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论西柏坡精神的高校德育价值


2016-10-03    来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作者:何珊;张春晓;杨冬晓

【摘要】在西方意识形态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基于此,本文将对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容,即"两个务必"、"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两个敢于",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及民主精神教育的内在联系和重要启示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艰苦奋斗;理想信念;民主精神;
    
    在外来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有不少大学生崇尚个性和自由,追求物质享受,其人生观、价值观也日趋呈现出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乃当前高校德育的当务之急。在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习近平同志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座谈时,曾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而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是为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鉴于此,本文将西柏坡精神的高校德育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一、“两个务必”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精神,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满怀信心地宣布:“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①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倡导和示范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党上下、全国人民普遍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良好风气。尽管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对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及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仍要继承和发扬。这对当前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当前,“90后”大学生家庭条件普遍比较优越,有部分大学生乐于相互攀比和物质享受;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则自我逃避,自暴自弃,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取得较好的成绩时,则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甚至开始贪图享受。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失败与成功,“90后”大学生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②可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两个务必”的艰苦奋斗精神并没有过时,它时刻提醒着大学生,无论面对的是失败还是成功,都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都要坚持艰苦奋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及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
    二、“两个敢于”与理想信念教育
    “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际上就是敢于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战略大决战中形成的一种最宝贵的革命进取精神。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敢不敢抓住有利时机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大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建设一个新中国,成为一项重要的历史课题。早在1946年8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的谈话中,就提出了:“……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虽然在中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这些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③毛泽东也曾严正指出:“我们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④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则正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进取精神,更是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坚定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
    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信念是推动和鼓舞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支持人们克服困难,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的坚强的精神支柱。西柏坡精神中的“两个敢于”正是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经济体制的成功转轨、社会结构的顺利转型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在这一过程中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异步性,由此会导致种种社会问题产生。
    例如,大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医疗体制改革后引起的“看病难”问题;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及“买房难”等问题;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贫富悬殊、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环境严重污染等众多问题。当大学生面对这些社会中突如其来的急剧变动,由于缺乏精神准备会产生种种不适应,从而引发各种心理焦虑、担忧和恐惧以及在价值观念上的冲突和无所适从,进而出现了信仰危机。他们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抱有怀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景信心不足,缺乏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至于被称为信仰缺失的一代。
    但是,当代大学生终究是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对此,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到:“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⑤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西柏坡“两个敢于”的革命进取精神影响力,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人生旅途中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指向;应将实现“中国梦”视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应将马克思主义变为自己的毕生信仰。
    三、“两个善于”与创新精神教育
    “两个善于”,即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其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转变时期所表现出的一种开拓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西柏坡时期,中国正处在历史转折时期———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即将被推翻、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历史性转折。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逐渐开始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长期处于革命战争环境中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否领导经济建设,使中国走向富强呢?对此,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强调:“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⑥这种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信念和按经济规律搞建设的严肃态度相统一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社会发展的不解动力,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
    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持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明显加快,由此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2015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国际劳工组织在1998年出示的《就业报告》中就预测过,世界范围内有50%的毕业生不可能取得工作岗位,而需要自己创新创业。而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地进行训练和培养。一方面,大学生要善于更新观念,善于用新思想、新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矛盾;另一方面,大学生对新思想、新方法的运用并不能天马行空,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事物发展规律办事的科学精神。可以说,西柏坡“两个善于”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就为大学生创新理念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四、“两个坚持”与民主精神教育
    “两个坚持”,即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民主制度和民主作风在西柏坡时期的新发展、新体现,它是西柏坡精神大厦的又一个支柱。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为了把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革命行动,推翻了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了埋葬蒋家王朝的大决战。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的民主主义者,如不依靠三万万农民群众的援助,他们就将一事无成”。1947年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上,刘少奇说:“解决力量对比关系,就是实行土地改革。蒋介石靠美国,我们是靠老百姓”。⑦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并在革命队伍内部高度地发扬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形成了顾全大局、集中统一、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这种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两个坚持”的民主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民主制度和民主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有力保证,在当前,也是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我们大学生要努力培育和践行的宝贵品质。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干部,能否继承和发扬“两个坚持”的民主精神,直接关系到集体凝聚力的提升。一方面,由于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在大学生群体中,难免会发生不同价值观念引起的矛盾和冲突。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党员干部应顾全大局,以身作则,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化解矛盾冲突,力求保证集体的团结统一。坚持团结统一,不仅应是大学生党员干部的责任,也应成为其今后的做事原则。只有坚持团结统一,才能保证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与提升,才能保证工作事业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尽管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其个人天赋有关系,但主要还要靠团队成员的密切联系和有效合作。依靠群众,依靠集体,依靠团队是坚持团结统一的前提,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够做到团结统一。只有做到团结统一,才能促使集体合力的形成并促成工作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可以说,西柏坡“两个坚持”的民主精神为当代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综上所述,尽管西柏坡时期距离今天已有六十多年,但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对于当代大学生依然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为培养其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及民主精神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剂”。
    
    【基金】2014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4MK018)研究成果
    注释:
①毛泽东:《中国人民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9页。
②《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③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195页。
④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9页。
⑤《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l
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439页。
⑦刘少奇:《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结论》,《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204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版,第1439页.
[2]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西柏坡精神干部读本》[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35页.
[3]刘金田.《红色精神》[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369页.
[4]王荣丽.《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及时代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5.
上一篇:新时期再生党的制度资源探析 下一篇:关于幼儿园区角创设的几点思考
相关文章推荐

  • 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基本要素和对策
  • “乔哈里窗”视域下高校学生宿舍共同愿景构建
  •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工匠精神”的融
  • 北大荒精神在农垦改革时期的重要意义
  •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情境研究
  •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要求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
  • 大学生弘扬李保国精神的路径研究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
  • 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党建问题与对策思考
  • 新时代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析
  • 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的党建工作
  • 高校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的再研究
  •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