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南西部山区两所小学的个案研究
摘 要: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适龄儿童随父母外出务工,农村学校的生源逐年减少,学校规模日益萎缩,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小规模学校。虽然规模较小,但这类学校满足了乡镇、村一级人口的义务教育需求,是不可替代的办学模式。通过对河南省西部山区两所小学的个案研究发现,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特别是教师水平远远落后于大规模学校,教师年龄老化、学历水平低、知识结构陈旧等问题突出,教师资源面临严重的不均衡问题,对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未来政策应从教师招聘、增加培训机会、完善奖励机制等方面加强小规模学校师资建设,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关键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学校布局调整;质性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西北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研究——基于GIS的空间计量分析”(7120318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西部农村教学点问题研究——基于GIS的实证分析”(12YJC88015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研究——基于中西部地区的实证调查”。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311(2015)3-0061-06
作者简介:赵丹,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文学院副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研究中心博士后;闫晓静,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学生(陕西咸阳 712100)。
一、研究的缘起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义务教育发展逐步进入后普九时代,“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的目标诉求。其中,区域内教育均衡是当前的首要目标,即要求各区域内的学校在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方面达到均衡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提高。[1]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确保适龄儿童接受良好义务教育。”[2]
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教育人力资源即教师质量的均衡是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却十分突出,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十分短缺,而且工作和生活条件差、缺乏进修培训机会;由于地处偏远,小规模学校很难招聘到年轻优秀教师。师资水平落后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因此,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如何加强小规模学校的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各学校间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在现实中迫切需要解答。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河南省西部偏远山区的一所小规模学校蔡沟小学和该县中心小学作为典型个案,通过实地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探索当前我国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原因及可行性对策。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方法,选取河南省S市Y县W乡的蔡沟小学和县直中心小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所小学的教师资源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深入剖析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不均衡的原因及对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质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是“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收集数据和资料的技术与手段,通过对特定社会单元(个人、团体组织、社区等)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或行为的背景、过程的深入挖掘和细致描述,呈现事物的真实面貌和丰富背景,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解释、判断、评价或者预测”。[3]基于案例研究的方法论原理,课题组成员于2013年1月和10月先后两次到蔡沟小学和县直中心小学进行调研,与两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展开深度访谈,并对其校舍、教学设备、食堂、宿舍等办学条件进行细致观察,深入了解两所学校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对教师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经济学相关理论论证其问题、原因和对策。
三、两所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偏远山区小规模学校——蔡沟小学
