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对重庆市开发新区中的铜梁、永川、潼南、璧山地区的部分农户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并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以及村委会的互联网信息意识十分薄弱,信息化设备缺乏,需加大农村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已有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需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推动农村信息化服务快速发展。
【关键词】重庆 农业信息化 意识 现状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6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指南》的通知,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农业是我国最传统的基础产业,亟需用数字技术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此外农业信息的互联网化可与需求市场直接对接,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可利用互联网获取先进的技术信息,可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决定农业生产重点,同时,农业电商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互联网交易平台减少了农产品买卖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益,可见“互联网+农业”潜力巨大。然而,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其农业信息化意识如何?如何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是实现“互联网+农业”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市发展新区中的铜梁、潼南、永川、璧山四个地区的部分农村居民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试图了解村民的农业信息化意识以及村委通过网络宣传农业信息的状况,以此针对现状问题提出对策,提高农民农业信息化意识,此研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关于农业信息化的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农业信息化建设状况和发展状况,主要从硬件设施的角度研究农业信息化。近几年关于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文章主要有龙海对贵州省农村信息化服务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赵意焕对我国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从农民的角度研究农民信息化意识的文献较少,胡扬名对农村信息化服务队伍建设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赵媛对我国农民/农民工信息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对策;岳奎对代际之间的农民的信息能力进行差异分析及提出信息化策略,魏学宏对西北地区农户信息需求的表现进行分析研究, 成华威对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路径。然而专门从农民的农业信息意识或素养进行研究的文献基本没有,亦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文章涉及的问卷调查以户为单位,本次问卷共发放问卷250份,有效问卷245份,有效率98%,符合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分四个部分:一是村民的基本信息情况,包括家庭人口数,年龄段,最高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职业以及信息化设备;二是农民的农业信息关注、获取以及农产品宣传方式、网络售卖意识、农业技术学习途径等方面的信息状况;三是村委会农业信息的宣传以及基础设施情况:是否具有互联网和电脑,农业信息化平台的有无、固定信息服务站的有无、具有的信息宣传设备和发布农业信息途径等;四是村民通过互联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情况:获取农业信息的困难,需要政府提供的帮助。数据收集后利用SPSS 19.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农民的基本信息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统计结果,问卷调查的农户家庭人口数集中在4人的比例最大,占到41%,5人以上和3人的比例分别为27%和25%,家庭人口为2人的比例为7%;问卷调查中年龄段集中在40~50岁,比例占到62%,30~40年龄段比例为23%,5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为14%,20~30岁人口比例为1%。总体来看40岁以上的农户比例共接近80%,这些比例说明农村常住人口是中老年人口,符合目前农村常住人口年龄段现状;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高中文化,38%的初中文化和37%的高中文化,小学文化比例9%,16%的家庭有大学文化人口。家庭年收入6000元以上比例为47%,53%的家庭年收入低于6000元,收入不高,所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是相当必要的;从事职业中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共占比60%以上,其中种植业43%,林业7%,牧业3%,8%的农民从事渔业,数据说明调查对象职业以农业为主,个体经营户的比例占21%,此部分农民具有促销农产品的条件,若能利用互联网信息促进农产品销售,实现农业信息互联网化,将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缩小城乡居民的差距。还有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数占18%。
