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建立“三会一课”长效机制亟待厘清几大问题


2016-09-15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曾宪奎

【摘要】建立“三会一课”的长效机制,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及其工作绩效具有重要的作用。“三会一课”长效机制主要强调了实用性和长期性两大方面,其中实用性需要有效强调,做到这两点,“三会一课”制度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在具体措施方面,需要坚持理论、政策、业务、党员个人修养的“四个结合”,坚持包括会议形式、会议流程和服务意识在内的“三大创新”,注重党支部书记素质的“一大素质”,才能真正建立“三会一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三会一课” “四个结合” “三大创新”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三会一课”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制度,是提高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013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了“三会一课”对严格党内生活的重要意义。当前阶段,如何在基层建立“三会一课”的长效机制,将这一优秀制度坚持下去,同时不断探索将其落实到实处,避免相关活动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出这一制度的潜在效力,将直接关系到党的组织建设成效,并进而影响到各基层单位的工作绩效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情况。因此,建立“三会一课”的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会一课”长效机制的两大重心:实效性和长期性

“三会一课”制度是伴随党的组织建设进程逐步发展完善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又对新时期下坚持“三会一课”提出明确要求,各基层党组织也纷纷按照要求,不断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效果。但是,整体而言,许多基层党组织尚未真正建立贯彻“三会一课”的长效机制,在制度建设和相关工作安排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基层组织甚至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例如,部分基层组织在“三会一课”的落实方面,存在着思想上对党的组织生活不够重视、相关会议形式老旧而不能与时俱进、活动内容与党员思想脱节、党内实行批评较为困难等实际问题,有的基层组织特别是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党员大会、支委会和党小组会职能不突出的问题等,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三会一课”制度实际作用的发挥。

要建立“三会一课”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强调两个方面,即实效性和长期性。实效性是指贯彻这一制度进程中,必须要破除形式主义,在基层单位的党建及各自业务方面取得实际成效,真正发挥出这一制度的内在力量;长期性是指应长期坚持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相关工作,稳步提升工作成效,坚决抵制将“三会一课”看作是“一阵风”的错误倾向和意识。在这二者之中,必须优先强调实效性,因为只有取得实际效果,让基层单位尝到“甜头”,大家才会有动力坚持下去;反之,如果无法取得实效,相关活动即使勉强坚持下去,也意义不大。

只有建立起具备实效性和长期性特征的长效机制,“三会一课”制度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角度看,党员个人的素质将得到提高,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优势将得以呈现,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将得到不断提升等;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程度将不断提高,党中央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将持续提升,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建设将稳步推进。

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坚持理论、政策、业务、党员个人修养“四个结合”

我们要坚持理论、政策、业务、党员个人修养相结合,实现基层组织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对党中央相关政策的理解程度和贯彻得以到位,个人和单位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逐步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做到这四个方面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是建立贯彻“三会一课”长效机制的基础。

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具体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这些理论既包括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理论,也包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其内容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包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党员及基层党组织只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才能增强党性,提高对现实问题和相关政策的理解能力,增强社会主义信念,防止思想和日常工作受到错误理论的影响而发生偏差。

政策就是党中央在当前阶段制定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是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转型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经济及经济合作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等背景下,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而提出的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应对措施。它体现了当前阶段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判断、思路及目标。广大党员及基层党组织必须深入了解这些政策的内容及其产生的背景,牢牢把握政策背后所体现的精神与原则,并在实际工作中紧扣相关政策要求,即使在个人和部门利益有冲突的情况下,也要坚决不折不扣地贯彻相关政策。

业务是指本单位和党员个人所从事的具体业务和工作种类。“三会一课”的相关内容与业务紧密结合,只有各单位及党员个人结合自身业务体现党的理论、贯彻党的政策及提升党员的个人修养,才能按照政策的要求对工作予以修正或者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各基层单位的“螺丝钉效应”,累积成宏观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进步。同时,“三会一课”在具体内容设计上,必须考虑自身业务的特点,而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千篇一律模仿其它性质不同的单位。其中,政府及党政机关单位由于掌握权力,在所有单位中处于特殊地位,其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及态度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在“三会一课”中必须高度重视。

党员个人修养是指党员个人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业务修养。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员的个人修养问题,早在1939年刘少奇同志就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发表过演讲,并最终形成《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在当前阶段,党员的个人修养应高度强调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运用党性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积极抵制各种腐朽和错误的思想,牢牢把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崇高的理想,不断提升自己、改造自己。特别是对掌握较高权力的领导干部而言,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不但是防止犯错误的根本手段,还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的有效方式。另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的重要性日趋提高,对党员的业务修养提出更高要求,要发挥党员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党员群体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整体而言,提高党员个人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难以立竿见影的终生性工作,要在基层组织中真正普及这一点需要领导、党员个人积极地、真诚地配合,在现实中是较难推进的一个内容。但是,只有不断推进党员个人提高自身休养,才能将“三会一课”的成效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在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内容。

