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维度


2016-09-16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何 苗

【摘要】我国现在的发展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是党和政府的核心工作内容。坚持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从多个角度与方面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维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动力与支持,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先进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维度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大目标是改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第一次在其文献中正式提出了“治理”理念,并且将治理与现代化相结合,让人们对现代化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与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的提出有其环境背景与内在需要,这个治理理念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具有多重解读维度,也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维度。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容与时代背景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含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两方面内容,这个概念的基础与核心是“现代化”概念与常识,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指导与概括意义与价值。

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运动。现代化运动发源于1500年前后的西欧,历史上的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意义重大的事件:东罗马帝国灭亡、地理大发现以及宗教改革等,这些事件也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及一定历史过程中的事物,现代化表明了社会发展的转变过程,它本身具有三个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以及价值维度。三个维度分别表明了现代化的三层含义:从中世纪结束到今天一直都是现代化,经历着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现代化发展的范畴与领域是非常广泛的,既有经济、政治、文化,也有生活方式、教育等各领域的内容,关系着社会发展中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信息化等①。现代化社会对传统性与现代性做了一个基本的分野,经济上表现为: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工业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发达,居民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政治上表现为:国家治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政治由专治向民主转变;社会层面表现为:社会由原来的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化社会结构转变;文化上表现为:从原来的迷信愚昧向科学理性转化发展。

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治理”这个词汇本身就具有现代化特征,这是因为其产生在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历史时期,与“统治”、“管理”等词汇在含义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统治”含义描述为“像君主那样控制、管理国家”这个词语的解释暗含着权力主体的单一性,人民对其发号施令只有服从与执行的义务,“管理”重点强调政府管控的强制性;而“治理”这个词汇具有非常鲜明的现代化特征:权力主体的多方化、治理主体间权力平等,治理过程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人民间的利益博弈;治理这个过程不是由某个人单独说了算,而是需要各方协商达成共识,从而建构起符合多方利益,多数人认同的制度政策等,由此看来,“国家治理”是治理概念的扩充与延伸,“国家治理”的内涵也就相对丰富与开放。

从全球历史发展背景来看,一个国家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了反映了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演变进程。怎样更好地治理国家也是许多有识之士共同思考与探寻的问题。国家治理体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各种冲突与矛盾的出现与解决,历史事件与变化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思想与知识资源,人们已经将人民主权、法治精神以及自由等理想作为现代性国家的必要属性与存在的理由。体系与能力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与组成内容,两者也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国家治理近代以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图景,其内涵也变得丰富多彩。从根本上来说,国家的贫穷与富裕、先进与落后程度等,与国家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治理能力,这些都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全球性治理危机。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及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从而引发了一些治理危机,其中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治理问题更加复杂化及风险化,全球出现了许多新型治理问题,单一治理主体已经无法应对,全球出现了多种新问题,如金融动荡、粮食短缺、环境生态破坏、气候变暖及产品安全等等,这些问题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具有跨国性、动态性及不确定性,传统的某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已经无法独立应对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危机更多依赖于各国之间的合作及国家治理现代化手段。各国因为国情遭遇不同的危机种类,危机的“蝴蝶效应”也逐渐明显,全球多个国家都会遭受危机影响,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从被认为是制度完善的美国首先爆发,之后蔓延到欧洲,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卷入了其中,我国也没有幸免。这些事实从侧面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要改革制度及治理体系,解决国家治理能力有限性的问题。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与现实背景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历史背景。现代化与现代化治理并不意味着“西方化”,其更为确切地可以表述为“传统的农业社会或者是落后国家向以西方为代表的更先进的工业社会或者发达国家转变”。现代化的“自我扩张”本能非常强烈,它刚刚在欧洲推进时,欧洲国家依次接受了现代化,当现代化向欧洲之外的地区推进时,表现出来更为明显的扩张性与强制性,即使是这些地区的文化传统等因素具有重大障碍,现代化仍旧以一种强硬的姿态改变了这些地区原有面貌。中国面临现代化历史浪潮时,也经历了一个从抗拒到变迁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积极变革与保守的矛盾与冲突。

早在1792年,英国使团以为乾隆祝寿为名进行了访华,但是其真正目的是:获取商务礼仪以及外交权利。乾隆拒绝了英国马嘎尔尼使团的通商要求,但是此时的工业革命急切地想要开拓海外市场、开展海外贸易,文明正常手段行不通时,便采用了武力手段,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就是这样被动地接受了现代化的洗礼,此时的清王朝的经济、制度等也开始解体,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我国的现代化经历了器物—制度—文化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真正开始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在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很好结合,早期中国现代化进程最大特点是非均衡性,过度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这反映了当时物质资源匮乏、经济落后的局面,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中心。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现代化在其最初表现上又有了新变化与新内容,包含的面也更加广泛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全方面多角度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又增添了新内容,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社会发展布局,中国共产党随着实践发展对现代化认识更为深刻,现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刻认识与升华②。国家治理现代化更加重视国家建设的价值层面,从全球化视野下对我国现代化以来的建设经验进行了一个总结。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现实背景。国家治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多种力量影响合成的结果,这个现代转型的过程没有终点,一直需要完善与改进。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有一定的现实需要与依据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比较完善与优越,但是国家的治理体系与现代化却不是能够一劳永逸的。

