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党的思想建设与制度构建融合的现实意义


2016-09-16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李小娜

【摘要】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了解决日益繁多的社会问题,国家不断加强对自身执政能力的巩固。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从党员自身到制度层面的不足,严重影响党的领导地位。文章从分析党建工作的问题入手,论述党建工作对于处理党建问题与制度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想建设 党的建设 依法治国 反腐倡廉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党的十八大不仅仅是对以往建设工作的总结,对中国下一步走向的构思安排,更是我党以执政党的身份,在全国人民面前庄严的宣誓。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坚定依法治国的信心,诚心诚意为最广大人民谋福利,就是我党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精神动力与目标。

党的建设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十八大上,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上,领导人重新对于中国共产党建设思想与制度进行全面分析,细致地解释。进行党建工作时,我们以往都是从思想、组织、作风、防腐倡廉与制度等多方面入手,综合性加强对党各个方面的完善。在十八大之后,基于目前各个行业领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有效性解决思想问题的策略,面对实际情况,党在基础建设上提出许多新的观念和要求。目的就是为了完善我国人事干部管理制度,提升我国行政人事任用的民主化水平,对优化我国干部的选拔任用方式进行指导;同时,为了坚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基层党组织灌输服务意识,并以群众工作为政绩考核标准,从而增强党的基层服务能力。

经历数十年的建设,党在每个发展时期,把建设重点也定格在不同方面上。在建国初期,注重党的思想建设;改革开放后,关注制度建设。当前,我们应该把两个方面整合起来,对党建工作进行全面建设。

当前党建工作出现的问题

尽管目前党建工作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可是基于各种原因,党建工作中还存有或大或小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总结,进而构建党建工作问题的处理方法。

基层党员思想意识落后,缺乏工作责任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许多党员受到物质意识的影响,思想上出现分化。特别是在一些企业当中,许多党员普遍存在雇佣的思想,作为党员只是为了饭碗与挣钱,在进行党建工作时严重缺乏应当具备的责任意识。更有党员仍旧抱着领导的意识,总是想着管理百姓群众,没有摆脱掉传统“官本位”的影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于意识的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应当不断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树立理性经济观念,才能有效开展党建工作。

党组织在群众中作用不明显。尽管党的历次会议,都对党组织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对于群众应当履行的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督促党组织明确在社会中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了解自己的社会地位。可是这些规定过于笼统,以至于在现实工作中,党组织和成员寻找不到具体可操作的依据,从而限制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党组织的实际作用、真实地位得不到体现,多是停留在学习文件与调研上,党组织工作缺乏实用性。另一方面,党组织难于参与一些重大决策,现在社会以经济活动为主,党组织是否可以参与,是由经济投入者做决定,“认钱不认人”的社会观念盛行。

党组织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党建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但是,我国社会文化建设上却忽视了“以人为本”的人性理念。试看众多发达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能调谐好社会各阶层的矛盾,谋取长久的发展,就是坚持着人性服务的理念,打造温馨人性的社会精神与文化环境。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社会群众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建设,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国家应当培养党员“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党员自身也应当学习并强化国家服务理念。

党组织缺乏专业的高素质服务人才。随着社会经济市场不断成熟,国家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党建工作的作用逐渐被单位企业弱化、抛弃,难以发挥。党建工作者社会地位下降,使得许多人不愿进行这方面工作。这样,党组织就缺乏对专业的高素质现代化工作人才的引入,从而导致党建人才不足。

另外,党建思想教育缺乏实用性,不受现代年青一代的欢迎,成为他们追求事业的盲区。另外,党的建设要求党组织成员乐于奉献,甘受清贫。许多党组织成员觉得没有生活地位,说出去的话没人信没人听,服务工作没人去做,队伍不稳。党组织缺乏现代服务人才,影响党建工作有效开展。