蔡沟小学位于河南省Y县W乡蔡沟村,该村地处海拔1500米的黄土高原山区,距县城50公里,位置十分偏远。蔡沟小学有6个年级、7个班,共123名学生,平均班规模18人,3年级学生人数最少,仅14人,学校共有19位教师(含一名特岗教师①),是典型的小规模学校②。蔡沟小学的校舍前身为80年代的村办初中,2013年,该校投入170万元改善校舍,其中120万元用于修建三层综合楼,40万元修缮危房,30万元硬化校园地面。但是,同全国很多农村学校一样,蔡沟小学虽然校舍达到了标准,但很多教育设施并不齐全。学校没有专门的微机室和图书室,学校仅有两台电脑,其中一台损坏,另外一台连老师办公需求都无法满足,学生根本没有接触电脑的机会;学校的旧图书室都是以前初中学生使用的书籍,由于经费紧张并没有及时更新,处于闲置状态。其次,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蔡沟小学教师资源非常短缺,学校里没有专职的音乐、美术、体育教师,无法开设完整的素质教育类课程。学校其他科目教师一般都是本地人,年龄较大,学历较低,虽然学校每年都接受1-2名帮扶和特岗教师,但这些教师都是短期任教,无法根本上解决教师短缺的困境。
(二)县直中心小学基本情况
县直中心小学位于县城城区,地理位置很好,交通方便。目前,学校有1300名学生,六个年级,每年级4-5个教学班,每班平均45名学生,教师共有78名,学校规模是蔡沟小学的20倍。县直中心小学的前身是1954年建立的某国有企业的子弟小学,在2005年,国企改革后该校划归县教育局管理。县直中心小学教育经费充足,办学条件在全县是最优水平。早在2000年,学校就已经配备微机室,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学习互联网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而且,现在每个教学班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此外,学校校舍、教师办公室和学生活动区域的设施也都非常完备,与其他城市学校的水平相当。除了办学条件优越,中心小学的师资水平也是最高的,教师数量和结构都比较合理,特别是音体美以及计算机专业教师数量充足,教学水平也较高,在学校任教的都为专业教师。由于县直中心小学办学条件和师资都领先于其他学校,在村级小规模学校撤并之后,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高质量教育,宁愿放弃离家较近的乡镇中心小学,而选择让孩子到县直中心小学寄宿上学;还有相当部分的家长到县城打工、租房陪读。县直中心小学办学和师资条件较好,促使它更能吸引师范毕业生和村镇一级学校的优秀教师前来任教。因此,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县域内各学校形成一种好学校越来越好、差学校越来越差的“马太效应”。
四、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不均衡问题突出
(一)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
小规模学校和县直中心小学的教师年龄结构呈现明显的不均衡现象。蔡沟小学共有19名教师(含1名特岗教师),其平均年龄为52岁,50岁以上的老龄教师达14人(占总数的78%);而县直中心小学的教师平均年龄为35岁,50岁以上教师仅有4人(占5%)。从中青年教师(30-40岁)的数量看,蔡沟小学仅有2人,其中1名青年教师是特岗教师,明年工作期满后便会离开学校;而县直中心小学有69名中青年教师,占总数的88%(见表1)。教师老龄化是小规模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5年内,蔡沟小学的老龄教师将陆续退休,而由于该校地处偏远、工作条件差,很难吸引到年轻教师,小规模学校师资将面临更大的短缺困境。另外,蔡沟小学老龄教师占据主体,这些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精力不足、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也较差;而且工作繁重,一名教师要教授至少5门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县直中心小学拥有充足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教授主要科目;而50岁以上的老龄教师一般从事工作量较轻的教学或后勤工作。在访谈中蔡沟小学的贺老师谈到:
我们学校19位教师中18位都是本地人,仅有一名特岗教师,明年秋季教龄满三年就离开了。由于学校工作生活条件常年得不到改善,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很难吸引青年教师,明年不会有年轻老师来。学校地处山区,海拔较高,冬天温度有零下二十多度,但教室内没有暖气,只有火烧炉,温度很低却烟尘很大;而县直中心小学教室内有暖气和挂式空调,冬夏温度适宜。蔡沟小学食堂条件很差,只能用井水做饭,饭菜营养不够,有时候学生甚至不能吃饱,只能用饭钱买零食充饥。学校年龄大的老师在这里工作几十年都习惯了。但年轻老师都不愿意来,学校教师资源长期得不到改善,教育质量越来越差。
表1:蔡沟小学与县直中心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对比
平均年龄 | 50岁以上教师人数及比例 |
30-40岁教师
人数及比例
|
30岁以下教师
人数比例
|
|
蔡沟小学 | 52岁 | 14人(78%) | 2人(11%) | 1人(特岗教师) |
县直中心小学 | 35岁 | 4人(5%) | 69人(88%) | 5人(6%) |
(二)教师学历水平差距明显
小规模学校教师学历与中心学校差距显著,在蔡沟小学,高中/中专学历教师的比例最大(占74%);而本科学历教师只有2名(占10%),其中一位是即将离校的特岗教师,另一位为老龄教师;大专学历教师也仅有3人(占16%)。与之相对比,县直中心小学,大专学历的教师有47人,占总数的60%;本科学历教师占21%,比蔡沟小学高11%;高中/中专学历教师比例为15%,比蔡沟小学低59%(见表2)。可见,蔡沟小学与县直中心小学的教师学历结构差距悬殊。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学历达标要求为大专及以上,高中/中专学历的教师必须通过学历晋升或在职培训达到要求。但是,蔡沟小学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硬件设施不完备,引进高学历教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能靠国家分派或是调配帮扶教师。而县直中心小学的教师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已初步形成良性循环,即低学历教师多数为老龄教师,年轻教师基本为本科学历,在未来10年中,学历较低的老龄教师将逐步退休,而青年高学历教师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表2:蔡沟小学与县直中心小学教师学历对比