新中国刚成立时,执政党共产党并没有丰富的治理国家经验,因此选择了模仿苏联发展模式,治理体系是政治与社会高度集中统一的,政党控制着整个国家,而国家则管理着整个社会。这个治理体系在那个特定时期内,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也能够较好地进行经济建设,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并且束缚了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建设搞不好,政治建设现代化推进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因此我国后来实施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30年以来,我国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治理体系,这个体系也是多系统、多结构与多层次的,各个结构与层次负责相应的责任与功能,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领导与主体③。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市场做了深刻解释,并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做了阐述,党和政府部门形成一种历史与价值逻辑的合理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建设,首先必须立足于现实,将其作为中国发展的立足点与落脚点,用现实将历史与未来连接起来,充当好桥梁的角色。立足于现实实践,就必须从人民的需要与意志出发,对我国现状做一个正确分析,找出我国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针对问题,采用问题倒逼形式来适应新形势,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出现与存在的问题,适应改革新任务与新要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深化现代化建设,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中的一个重要维度。习近平总书记从任职以来,依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先后到各地进行了调研,对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分析我国新形势下面临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在2013年11月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决定》,这份文件对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与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对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决定》的中心主题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含义、以及怎样全面深化改革”,这一议题反映了我国广大社会民众的呼声与诉求,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目标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前进的活力与源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步伐,它解决了我国的一系列矛盾与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改善。因此我国在未来更要积极解决发展难题、化解风险挑战、积极坚持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做好各项事务,在实践上积极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提出更多策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发展维度。现实与历史都是为未来发展做准备的,未来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以及消极与积极、正面与负面的事物。我国的执政党的领导层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及需求,遵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对我国未来发展做一个谋划与准备,扶持其中积极正面的趋势,消除打击其中消极负面的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发展维度来说,也可以说是“中国梦”,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讲话中,我们就能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维度。中国梦是与党的十八大奋斗目标紧密相连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国梦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号召鼓励着人们团结奋斗。中国梦的提出与我国的屈辱奋斗史密切相关,它反映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夙愿,也将我国在近代以来面临的历史命运又清晰地展示了出来,能够引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意识,形成共识与共鸣⑤。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梦的提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是非常相符的,人们都希望追求并过上美好的生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国领导人集体提出的这种发展目标与策略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这有利于我们同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友好往来与沟通交流,展示了新一届领导人非凡的国际战略视野与政治胸怀。对于“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而含义丰富地表达了出来,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心声说了出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维度。国家发展离不开历史,历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也是最好的教科书与清醒剂,善于学习历史、总结历史、并从历史中借鉴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够为现实及以后发展提供经验教训,才不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与根基。从历史中反思并作出新的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维度。只有善于反思历史,才能在现实建设与治理中提出新的观点与论断。我国的道路问题一直以来就关系着党事业的兴衰成败,道路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由道路、理论及制度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党与我国人民经历了千辛万苦得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道路不是单纯西化或者是外来的,是我国从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文明与传统,结合人民需要而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具有科学社会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在2015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及台联委员联组会上发表了这样的讲话:“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两岸同胞从来都是命运相连、荣辱与共的。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智慧与力量”,又一次强调了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紧密相连。我国虽然在历史上经历了种种困苦、遭受了西方国家企图分裂中国支持台独,但是仍旧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践行邓小平理论中的“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促进了两岸三地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交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新发展。

结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维度视野下,文章提出了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现代化是一个具有历史感与时代感的词汇,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了丰富种类,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维度中都有所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维度主要从三方面:实践、历史以及发展三维度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将其与现代化理念与发展策略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现代化建设。

(作者单位:中共鞍山市委党校)

【注释】

①荣开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维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观察与思考》,2015年第3期,第24~30页。 

②王永贵:“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地位的三个维度”,《理论学刊》,2012年第10期,第68~71页。

③房广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维度”,《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第15~22页。 

④王玖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三维解读”,《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第106~109页。 

⑤王海荣,薛洁:“公民身份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新思考—内在逻辑与动力机制”,《社科纵横》,2015年第7期,第35~40页。


上一篇:政府管理创新善治路径构建 下一篇:现代公共生活秩序重构与发展
相关文章推荐

  • 网络多元化价值观下如何塑造高中生的国家认同
  • 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研究
  •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与治理
  •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协同育
  • 罪犯行为养成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 习近平新时代高压反腐思想探析
  • 大数据视阈下我国政府治理的机遇和挑战
  • 江苏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绩效分析
  • 核心期刊论文:地方政府审计治理效果的实证检
  • 核心期刊论文:高校廉政体系中的内部审计治理
  • 核心期刊论文: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治理创新:
  • 网络舆情治理要有“大数据观”
  • 网络时代呼唤智慧治理
  • 制度公正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 新时代如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 核心期刊:基层党组织何以引领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