画了很多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斯嘉丽作为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她迷人的外表、坎坷的经历、丰富的情感、复杂的性格使得千万中外读者为之倾倒,她因此也成为了文学经典中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表。自从小说问世以来,各国读者对这一文学形象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本文就在此基础上对这个人物的内心进行剖析,探究在纷繁动乱的年代中她是如何从一位天真、浪漫、任性的富家小姐蜕变为一位精明、现实、强悍的非常女子的。
    一、少女时期:幼稚、任性与对爱情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
    小说一开头斯嘉丽就出场了,她是一位16岁的少女,有着富裕无忧的生活,对书本不感兴趣,对时事更是漠不关心,从这一点来看,此时的她同她这一年龄的少女非常相似,唯一能够让她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的是艾希礼———一位她一厢情愿陷入相思爱恋不能自拔的帅气男子。但是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斯嘉丽又不同于他人的性格特点:“那双绿色的眼睛生在一张甜美的脸上,却仍然是任性的、充满活力的,与她的装束仪表很不相同。”“她的举止是由她母亲和嬷嬷的严厉管教强加给她的,但她的眼睛属于她自己。”这里作者就很含蓄地告诉我们:斯嘉丽并不是一个平常的富家女孩子,在她甜美、贤淑的外表之下有着与之不同的内心世界,她绝非是一眼就能看穿的池水,而是自我意识很强烈的活力女孩。在这个花季年龄,浪漫的爱情憧憬是她生活的全部,当她的梦中情人传出订婚的消息时,她感到过悲伤与难过,甚至还有些不解,“唔,这不可能是真的!”“艾希礼不会爱上她。谁也不会的。”“不,艾希礼不可能同媚兰恋爱,因为———唔,她决不会错的———因为他在爱她呀!她思嘉才是他所爱的那个人呢———她知道!”看看当斯嘉丽听到艾希礼将与媚兰订婚的消息时强烈的内心独白,她对艾希礼的情感是多么的炽热与执着,她对自己的情感认知是多么的肯定与霸道。
    是不是真如斯嘉丽所想的一样,艾希礼是爱她的,而她对艾希礼的爱情也才是最为美好的呢?先来看看斯嘉丽为何对艾希礼着迷吧,“她爱他,她需要他,但是她不了解他。”“她生气第一次碰上了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身上那些她所无法理解的东西只有使她更加爱他,他那种克制的求爱态度只能鼓励她下更大的决心去把他占为己有。”可见斯嘉丽与艾希礼根本不是同一性格类型的人,与其说,她专注炽烈地爱着艾希礼,不如说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爱情,只是沉浸于自我编织的爱情幻想里,把艾希礼看作是自己需要攻克的难题,把嫁给艾希礼当作自己人生的成功目标,而艾希礼也是恰恰看穿了斯嘉丽情感上的幼稚与任性,更坚定了自己的情感归宿。当斯嘉丽无法阻止艾希礼与媚兰结合后,她并不是理智地去反省自己的爱情,反而觉得这对她来说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正如文中所写:“这是出于一种因为自己16岁的爱情遭到挫折和屈辱而产生的怨愤。”在这种怨愤之中,为了摆脱受挫的尴尬,找到损失的颜面,她赌气嫁给了查尔斯———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就这样匆匆而又慌乱地结束了她的少女时代。总观斯嘉丽的少女时期,在父母双方的血统及教养的影响下,她身上既具有母亲美丽、善良、大方的闺秀特点,也具备父亲不羁、豪爽、叛逆的男子气概,爱情作为此时她生活的重点,更加凸显了她浪漫、冲动、任性的性格特征。
    二、寡居时期:叛逆、勇敢与面对磨难的坚强与刚毅
    不明智的决定必然会带来苦涩的后果。婚后斯嘉丽并没有感到幸福,战争的来临使她在两个月后变成了寡妇,更让她灰心的是,此时她又做了母亲,因为对查尔斯的无爱,对于丈夫死亡的消息她并没有感到悲伤反而有些庆幸,孩子的来临同样没有让她感到兴奋反而有些沮丧,这些都较为隐匿地体现了她性格中黑暗自私的一面。身份的转变,使得斯嘉丽顾及到周围人世俗的眼光,但是在看似柔弱的外表下,依然包裹着一颗叛逆的心,对寡妇服的讨厌、对世俗礼仪的厌烦,都让她自由、奔放的性格得不到舒展,所以当她来到亚特兰大时,新鲜的都市生活给她带来了活力与刺激,更使她真实的本性蠢蠢欲动,当义卖舞会上要求大家捐献一些金子和珠宝时,她献出了她和查尔斯的结婚戒指,这个细节的描写也可以说是斯嘉丽对第一次婚姻生活的彻底诀别,对寡居压抑生活的正式宣战,也就有了后面她丝毫不顾及世俗的舆论勇敢地接受了瑞德的邀请跳了一支舞。当皮蒂帕特姑妈为了这件事而闷闷不乐时,斯嘉丽说道:“不管他们怎么议论,我不在乎。”
    如果说此时的斯嘉丽做事还有一些孩子气的任性与不顾一切的冲动的话,那么当战火烧到家门口时,她表现出的坚毅与果敢就更令人佩服了。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本性,当亚特兰大陷入火海之中时,她没有独自逃命,而是在媚兰最艰难的时刻留下来为其接生,虽然她自己内心也很无助,但是为了完成对艾希礼的承诺,她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与坚毅的信心。一个人的成熟与蜕变与他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斯嘉丽再次回到塔拉庄园时,她并没有享受到富裕无忧的生活,母亲的离世、父亲的消极沉沦使她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虽然她对艰难的世道满腹抱怨,但是面对生活的波折,还是义无返顾、勇往直前,不仅成为家中的主心骨,将整个家庭支撑下去,甚至为了保护家人而杀死了一个北方佬,在生活的磨砺之下,斯嘉丽的坚强与勇敢、果敢与刚毅使得她散发出成熟女性的魅力,可以说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她实现了女孩到女人心理的转变。
