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青年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青年人才更愿流向经济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文章通过分析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现状、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从地域、时间、企业类型、行业、个人成长等角度阐述了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性规律。
【关键词】沿海地区 青年人才 流动趋向 规律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新常态下,高新技术引领企业发展方向,青年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突显。青年人才是最富有活力和激情,是新常态下经济建设的“冲锋队”,是人力资源中的核心要素,具有可塑造性和无限潜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才流动,指在一定范围内人才对工作重新选择的状态,是人才根据自己工作变动进行跨区域选择的过程,其本质是人才因各种需求而自主选择的一种行为。沿海地区人才流动现象愈演愈烈,这对于青年人才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
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现状
流动规模扩大且流动范围更广。人才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才驱动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智人时代沿海地区对于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度与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青年人才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青年人才流动意愿不断加强、流动速度不断加快,沿海地区苏浙沪青年人才流动规模明显扩大。沿海地区出现多省青年人才交互流动,流动范围更广、流动趋向更明、流动速度更快。
流动频率加快且流动比率提高。沿海城市作为改革的前沿阵地,敢于先行先试,打破常规,特别是敢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种种不合理制度,鼓励人才加盟各类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全力推动沿海经济的发展。因此,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频率不断加快。20世纪80年代,周期为10年;1990年往后,工作变动的周期变为5年。工作变动带来沿海地区青年人才工作变动周期大大缩短①,沿海省际之间的青年人才流动比率明显提高。
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成因
沿海地区青年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沿海城市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合理的要素组合、完备的信息畅通体系及丰富的人力资源数量,这些高品质的工作条件和人文环境极易吸引有才华、有技能、有创意的年青人前来就业创业。沿海城市和相关企业出台的用人政策和配套措施,推动了青年人才的流动,并且其流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一方面,高科技企业人才奇缺,高薪待遇和明晰的成长通道吸引着青年人才趋向性流动。而另一方面,青年人才流动的盲目性有可能性导致人才高度聚集,在一定程度上易形成人才的浪费。因此,需用市场无形的手自动调节人才流动,还需用政府的政策杠杆加以引导和规范,将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的大环境。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沿海地区城市开放程度高,与世界各地接触紧密,在同等条件下具备更多的商机和挑战,人文气息和成长环境更易让青年人才产生到此择业创业的意愿。青年人才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择业创业,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社会价值。沿海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方式不断转变,对于青年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推动科技技术不断创新,科技技术的创新催生了更多的人才需求,青年人才要实现其价值就必须敢于挑战自我,沿海地区青年人才的流动实际上是沿海地区用人单位和青年人才双向选择的结果。
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的影响因素
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法律因素、体制因素、文化因素等宏观因素,也有薪酬福利、工作兴趣、晋升潜力、培训机会等微观因素。
宏观因素。一是环境因素。人们日益追求的生活环境指标越来越高,大多数青年人才愿意选择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创业,主要因其与欠发达地区相比,具备社会福利覆盖面广、绿化覆盖率高、医疗卫生水平先进、文化产业比重大、环境治理能力强、交通便利、城市单位GDP能耗降幅低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高等优势条件②。二是社会保障因素。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态势起导向作用。正常情况下,社会保障程度、保障制度的完善性、享受保障的机会均等性与青年人才流动趋向成正比。沿海地区薪酬、福利和社会保障相对合理与健全,也是导致青年人才流向该区域的主要因素。三是人才市场因素。建立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有利于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合理性。健全的人才市场机制,能够合理地调节青年人才资源在市场内的合理配置,归导其自觉运行。