党的思想建设与制度构建对于处理党建问题的作用

制度建设对于党建工作进行意义重大,因为制度建设具有以下特点:长期性、稳定性、根本性。所以在改革开放工程构建时,邓小平同志不断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从许多方面展现制度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是,这并不是要弱化思想建设,思想建设对于执政党、参政党、以及社会各界的作用同等重要。因此,坚决不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工作的第二位,这样不能有效处理好实质问题,而且制度与思想分离思维对国家建设有害无益。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的结合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党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融合,可以提高党员的思想,密切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执政的理念,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换句话说,就是为人民服务,在人民群众当中树立坚强的基础是党的建设,党进行生存的全部基础,也是党建工作科学性进行的本质。党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相互融合,一方面可以让党员干部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也树立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可以摆脱思想上的弊病,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提高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特别是在社会紧张转型期,多元化社会主体的利益出现不同的矛盾,需要完善党群关系的措施。了解和满足社会群众的诉求,从而进行科学决策,这样才能受群众欢迎。

党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融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坚定的思想是制度建设的基础,不断强化党的思想建设,为我国的制度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有时候是比较漫长的,急于求成可能引起新的问题,新制度的建立也是如此。其次,思想建设可以帮助新制度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更大发挥应有的现实作用。最后,制度不是完美的,工作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加强思想建设来加以弥补。仅仅依靠制度建设不能够完全解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需要一股互补的力量共同作用,使制度建设与法制建设有机融合。

党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密切融合,可以使党内部实现自我净化。党内部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必须得到遏制,这就需要党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从精神和行为两个方面进行约束,才可能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

党员各种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严重破坏我党在治理国家时的权威形象,若不及时进行治理,必将动摇执政根基。滥用党员领导职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谋取私利;以权谋私,贪污接受不应当获取的钱财;权钱交易,使用人民赋予的职权进行不法勾当;权色交易,沉迷于腐化糜烂的生活中。这些不良的违规现象,不仅破坏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党群关系,让人民产生深深厌恶之心;更是自取灭亡,吞噬生存根基。

因此党和中纪委在历届大会上,都会把上述现象作为治理的重点,反复对党员强调和提出要求。这是社会大众对于惩治腐败所怀有的急切希望。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贯彻执政为民的本质原因。党组织和成员必须时时地牢牢地树立责任和忧患意识,号召全社会群体不遗余力地同贪污腐败做斗争,真真切切以人民为主人,保护社会群众的权益,增加党群亲密度与友好度,创造相互依存相互依靠的和谐社会。所以,针对严重的腐败问题,我们要坚持预防与解决双管齐下,也就必须要将党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紧紧结合一起,用思想的教育作用,清除掉腐败赖以寄生的土壤;用严格的制度约束作用,切断腐败行发生的源头,做好预防工作,使不良现象与作风防患于未然。任贤用能,选用干部上要对其思想和日常作风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坚定不移地清除党组织上的蛀虫,清洁党的工作环境。

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构建的不可或缺的制度,以求实现自我净化。反腐倡廉一直是历代领导人关注的重点。腐败就像是人身体内的一颗毒瘤,如果任由这种不良现象蔓延扩展,党的健康肌体就会不断地遭受侵害,最终威胁到自身建设和执政的根基。因此,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和紧迫,必须将其纳入到党的常规建设中。反腐倡廉不是简单的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把反腐倡廉列为党建工作中重要的制度,无疑是现在党员情况中最科学的决策,也一定能够发挥惩治腐败的效果。

提倡清廉,是要增强党组织与党员的自律,从自身行为上实现净化。这就是党的思想建设,因为在惰性和诱惑面前,建立自律首先要进行他律的约束,在制度之下形成一种廉洁奉公的意识。就是讲,我们要坚强党的建设,培养出党员的清廉意识,在党员有了自觉性之后,就会主动地遵守制度的规定,这样对于防治腐败现象具有良好的警示、规范作用。