由于农户的信息化设备存在重复现象,此调查问卷题目设计采取的多项选择,统计结果为:家中拥有网络电脑、手机、固定电话、电视机的问卷数分别为74、218、109、219;个案比例分别为30%、89%、45%、90%。从此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农户的信息化设备主要以手机和电视机为主,传统的信息设备如电视机占的比例较大,手机普及率较高,网络电脑设备占比少,此调查结果说明农户难以通过电脑网络设备获取相关农业信息,但手机占比大,以此可说明村民有一定条件通过手机这种途径获取相关农业信息。
农民的农业信息化意识现状
通过对农民的农业信息化意识的调查统计,结果为:是否关注农产品行情选择“是”或者“否”的问卷数比例分别为42%、58%;是否拨打过农业咨询热线选择“是”或者“否”的问卷数比例分别为13%、87%;是否使用过农业信息化平台选择“是”或者“否”的问卷数分别为22%、78%;是否建立产品信息网站选择“是”或者“否”的问卷数分别为4%、96%;是否想网络售卖农产品选择“是”或者“否”的问卷数比例分别为:16%、84%,是否会网络售卖农产品选择“是”或者“否”的问卷数比例分别为4%、96%。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村民对农产品行情没有关注;绝大部分村民未拨打过农业咨询热线、未使用过农业信息平台,没有意识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站,通过网络售卖农产品的意识也十分薄弱,基本不会也不想通过网络售卖农产品,即使有想过网络售卖的村民,在问及会不会网络售卖农产品的时候也选择不愿意,由此看出村民的互联网信息意识相当缺乏,这对现代化农业的推进是具有阻碍作用。
村民学习农业技术和宣传农产品的途径存在多种途径,学习农业技术的途径选择“有线广播”、“电视”、“手机”、“亲朋好友”、“网络”、“政府组织”、“图书报刊杂志”、“专技人员培训”的问卷数分别为:120、203、157、113、69、61、13、12 ;个案百分比分别为:49%、83%、 64%、46%、28%、25%、5%、5%。宣传农产品的途径选择“网络平台”、“信息服务站”、“朋友宣传”、“政府帮助”、“其他方式”的问卷数分别为:13、20、161、83、46,个案百分比分别为:5%、8%、67%、35%、19%。村民选择选项存在重复选择,统计结果选取的个案百分比,选择某答案的个数除以总的个数乘以100%,从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大多数村民都选择了电视机作为学习途径,其次为广播、手机,亲朋好友也是约过半的人选择,其他的方式选择较少,农产品的宣传途径也是以亲朋宣传为主,政府对农产品的宣传也起辅助作用,从此数据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村民对网络的利用率不高,少数村民在学习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宣传的途径中选择了网络宣传,在互联网时代,在受调查的广大农村地区,村民采取传统的宣传方式和学习方式对待农业,这很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村委会的农业信息化情况
通过对村委会的农业信息化情况调查统计结果中村委会是否具有互联网和电脑90%的问卷选择有,7%的问卷选择无,3%的问卷选择正在建设中,农业信息化平台选择有、无、正在建设中的问卷数百分比分别为29%、71%、0%;固定信息服务站选择有、无、建设中的问卷数百分比分别为25%、47%、28%。从数据中可得出90%的村委具有网络化设备,说明村委会具有信息化网络化办公的条件。但相应的农业信息平台71.4%的村委会都存在空缺,固定的信息服务站也不存在,不过有一部分正在建设中,有小部分已经存在,此统计说明农业方面的信息平台村委未引起重视,村委会的农业信息意识同样薄弱,并未起到带头作用,未引导农民提高农业信息化意识。这也是此次调查的农民农业信息意识十分薄弱的原因之一。
通过对村委会的信息化设备情况调查结果为:分别选择“广播”、“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刊亭”、“其他”的问卷数分别为:243、76、7、112、29;个案百分比分别为:99%、31%、3%、46%、12%。对村委会发布农业信息的途径调查结果为:选择“广播”、“网络平台”、“现场开会”、“其他途径”的问卷数分别为:222、11、214、37,个案百分比分别为:91%、5%、87%、15%。此部分调查为多项选择。村委会的公共信息化设备以广播和报刊亭为主,服务村民的阅览室少,电子阅览室更是缺乏,农业信息的发布也是通过广播和口头传播的形式,利用网络途径传播占比很少,说明村委会利用互联网宣传农业信息的引导作用较小。
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情况
通过对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情况调查统计结果为:获取农业信息的困难选择“没有基础设施”、“有设备不会使用”、“不知道获取哪些信息”的问卷数分别为:137、141、157,个案百分比分别为:56%、58%、64%,需要政府提供的帮助中选择“建好基础设施”、“获取信息途径的培训”、“政策的支持”、“宣传信息的重要性”、“其他”的问卷数分别为:141、145、117、63、14,个案百分比分别为:58%、59%、48%、26%、6%,此部分问卷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调查,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村民缺乏利用信息化设备设施获取农业信息的培训,还处在传统农业的阶段,凭借传统经验耕种,对外界的信息了解甚少,问到需要政府提供什么帮助的时候,58%的村民选择“建设基础设施”,59%的村民选择“获取信息途径的培训”,48%的村民希望获取“政策的支持”来获取农业信息,可看出99%的村民是有意愿获取农业信息,希望当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外界帮助,获取农业信息,提高农产品产量。