微观因素。一是薪酬导向因素。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对利益的追求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性格,从根本上导致了社会分工的产生。地区薪酬收入差距大易导致人才流动加快。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沿海地区青年人才因福利待遇不好而主动离职的占37.19%,离职后再择业受薪酬高低影响的青年人才占33.62%。利益驱动成为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的首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沿海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人才年平均工资为2.56万元,而欠发达地区为1.84万元。薪酬待遇越高在很大程度上越能吸引青年人才向沿海地区流动。青年人才跳槽或者重新择业的主要原因就是希望能获得更高的价值认可,因福利待遇不好而主动离职占比很高,利益驱动成为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的首要因素③。地区薪酬收入差距大易导致人才流动加快。青年人才向往较高的生活水平,期盼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较高的收入,而沿海地区用人单位在这方面优势明显,恰恰能引起青年人才的关注。二是个人方面因素。青年人才流动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是为了其自身价值实现而作出的理智抉择。青年人才在工作选择时渐趋成熟并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开始对自己所要面对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企业文化等进行自主选择,对自身价值体现程度的追逐导致青年人才趋向性流动。三是企业文化因素。沿海地区企业众多,企业文化各具特色。更注重以人为本,更关注人才的成长。新常态下青年人才不再单纯追求物质层面的财富,他们更看重精神财富,令人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易吸引青年人才流动④。沿海地区卓越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出优越的工作氛围,更容易激发青年人才的潜力,成为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向沿海地区流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规律
沿海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为青年人才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青年人才对择业的自主判断和选择,更宽广、更有市场,更不受约束⑤。青年人才的流动源于对利益追求的主观能动,流动与择业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是地域维度流动趋向规律。从地域的维度看,青年人才大多由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地区流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从收入水平低的地区流向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沿海地区企业能够提供更高的薪酬待遇、优越的企业文化以及各项福利,其本质就是利益驱动。因此,许多优秀青年人才留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经济发达地区是一种良性循环:相较而言,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原本就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加之他们清楚青年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愿意提供丰厚的薪酬待遇吸引青年人才。而于企业而言,拥有大量的优秀青年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优秀的青年人才选择到发达的沿海地区,沿海发达地区形成规模效益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导致青年人才流动呈现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的沿海地区的趋势。
二是时间维度流动趋向规律。在时间层面分析,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向数量逐年上升,尤其是近年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数量呈急剧上升态势,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沿海地区建立起了较为健全完善的人才市场,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价值实现最大化;其次,近些年沿海地区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对于青年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最后,沿海地区用人单位采用各项灵活性措施吸引青年人才,而青年人才也愿意通过人才流动来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因而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上升。
三是企业维度流动趋向规律。任何稀缺资源的使用都会形成“机会成本”,我们只有通过比较那些相同的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生产用途中所产生的效益的不同,才能快速地把经济资源的投入从相对收益较低的生产用途上分离出来。人才的使用,正是企业获得高收益、高效益的有效途径。青年人才选择流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就是让自己的长处和独特的优势在最佳条件下得到充分发挥。按照社会所需,发挥青年人才的优势,有利于沿海地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从企业类型角度分析来看,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更倾向外资企业,青年人才越来越频繁地从国企流向外企。在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频繁的大环境下,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着青年人才大量流失的严峻挑战。以沿海某城市某国有企业为例,在过去的五年里,该国有企业招聘录用各类型高新技术型青年人才共计7831人,流失青年人才数量为5521,其流失率达到70.50%⑥,大部分从国有企业流出的青年人才都流向外企。这是因为沿海地区优秀青年人才已经不满足于国有企业有限的发展空间,他们往往会把目光转向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更多发展平台的外资企业。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不再受身份和户籍的限制,这给一些国企在选人用人体制上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是行业维度流动趋向规律。从行业的角度分析,青年人才流动更倾向于高新技术行业。沿海地区城市发展步伐较快,已经走出了传统产业的大潮,开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信息、知识、科技等成为主要生产要素。当下知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企业对沿海地区科技型青年人才的大量需求,诱发行业内大规模的青年人才流动。沿海地区各领域的企业将来还要引入近百万的高新技术青年人才,在对技术型青年人才大量需求的同时,青年人才的流动率呈直线上升趋势。随着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对青年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青年人才对于企业的选择也变得更为“挑剔”,他们不仅仅关心薪酬待遇,更多的是看重自身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及工作环境。在这些方面,沿海地区可谓是先天和后天的优势兼具。
