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现象的研究与对策


2016-10-08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翟楠;尤广杰

【摘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使用手机的群体也逐渐多元化,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的现象也日益得到关注。本文着重分析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 手机; 上瘾; 原因; 对策; 
【基金】 大连民族大学2014年度“太阳鸟”大学生科研项目资助项目——“大连民族学院在校大学生使用手机成瘾现象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现象
    据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中国澳门地区以平均每人超过2部手机的拥有量成为全球第一。中国内地共拥有8.95亿部手机,是世界上手机拥有量最多的国家。手机的使用群体不断扩大,影响着社会的多元文化,也在一步步地席卷着校园文化。手机已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早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先让我们看一组整理过的数据,目标人群为随机100位大学生,用手机主要时间花在上网聊天等一些娱乐行为的占74%,剩下的26%的学生则是将手机主要作为通讯、学习和了解社会的工具。由于校园网在高校已基本普及,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3小时的占37.9%,5小时以上的占到了13.4%。
    以上数据显示手机已在大学生的生活圈内占据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该数据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大学校园内无处不见手机党,课堂内手机成为了真正的“老师”。讲台上老师即使声情并茂,对学生也不会产生太大吸引力,每个人都在低头与自己的手机四目相对。有一种有趣的现象,上大课的教室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三排是真正抬头学习的学习党,三排以后则是手机党的天下。即使上小课,每个班级只有二十几个人,也丝毫不会收敛上课玩手机的习惯。大学老师不像高中初中老师会对每个人严格要求,大学生更需要的是自觉力和自制力。课堂内玩手机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是对老师的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校园内随处可见低头族,食堂内、小路上,即使两三同伴,也会各自摆弄手中的手机,保持沉默。寝室内,欢声笑语在减少,却可以一个人对着屏幕傻笑。同学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变得格外珍贵。通过手机建立起来的社交圈逐渐蔓延到现实生活中,强大的手机功能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联系起来,却不知这里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已经严重威胁到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校园网络基本已在我国的各个大学校园普及。校园网的风气已经成为校园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逐渐从虚拟走向现实,从影响局部扩展到影响全部。以至于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都已变成了普遍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还在不断的蔓延。
    二、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的原因
    手机在大学生间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方便了学生与多方面的交流,有利于拉近同学关系,紧密与学校的沟通,增强与父母间的感情,构建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而且简单方便的机型,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分享最新资讯,查阅网上资料,借助手机工具更加方便学习,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学校各大组织开设了微信微博平台,发放各类校园信息,不仅快捷及时,还使大学生第一时间掌握校园资讯。手机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有目共睹。便利的网上生活已经重新开启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利用网络真的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万事搞定。以前,为了邮一封信,向自己的家人或一个挚爱的恋人,绿色邮筒成了所有情感的寄托。如今,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微信QQ一个表情,就可以随时联系,便利的让人不敢相信这个时代的变化。网上购物,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不断更新明星同款更是让人们大跌眼球。卫星定位,随时更新所在位置,地图路线尽收眼底。
    手机的便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加速了生活节奏。人们也在手机创造的便利世界里欢乐畅游。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新功能不断地被大学生这个群体所运用,对手机的依赖感也不断增加。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同时也让人们目不暇接,各大品牌争奇斗艳,强大的品牌吸引力在大学生之间形成了换机热的潮流。大学生不断淘汰手中还崭新的手机,追求更新的产品。手机热的现象已在大学生之间悄然展开,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但在手机给人们带来这些便利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随着手机攀比之风滋生,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逐渐减少,身心过度投入影响了健康,还有不法分子利用手机进行诈骗活动,甚至由于手机质量问题引发的爆炸事件也在增多,随时威胁着人们的人身安全。这都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对策及建议
    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已经在逐渐改变着校园文化,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还在进一步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取向发生改变:由群体本位转向个体本位、由单一转向多元、由理想主义转向世俗性或物质性价值目标。
    为了更好地抑制这种现象继续在大学校园蔓延,高校首先要采取一些可行措施和建议,做到合理使用手机,以减少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度。第一,从大学生自身做起。大学生要意识到过度依赖手机的弊端,尽量减少使用手机进行娱乐行为,多参加校园活动,与更多同学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提高自身使用手机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遭受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窃取个人信息或进行诈骗行为。第二,为了杜绝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现象,可以在每个教室安放一个手机收纳袋,上课前由各班班长对本班同学的手机进行统一收集,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还可以让大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现在一些学校已经采取该举措,并且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反响。第三,学校应该严格要求每月无线网流量的使用额度,并加强控制,在教学区设置无线网开设时间段,错开上课时间,减少学生上网时间。第四,学校应开展减少手机使用的宣传活动,让大学生意识到过度依赖手机所产生的依赖性。或者举办一些关于减少手机使用的比赛,例如,用原始机代替智能机展开为期几日的校园生活挑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更加适应没有智能机的校园生活。第五,学校应积极组织与社会联系紧密,并且能够激发大学生兴趣和适应其生理心理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于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瘾现象,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统领和整合当代青年的多元价值观,加强对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进而对该现象进行整合和改善。
    四、结语
    大学,一个原本满是书卷味的地方。校园的小路上应是稀稀疏疏散步的人群,是快步疾走的同学,是拿书解渴的读书少年;操场上是奔跑着跳跃着的运动员;教室里是对知识渴望的昂头小学霸;图书馆里钟情于书本的低头族。校园文化应是底蕴浓厚的,是丰富多彩的。大学应是一个培养大学生价值观念,确定理想信念的场所,需要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理念。参考文献
[1]吴满意,张凤军,谢海蓉.校园网络博客管理专题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林,胡晓.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度的消融与重构———以网络拟态环境为话语空间[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3]房宁,王炳权,马利军.成长中的中国:当代中国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上一篇:吴汝纶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以《东游丛录》重点 下一篇:华兹华斯《致杜鹃》的和谐自然美解读
相关文章推荐

  • 大学生压力应对特征研究—基于“雨中人”绘画
  •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大学生如何创立及运营摄影工作室
  • 探索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 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特征及引导策略
  • 关于学生使用手机的问卷调查报告
  • 大学生弘扬李保国精神的路径研究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
  • 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路径研究
  •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基于自媒体网络环境
  • 共享单车使用中的消费者权益实现与完善
  •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意外伤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 高校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的再研究
  •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分析和实效性思考
  • 论我国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