农民农业信息化意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第一,五成村民家庭年收入不高,农业信息化设备缺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信号覆盖率。
从统计分析数据可以看出,50%的村民家庭年收入不高,只有30%的农户具有网络电脑,农业信息化设备严重不足,即使村民手机使用率较高,但利用手机网络获取农业信息的方式村民也大多不会。从统计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村民有农业信息的需求,但获取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由于农业信息化素养和技能低,电脑在农村普及率低等软硬件条件的限制,使村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基于传统方式,从另一个侧面也可看出,农民具有提高农业信息化意识的条件,随着智慧手机的普及,通过手机即可了解各种农业信息,所以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对村民的培训和增加村民再学习的途径可提高农民的农业信息化意识。其次只有经济水平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提高,村民才有可能购买网络设备,只有农村网络覆盖率提高,信息化设备建设完善,村民才有可能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农业信息。所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信号覆盖率是基础。
第二,村民农业信息意识十分薄弱,获取农业信息的途径基于传统方式,需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构建功能强大、信息全面的农村信息化平台,还需要提升村民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技能,两者缺一不可,一个是硬工程,一个是软工程,只有两个工程建设好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才真正达到目的,在互联网时代,但村民并没有通过互联网获益的意识,其还处在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中,处于相当被动的状态,通过别人的信息传播方式获取信息,未形成主动的获取信息的状态,对农业信息的关注度不高,通过网络信息宣传农产品,获取有利农业信息的意识也不强,村民相当被动,农业信息化意识严重不足。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村民的文化水平集中在初高中,说明村民是有一定条件学习互联网知识的,但村民接触信息化设备的机会较少,通过自学掌握信息化设备的使用难以实现,所以对于信息化设备完善的村落,需要村委以及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培训、宣传。针对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十分薄弱这种状态,针对农民获取信息的被动状态,相关农业部门需要在农村宣传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工作和培训工作。
第三,村委会信息化设施建设不足,宣传农业信息基于传统方式,加强对村委会干部的培训以及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工作。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村委会有网络电脑设备,但与农业信息相关的服务平台占比非常小,村委会的农业信息宣传方式也处在口头传达的阶段,村委会基于形式,并未充分利用网络电脑,也未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在信息化时代,提高村民的信息化能力对现代农村农业发展都有巨大的帮助,村委会应起带头作用,意识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针对不同条件的农村地区,需要村委会向上级政府部门反应具体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传播平台,将各项涉农政策传达给农民,将农业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村入户,促进农民对农业信息的有效吸收,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信息化程度,推进农村市场化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综上所述,重庆市部分开发新区的农民农业信息化意识十分薄弱,获取农业信息方式落后,并未跟上时代潮流,在“互联网+”的时代,农民的思想观念急需改变,此需要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及农民的共同努力,政府、农业部门以及个别大型农业企业需加大农业信息化设备建设的投入,提高已有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农业信息化意识,利用农业智慧化设备提高农业产量,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为农民提供基础条件;此外还需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推动农村信息化服务快速发展,实现重庆市各方面信息真正进村入户。
上一篇: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外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