教师总人数 | 高中/中专 | 大专 | 本科 | ||||
蔡沟小学 | 19(包含1名特岗教师) | 14人 | 74% | 3人 | 16% | 2人 | 10% |
县直中心小学 | 78 | 15人 | 19% | 47人 | 60% | 16人 | 21% |
(三)专业教师与课程匹配程度不均衡
蔡沟小学的教师中80%都是民办转正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专业教育;而且,一位教师往往承担一个年级的全部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自然等科目,教师的专业水平根本达不到多数课程的要求。特别是音、体、美课程的实施情况更令人堪忧,从建校开始至今,该校一直没有专业的音体美教师。这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要么往往被其他主课挤占,要么由其他老师带着学生随便学首歌或是在操场上随便玩耍。该校仅有一名专职英语教师,属于特岗教师,目前还没有新的英语老师来接替工作,教师供给不能达到动态平衡。但是,这位教师还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英语的条件。
蔡沟小学的贺老师谈到:
我在职本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到学校却一直从事数学科目的教学工作;而且,我原来一直在初中任教,第一次带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很不适应,抓不到学生的兴趣点,有点“镇”不住学生。
(四)教学水平不均衡问题突出
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是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表现形式是学生的成绩。[4]在2013年的全县统考中,蔡沟小学学生的语文和数学优秀率分别为42.39%和30.46%,而县直中心小学学生的语文和数学优秀率分别为88.3%和60.03%,比小规模学校学生的优秀率高出一倍。同时,蔡沟小学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的良好率、及格率以及平均分都落后于县直中心小学,且差距显著。另外,蔡沟小学的学生偏科严重。如蔡沟小学学生的英语成绩优于县直中心小学,尤其在良好率方面,蔡沟小学达到81.86%,而县直中心小学的英语成绩良好率为58.12%(见表3)。其原因在于蔡沟小学仅有的英语专职教师是一名青年特岗教师,而且,由于蔡沟小学没有体音美教师,英语课时间往往挤占音体美授课时间。因此,在这种较为特殊的情况下,学生的英语成绩提高较快。但是,蔡沟小学的数学、语文和其他科目都弱于县直中心小学。可见,对于能够检验教学水平的学习成绩来说,小规模学校和县直中心小学存在明显的差距,这说明两类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
表3:蔡沟小学与县直中心小学各科成绩对比(六年级)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
优秀 | 良好 | 及格 | 平均 | 优秀 | 良好 | 及格 | 均分 | 优秀 | 良好 | 及格 | 平均 | |
S | 42.39 | 85.47 | 96.56 | 77.77 | 30.46 | 52.42 | 72 | 68.21 | 55.2 | 81.86 | 92.46 | 78.91 |
C | 88.3 | 98.61 | 99.53 | 85.73 | 60.03 | 81.81 | 90.92 | 79.66 | 42.49 | 58.12 | 81.91 | 73.74 |
注:表中数据根据Y县学生成绩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得来
蔡沟小学冯老师谈到:
我从2012年秋季开始在蔡沟小学支教,时间为一年,作为帮扶教师,我体验到山区小学与县城小学的强烈反差。我今年47岁,已经在县直中心小学任教24年,在县直中心小学我只带两个班级的语文课和一门自然课。但是,在蔡沟小学我要包揽一个年级的所有课程,包括音体美我从没接触过的课程,感觉教学负担很重。而且,这里的老师都用方言教学生念课文,大多数学生都不会说普通话,拼音也不会拼,基础很差。语文课上,学生上课反应慢,知识面狭窄,对新生事物没有基本的认识,经常写错别字。这对学生以后走出山区,个人发展产生阻碍。在县直中心小学,各门课程是由专业的教师讲授,还有专门的微机室,学生可以接受来自全国各地名师的远程教育,这在小规模学校是无法想象的。
五、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不均衡原因分析
(一)小规模学校遭遇歧视性政策,教师资源长期短缺
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大量的小规模学校被撤并,地处偏远、生源不足的小规模学校被认为是浪费教育资源、效率低下的办学形式。从2001年到2011年,我国农村小学从2001年的464 962所减少到2010年的241 010所,减幅达48.17%,其中,减少的主要就是小规模学校。《Y县义务教育发展纲要》也表明,2011年底该县小学数量由135所减少至95所,仅保留教学点7个。对于暂时保留的教学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效率至上”的价值观驱动下,对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持“任其自然消亡”的态度,不给小规模学校分配优秀教师,甚至还用招考的方式将小规模学校仅有的青年教师抽调到县镇学校,导致有能力的教师向大规模学校流动,进一步加剧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同时,小规模学校的落后面貌也导致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途,想尽一切办法去县镇学校教书。因此,小规模学校遭遇的歧视性政策导致其发展受到限制,特别是教师资源方面长期得不到改善,甚至出现恶化趋势。
(二)小规模学校资金短缺,难以吸引优秀教师