五是个人成长维度流动趋向规律。经济发展需求发生变动时,青年人才的发展需求也必然随之变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青年人才在选择如何成才时面临着取舍,是选择就近就业,还是流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就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呈现出性别、婚姻、年龄和个人成长等影响因子下的一定的规律性。如沿海地区青年人才中男性更容易产生工作变动的意愿,相对而言,女性更愿意守住一个稳定的饭碗。但是,许多年青人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对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自己所能适合的职业判断不准确,他们需要阶段性地尝试,方能定位到合适的职业和企业,这也导致社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更容易发生跳槽。
六是消费水平维度与区域发展相谐规律。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层次影响着青年人才消费的规模、速度、层次。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日益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日渐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对青年人才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为了与沿海经济发展速度相符合,与沿海经济发展规模相协调,必须提高青年人才流动趋向性择业水平。青年人才质量水平是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例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青年人才队伍质量就越高,青年人才消费水平也就越高。经济发展水平对青年人才消费类型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专业领域的青年人才要适应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如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需要的是技术型人才,而资金密集型产业更需要一些经营管理型人才和决策型人才。
七是流动过程中的供求动态平衡规律。任何商品的价格都受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因素影响,青年人才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其消费的过程中同样受供求规律影响。青年价值或价值补偿与人才供给量或供给机会呈正相关,青年人才价值越大,供给量或者供给机会就越大。青年人才供给曲线因特殊原因可能发生向上方或下方转动的变化。青年人才在流向沿海地区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价值,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择业机会。青年人才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越稀缺,其竞争力就越强,所获得的机会就越多。但这个价值是非常态的,是会根据需求而发生变化的。青年人才价值或价值补偿与需求量或机会呈负相关,人才价值或价值补偿越大,需求量或机会就越小。如高端青年人才的价值和价值补偿很高,那么其需求量或机会就相对减少,竞争就会更激烈。
八是青年人才使用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青年人才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过程中,随着用人单位对青年人才消费量的增加,用人单位从人才使用过程中获得的边际效益会逐渐减少。沿海城市很多企业办公环境舒适度高,实验设备完善度高,人才录用和培养体系比较合理等,迎合了青年人才个人发展的需要。但是,过度流入也必然导致整体过剩,或者出现部分岗位过剩,部分岗位人才荒。这就导致不同时期引进水平相当的人才却不能实现其同等的价值,也不能获得等同效用。这是人才流动中伴生的一个大问题,需要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以及用人单位协调配合,制订出比较完善的选人用人制度,保证人尽其才,给青年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新常态下沿海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给青年人才带来众多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研究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规律,有利于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实现对青年人才的优化配置,从而有效促进沿海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为盐城师范学院副教授、河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杨苏浩为此文收集了资料;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高智价值识别及工作嵌入反哺跟踪模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BGL101)
【注释】
①张向前,许梅枝:“基于CAS理论的知识型人才流动与产业集群互动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24期,第53~57页。
②庞新宇,李娟莉,王亮:“基于Apriori的机械类人才双向流动决策系统研究”,《系统科学学报》,2014年第4期,第77~80页。
③陈晓,张国锋:“我国IT企业人才流动性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管理观察》,2014年第15页,第87~89页。
④李灵稚,唐臻珍:“江苏省高校高端人才流动规律探析”,《人力资源研究》,2013年,第36~37页。
⑤柳冰:“影响高校科技人才流动的因素与激励机制构建”,《中国高校科技》,2014年第11期,第32~33页。
⑥张华:“人才国际化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流动机制研究—以江苏实践为例”,《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第16页,第124~127页。
上一篇:农村基层社会生态对大学生“双创”影响探析 —以河南省为例 下一篇:积极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