在“三会一课”中,必须坚持理论、政策、业务、党员个人修养的“四个结合”,不能偏废。例如,在实践中,许多基层单位往往偏重政策和业务内容,而对理论和党员个人修养重视不足,这样就会导致相关的会议和课程成为政策解释课和业务安排会,无法完全达到预期党中央对“三会一课”的要求,对党组织的“战斗性”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同时缺乏理论和个人修养的内容,也导致政策理解与贯彻、业务水平的持续提升难以保证。从长期的角度看,这样的方式最终将会流于形式,而难以真正长期坚持下去。另一方面,在坚持“四个结合”进程中,必须坚持有机结合,而非僵化地分裂。不能将这四个部分理解成独立的内容,而是要坚持有机结合,在“三会一课”中将四者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的良性局面。这样,就能形成“四大内容结合紧密、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和业务效率不断提高、四大内容更加紧密结合”的良性循环,推动“三会一课”长效机制建立和不断完善。

建立长效机制的保证:“三大创新”

建立“三会一课”的长效机制,必须要坚持包括会议形式、会议流程和服务意识在内的“三大创新”。

创新会议形式。许多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大会、支委会和党小组会等会议上,依然采用由领导在台上讲,广大党员在台下听的传统方式,既缺乏互动,又不生动活泼,导致学习和交流的效果很差。对此,应积极创新会议形式,不断探索互动性强、生动活泼、令人难忘的会议形式,以增强会议效果。从实践情况看,许多地区的基层党组织都摸索出了新的形式,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的基层党组织摸索出了辩论会、志愿服务等新形式的党课,通过辩论及志愿服务这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增进大家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大武口区创造性提出的“体验式、互动式、创意式、情景模拟式”党课,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教育体验更加直接和生动。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利用互联网、微信等新的交流平台,促进“三会一课”会议形式创新。随着电脑、手机等终端的大规模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交流的方式正发生巨大变化,“三会一课”会议也应积极适应这一变化,积极采用这些新的交流方式,提高交流的效率,同时提升年轻党员对“三会一课”兴趣。

创新会议流程。许多基层党组织,在“三会一课”的会议内容具有较大随意性,往往在会议开始不久前才确定会议内容,而在程序上则往往千篇一律,如念文件、解释文件及谈相互感受等,导致会议的效果大打折扣,学习交流的效率较低。对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创新会议程序,不断提高会议的效率。一是优化会议流程,高效利用会议时间。可以采取较早确定会议内容,在会议之前就交由大家讨论,确定会议讨论的具体内容,这样就能有效利用会议的时间,防止发散性的内容导致会议效率低下。二是统筹安排不同会议,增进会议的效率。应根据党员大会、支委会和党小组会及党课的不同定位,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统筹安排不同会议的内容、召开顺序,达到增进对议题的理解及避免会议内容重复,提高会议效率的目的。三是强化事后控制,加强相关考核。应积极借鉴其它领域事后控制体系,建立“三会一课”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三会一课”质量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将“三会一课”纳入各基层党支部的考核体系之中,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标准,对于表现突出及不佳的党支部,要对其负责人进行一定程度的奖惩。

创新服务意识。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当前阶段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但是许多基层政府部门仍然不具备服务意识,“三会一课”应积极推进这一状况的改变。通过“三会一课”,积极强化党员对服务型政府的了解和接受度,逐步促进干部思想和行为的转变,促进服务意识的转变。同时,应积极发扬党员在服务意识转变方面的先锋带头作用,克服在管制型政府下形成的一些意识习惯,为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在“三会一课”推进中,各级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也应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推动党内民主,积极听取大家的意见,推进党组织建设,并积极参照大家的意愿和需求安排“三会一课”的相关活动,不断提高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建立长效机制的支撑:“一大素质”

“一大素质”是指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只有其素质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将“三会一课”落实到实处,进而建立长效机制。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素质,即是否具有高于一般的奉献精神和较为崇高的道德水准,同时对提高“三会一课”的质量具有较强的动力、较多的办法;二是业务素质,特别是党建相关业务,只有熟悉了这些业务,才能把相关工作做好。而在实践中,部分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企业的党支部书记,业务素质较低,对党建等相关业务了解程度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会一课”质量提升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对此,必须积极提升党支部书记的相关素质,为“三会一课”长效机制建立创造基础。

另外,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和对“三会一课”的重视度也直接决定了“三会一课”长效机制能否逐步建立。对此,应积极结合考核等手段,不断提高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带动“三会一课”长效机制的建立。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袁昭华:《党支部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经营管理者》,2014年第13期。


上一篇:“三会一课”制度如何焕发“新活力” 下一篇: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关文章推荐

  • 关于建立监察抽查制的若干设想
  • 增强“三个意识”,建立“三支队伍”
  • 建立健全地方立法协商成果反馈机制
  • 容错纠错机制决非权宜之计
  • 从孔子学院的建立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
  • 抗战时期中共对三民主义之论评
  • “三会一课”制度如何焕发“新活力”
  • “三会一课”制度如何焕发“新活力”
  • 坚持“三会一课”既要“实”,又要“严”
  • 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要做好“四道加法”
  • 用“123”工作法规范“三会一课”制度
  • “三会一课”落实效果缘何“打折扣”
  • 加强和改进“三会一课”,哪些原则不能丢
  • “三会一课”: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修课”
  • “三会一课”制度的渊源与发展脉络
  • 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