2001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即“县级政府对本地区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抓好中小学的规划、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事实上,我国多数农业县特别是山区贫困县并不具备相应的财政能力供给义务教育发展,即使加上中央、省级政府的教育拨款也不能满足基本需求。如Y县2012年公共财政收入183738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4635万元,其中教育财政预算支出是38352万元,实际教育支出38352万元,为预算的100%,但教育支出仅占公共财政支出的23.3%。其次,县财政拨款采取按学生人数拨款的方式(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每学期260元),而由于小规模学校学生数量很少,获得的办学经费也就很少。如蔡沟小学每年仅能获得6万元拨款,不仅难以满足日常办公教学开支,还欠下许多债务。因此,这种按学生数量拨款的方式导致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县镇大规模学校,小规模学校愈加落后的办学条件很难吸引到优秀青年教师。相关学者也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学校逐渐萎缩,县城学校却迎来了规模的扩张。由于政府将财政经费重点投入到县城学校,使得县城学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公共设施和优厚的待遇,可以吸引优秀的教师。[5]”
(三)现行教师管理体制导致县域教师资源不均衡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在人权、财权和事权上相互分离,即编制部门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的师生比严格把关;财政部门只按编制数拨教师经费;而教育部门负责管理教师,却没有招录教师的权力。而且,未经省级政府批准,各市、县不得突破中小学机构编制总额。尽管 2011 年,我国开始启动教师编制改革,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但目前大多数省份城乡均按师生比 1∶19 的标准确定教师编制。对于仅有十几个或几十个学生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来说,这一标准完全无法满足学校教学需求。其次,教师工资制度导致小规模学校难以留住教师。目前农村教师的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标准,差别不大,但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工资差距很大。在Y县,小规模学校教师获得的唯一津贴补贴为山区补助,2012年每月仅有84元;2013年,增加到216元,用于教师交通、生活等多个方面,这些补贴不仅无法满足山区教师需求,而且还远低于县镇学校教师工资,教师对山区补贴的满意度很低。因此,较低的工资待遇导致小规模学校一方面招不进新教师,一方面大量优秀教师流失。
六、均衡配置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的对策建议
(一)赋予小规模学校平等的价值定位,满足其教师资源需求
小规模学校虽然规模较小,但它是适应偏远农村地区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客观情况而设置的办学形式,它不仅能满足儿童的就近入学需求,最大程度地促进教育公平,而且能够保证教育质量,是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我国教育决策者应赋予小规模学校平等的价值定位:它应成为与县镇大规模学校并存的一种办学模式,在促进教育机会起点均等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提升教师质量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弗里德金(Friedlkin)和内科切阿(Necochea)也提出:“小规模学校对来自贫困社区或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学生的价值很大。小规模学校有利于提高差生成绩,并且对优等生的成绩没有伤害。[6]”安吉拉(Angela)等也提出:“小规模学校对扩大教育机会、让所有儿童接受教育的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区的教育普及急需小规模学校的设立。[7]”
基于小规模学校的教育价值,我国教育决策者应重点从教师编制改革方面满足其教师需求,提升办学质量。首先,适当放宽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标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标准为生师比23∶1,这一标准并没有考虑小规模学校班级规模小、科目多的特殊情况。因此,在核定教师编制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除了考虑教师和学生比之外,还要考虑年级数与教师比、任课门数与教师比、周课时与教师比等因素,并分别制定出权重,设定教师编制。第二,应以农村学校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适当增加教师数量。每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需要数量取决于该校的年级、班级数量、课程门类和课时数量等因素。当前的按照县域行政区域计算的方式,不能保障县域内每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需求。第三,应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教师制定特殊政策。如采取定向委培等特殊招生方式扩大双语教师,体音美等薄弱学科教师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规模,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及时有效地补充具有先进专业知识的年轻教师。[8]
(二)完善农村教师工资制度,吸引优秀教师到小规模学校任教