习近平曾经强调要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为了巩固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必须将反腐工作和倡廉结合起来,将广大党员的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这样才能形成足够的反腐合力,形成反腐的威力。自律是充分发挥党员自身的自觉性和纪律性,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他律主要是借助外部的震慑与监督作用,对腐败现象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自律与他律需要有机地融合,从而形成一定的作用力,最终达到清廉作风的目的。目前,我国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势在必行,这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党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重大作用

将党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相融合,有利于促进我国各种体制的深化改革。首先,能够加强党和国家的组织领导作用,强化国家的责任机制建设。组织领导可以快速、有效促进思想与制度建设的融合,将建设思想以文件形式下发,发挥出教育、指导与明确的功能。从侧面辅助党员建立制度意识,约束其产生出格思想,对于国家执政基础的巩固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能够促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强化工作落实。在党政工作开展过程中,将党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融合,能够促使国家相关部门和人员注重我国各项事业改革的系统性和长远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共产党对国家长远发展做出了长远的规划,针对社会需要,出台系列高瞻远瞩的策略。坚持以政策计划为指导,让各级党员树立规矩意识,使用职权时一定要将国家政策落实下去,而不是以权谋私。国家发展需要从细节抓起,而地方党员很大程度上就是细节践行者,关系着政策在群众建设中的传播。思想与制度建设,其实质就是协调党员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与误解,实现整体发展。

再次,加强调查研究,丰富理论建设和实践工作。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把握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内在规律。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总结推广基层实践经验。以往的党政建设中,有弊病之处,也有优秀之处,只有深入实践,加强对各级党员的工作作风与成就的调查,形成对党员的客观评价,才能知道党员病患思想出于什么原因,才能完善党员制度建设。

最后,加强舆论引导。“将权力关在笼里”,一个强有力的舆论环境就是约束权力滥用的“笼子”,督促党员权力在阳关下面运行。从宏观上讲,舆论环境对党员思想与制度可以起到外部净化作用,在多种意见与评论之下,剔除落后的思想意识与制度弊病,保障国家权力的纯洁与威严。

将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相融合,能够为我党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后盾。党的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相融合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们的融合可以促进党更好地团结和带领群众齐心协力推进制度的全面改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党员之间、党民之间、民众之间团结一致,为了这个共同理想不断奋斗,合作处理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环境等重大影响问题。思想与制度的结合,可以让党员认识到眼下发展的危机,树立警惕意识,主动进入民众之间。

其次,将一些存在障碍的体制和机制瓦解掉。若要走得更好更快,需要倒掉鞋中之沙。思想与制度上的弊病,就是党发展道路上的沙,必须彻底根除才能带领国民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尚的党的思想与健全的党的制度,是党的政治基础。

最后,它们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眼下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不单单是经济发展社会,也是思想建设社会;不仅仅是物质社会,也是文化社会。党员的先锋意识仅仅体现在经济与物质上,也应当体现在思想建设上。这是眼下中国的客观需要。党的思想与制度应当适应这种需求。

将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融合,有利于进行依法治国。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中国,复兴中华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也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攻克深层复杂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之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这与党建工作的目的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要坚强党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的融合,为依法治国在全民推进中,做好执政党应该具有的榜样。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迫切要求;是不断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要求。

结语

在这个矛盾多发时期,综合性的教育和管理措施对党建工作非常重要。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党在社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相互融合,可以对党的问题进行综合性预防和治理。党的领导能力得到加强,才能更好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上一篇:国家治理视域下央地关系研究 下一篇:政府管理创新善治路径构建
相关文章推荐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明交流互鉴—基于数字时代
  •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
  • 分析铁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探析
  • 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容及价值逻辑
  • 竞业限制协议效力问题研究
  • 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 社会团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适用
  •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立法原则与实践目的研究
  • 浅析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
  • 论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完善与建议
  • 信赖利益制度在行政法中的作用研究
  •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 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 “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