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五四时期《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传播


2016-09-24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刘志亮

五四时期《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政治上的失败使知识分子们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在思想上革命,以此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沉疴旧貌。《新青年》率先发起了精神上的战役,以推翻封建纲常礼教作为解放人的第一战,以此来洗刷人的奴性。而女子在中国旧社会里“奴隶于礼法、奴隶于学说、奴隶于风俗、奴隶于社会、奴隶于宗教、奴隶于家庭”。①因而,要破除封建纲常礼教,突破顺从奴性,就必然先解放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子,只有受奴役最深的女子得到解放,人才会真正地解放。

  而此时《新青年》对女子解放思想的宣扬,主要是受西方资产阶级人权、人道主义等影响,批判讽刺传统礼教对女子的奴役,以及在情感上表达对男女平等现代生活的向往呼吁,比如第二卷第四号的《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中对西人孀居生活的描述,第五卷第二号的《我之节烈观》中对节烈观的讽刺等。然而,这没有触及女子受奴役的根本原因,且囿于细枝末节的讨论,因而宣传效果不大,女子解放也止步不前。直到五四以后,《新青年》才找到自己锐利的思想武器,女子解放运动也开启新的篇章。

  五四时期《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历史内容

  五四时期,曾经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相继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他们开始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也开始在《新青年》上传播。

  1.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女权问题。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者早期选择性传播的重要内容,因而也被应用到女子解放的问题上。第6卷第5号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贞操问题》是较早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女权问题的文章,陈启修在文中认为女子贞操也可以用唯物史观来观察其内容变化,并根据不同时期的人口和生产情况对贞操历史演变做了解释,从而认定中国的贞操观念还是两千年以前的观念,没有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这也就在源头上否定了当时贞操观念存在的合理性,从而指出对女子的奴役是不合时宜的。第7卷第2号的《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对女子问题作了更深层次的解释,文中李大钊指出孔子学说支配中国人心两千年,不是他的学说权威,而是因为经济上有农业本位的基础。而现在西洋文明的侵入导致经济的变化,因而建立在大家族制度上的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等都将崩坏。这就是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在根本上进一步否定了纲常礼教存在的合理性。总之,《新青年》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武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女子问题的根源,力陈了压在女子身上的枷锁的不合理性,极大地促进了女子的解放。

  2.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探讨女子解放之路。《新青年》的同仁们一致认为阶级斗争理论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条金线。分析解决中国女权问题,不仅要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不独立,还要看到经济不独立的实质在于财产私有制,解决女子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去建立新制度。在第6卷第2号的《战后的妇人问题》中,李大钊就直截了当地阐明妇人问题彻底解决的方法,一方面是要合妇人全体的力量,一方面还要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打破旧制度。为了进一步宣传建立联合妇女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新青年》在第8卷、第9卷开辟了“俄罗斯研究专号”,刊载大量俄国妇女状况的文章,如《苏维埃俄罗斯的劳动女子》《家庭与雇佣的女工》《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和劳动的女子》《俄国女工的状况》和《劳农俄国底妇女解放》等,详细描绘了无产阶级专政下妇女的新生活,以无可争辩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女子解放之路的根本在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制度。总之,在《新青年》看来,“只在于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才能够废除女子政治上的不平等。并且同时解放一切女子的压制”。②

  3.用剩余价值的观点揭露工厂主对女工的压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揭露工厂主、资本家对女工剩余价值的压榨,也是《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的重要内容。其中最有力的例子就是第7卷第5号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文中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愤怒地指出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股东用红利等手段无情地掠夺,并有见地地指出湖南女工的问题是中国的劳动问题,因而把女子解放和整个劳动阶级解放联合起来。这是女子解放运动理论上的又一大飞跃,女子解放不再只是妇女的解放,还是劳动阶级的解放,更是社会制度的解放。

  五四时期《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历史意义

  观念是行动和方向的基础。“每个观念均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愈加趋向实现其自身的目的。”③五四时期《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宣传,使“女子解放”“阶级革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此带动革命力量的发展。

  1.进一步解放思想,促成女子解放思想的转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准备。解放人必然先解放女子,而女子解放反过来又深化人的解放。《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使女子解放取得重大进展,从而使思想解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尽管受到了各种“社会主义”的干扰,但最终成为五四时期妇女解放的理论武器,并被确立为中国妇女解放的指导思想。这使得人们关注的重点由女子教育、女子职业等细枝末节问题转入如何开展妇女运动、如何实现妇女解放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上,从而使阶级革命的观念深入人心,建立男女平等的无产阶级专政成为知识分子们的新追求,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2.扩大革命力量,锻炼女子干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组织准备。《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使千千万万个被解放的女子加入革命的洪流中,同时又使一部分女子逐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组织准备。

  一是革命力量的增加。中国早期女权运动者认为中国女子可以分为三等级,并认为有能力担当妇女运动重任的只能是第二等妇女(中产阶级妇女),显然这种观点是狭隘的,得到的只能是有产阶级的男女平等,因而女子解放只能局限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改变了这种状况,使女子解放的主力延伸到广大劳工妇女,这就使广大劳工妇女可以加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线中,从而增加了革命力量。

  二是女子干部的锻炼。《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使女子解放运动进入新的阶段。以天津女子运动为例,五四运动后先后涌现出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天津妇女国民会议促成会、天津各界妇女联合会、妇女协会等众多进步妇女团体。同时,造就了邓颖超、刘清扬等一批优秀女子干部,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人才上的储备。事实证明,这批女子干部在以后的女工运动、女工教育等党领导的妇女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但不管怎样,《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其对中国的历史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注释:

  ①柳亚子:《哀女界》[J],《女子世界》,1904年第9期

  ②震瀛译:《俄国女工的状况》[J],《新青年》,1921年第8卷;转载自维也纳《Die Rote fahne》杂志

  ③【英】约翰·伯瑞著,范祥焘译:《进步的观念》[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上一篇:新形势下会计理论与实务创新与发展 下一篇:媒体融合:从提升核心竞争力出发
相关文章推荐

  • 北大荒精神在农垦改革时期的重要意义
  • 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研究
  • 我国《合同法》第122条之评析
  • 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 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推进课程思政的途径研究
  • 浅谈新时期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研究
  • 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政治生态论析
  • 新时期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研究
  • 从《月牙儿》和《骆驼祥子》看老舍与“五四”
  • 让精准扶贫搭上信息化的快车
  • 马克思特利尔时期著作研究的四个主要议题辨析
  • 纯净信仰,坚守自我——丁玲“左”转再思考
  • 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 留日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传播———以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