由于多数小规模学校位于山区等农村落后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均不如城镇小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流失,造成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严重不均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从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入手,应逐步建立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保障机制,将地方基层政府负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责任逐步上移至省级人民政府,尽可能保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稳定来源。[9]同时,根据国家财力状况,建立完善的农村偏远地区教师的津贴补助等级,形成合理的等差梯度,形成全省统一的农村教师补贴制度,以确保对农村教师待遇的公平公正。另外,应进一步完善并全面实施农村教师养老、医保、住房公积金制度,以及农村教师安居工程等,为教师扎根农村学校免除后顾之忧。最后,还要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全力改善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包括配置同等标准的教学设备、改善寄宿教职工的居住环境以及提高学校食堂的饭菜供应标准等,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从客观上增强小规模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波葛斯基(Podgursky)也提出“收入越高,教师流失率越低。许多国家正在经历由单一工资制向注重激励的教师工资制结构的转变”[10]。
(三)构建教师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均衡
针对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短缺且不均衡的问题,建立短期而又富有成效的农村教师资源共享机制势在必行。首先,建立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具体来说,组织城镇重点中小学教师对农村学校进行帮扶,如一所中心小学与一所小规模学校联接,每年定期派优秀教师到小规模学校支教,同时增强两所学校教师之间教学经验的交流,包括集体备课、研讨、观摩讲课等。2012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关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部分提出“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建立合理的校长、教师流动和交流制度,完善鼓励优秀教师和校长到薄弱学校工作的政策措施。新增优秀师资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11]”其次,完善教师支教和走教制度,从城镇中心小学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调配优秀的体音美、信息技术教师,采用轮流走教、对口支教的方式,保证紧急学科教师的供应;[12]支持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引导、鼓励在岗优秀教师到教学点工作。再次,探索定期交流共享教育资源模式,教师之间共享教学电子资源和网络课程资源,建立网络互通的电子备课室,为全乡镇教师建立良好的教学经验研讨、观摩新体系。
注释
①特岗教师: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挑选直接分派到偏远地区的学校进行教学工作,满三年后离开。
②小规模学校的界定:指适应偏远农村适龄学生人数少的客观情况而设置的规模较小的不完全小学。同时,从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来看,也有部分班级人数在10-30人左右的完全小学,其办学条件和困难呈现出类似特征,也从属于小规模学校的范畴。
参考文献
[1]翟博.教育均衡论——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
[2]中国教育新闻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1-7-20. http://www.jyb.cn/china/gnxw/201007/t20100729_378828_24.html.
[3]王金红.案例研究及其相关学术规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瑞典)T.胡森,(德)T.N.波斯尔思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教育经济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7.
[5][8]范先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C].北京论坛,2012.
[6]Friedkin,N,E.,&Necochea,J.School systerm size and performance:A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1988,10,237-249.
[7]Angela,W.L..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Multigrade Settings [R].Paper prepared for the UNESCO EFA Monitoring Report,2005.8.
[9]范先佐.构建“以省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113-118.
[10]Podgursky,M. ,Monroe,R, Watson,D.. The academic quality of public school teacher: An analysis of entry and exit behavior [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4,23:507-51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EB/OL].2012-6-14.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207/139702.html.
[12]赵丹.农村教学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53-160.
上一篇:义务教育财政效率:内涵、度量与影响因素
下一篇:美国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政策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