    三、再婚后:精明、现实与为了私利的不顾一切
    从上述的阐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斯嘉丽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但是斯嘉丽真的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吗?下面我们从她战后的两次婚姻来探究其身上的弱点。战后斯嘉丽经历了两次婚姻,但是如同她的第一次婚姻一样,都是功利结合而无关爱情。嫁给费兰克虽然名义上是为了拯救塔拉而不得不采用的非常手段,但是斯嘉丽依然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苏伦不配有这么个心爱的丈夫,也不配做一个商店和一家锯木厂的老板娘。”“思嘉想到苏伦安乐的未来和自己与塔拉岌岌可危的命运,不禁怒火中烧,感到人生太不公平了。”这些心理写照可以看出,经过战争、贫困与饥饿后,斯嘉丽对安稳、富裕生活的渴求,为了达到于公于私的目的,她不惜编撰谎言来破坏妹妹苏伦的婚姻。生活的巨变与背后支柱的倒塌,让斯嘉丽深刻认识到,金钱才是能为她提供安全的最真实的保障。
    她的精明使她发现木材厂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当她看到费兰克不能撑起重任时,不惜自己抛头露面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工厂的经营中,甚至不顾及丈夫的建议与感受,即使有了孩子也拋至一旁无暇顾及,这种不顾一切地对金钱的追求使得丈夫离她越来越远,为了更多地谋取利润,非法去雇佣犯人劳动,这个时候的斯嘉丽对金钱的追求到达了痴迷的地步,也可以说这一时期她唯一的幸福就是清点她积累的财富。嫁给瑞德可以说是上苍对斯嘉丽的冥冥眷顾,只是斯嘉丽不能清楚地认识这一点,她只认为她不讨厌瑞德,而瑞德也能为她带来富贵虚荣的生活,所以她也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在他人鄙夷的眼光中又一次开启了新生活。很快斯嘉丽在新生活中发现了乐趣,她肆无忌惮地结交各界的朋友,有的甚至是周围人不耻的人;她享受着别人对她的恭维,乐意别人以她为中心,为其马首是瞻,哪怕她内心清楚一些人是为了她的金钱而来,但是她依旧沉醉在这份高傲中不能自拔,这也使得她的傲慢与虚荣心得到空前的膨胀与满足;她不理解瑞德对自己的深情,她只是认为这是他们之间的相互占有,她依然固执地喜欢着艾希礼,只因他从未像他人一样倾心于她,直至媚兰去世,邦尼夭折,瑞德也厌倦了斯嘉丽的情感纠葛,她才明白什么才是自己最最需要的感情。
    四、结语
    从斯嘉丽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既有美丽圣洁的一面,也有黑暗邪恶的人性弱点,但是正因如此,她丰满鲜活的形象才会让读者痴迷,在她身上体现出的最大特点是: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境况都拥有的超强的自信心与对生活不屈不挠的勇气。正如文章的最后,她又陷入了无助的境地,但是依然相信“明天是新的一天。”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宋德强.《飘》中人物性格分析[J].外国文学鉴赏,2012,(4).

上一篇:华兹华斯《致杜鹃》的和谐自然美解读 下一篇:《饥饿的浪潮》中的生态话语构建
相关文章推荐

  • 《实践论》及其对思想建党的现实意义
  • 论文发表参考:高校教学管理的现实难题和实践
  • 对马克思商品“使用价值”的再认识及其现实意
  • 恩格斯的平等观及其现实意义
  • 虚拟现实时代VR电影的特征研究
  •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
  •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论述及其现实意
  • 把世界的恐惧转变为世界的希望—恩斯特·布洛
  • 实践哲学观照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维度考量与现
  • 弗洛姆的异化论及现实启示
  • 原著·教材·现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
  •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和“小问题”
  •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逻辑与现实依据
  • 虚拟社会治理的“虚实”之道
  •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现实启迪
  • 马克思就业理论的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