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实证研究


2016-08-26    来源:教育学术月刊    作者:梁玉华 王辰宇

摘   要: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调节幼儿情绪存在如下特点:教师多针对幼儿兴奋、悲伤等情绪进行调节;教师多在幼儿出现情绪反应后进行即时调节,调节时机稍显急躁;教师多采用抑制策略进行调节,调节策略有待丰富;教师对幼儿情绪的调节基本有效。针对情绪调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关注幼儿情绪变化与情绪背后的原因,培养幼儿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善于运用多种情绪调节策略,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和引导。
关键词:教师;幼儿;情绪调节;特点;建议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横向项目(编号:52WR13)。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311(2015)5-0089-06
 
一、问题提出
 
情绪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幼儿的认知过程和社会性的发展,还影响着幼儿今后健康人格的形成。幼儿的情绪发展非常迅速,具有稳定性差、易冲动、易受外界感染等特点。同时,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还非常不足,还没有掌握科学的情绪调节方法,因此就需要教育者采取适宜的措施和手段对幼儿的情绪进行引导和调节,从而帮助幼儿提高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但在已有的相关文献中,多数研究是在讨论幼儿情绪的“自我调节”,针对“教师调节幼儿情绪”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另一方面,在已有的幼儿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中,多针对情绪调节策略进行讨论,而较少针对其他维度如情绪调节时机、效果等进行深入剖析。因此,本研究针对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时机、方式、策略、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现状与特点,找到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适当合理可行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T市三所不同级别的幼儿园,每个园所选取3个班级共9个班级,一共267名幼儿、18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主要针对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行为,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得到了102件观察事例。本研究还对其中的5名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追加访谈。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对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行为进行调查。观察时,主要采取的是自然情境观察,即不干预教师和幼儿的行为,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收集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行为事件。观察时主要围绕三个维度进行: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背景、过程,以及教师的调节行为对幼儿的影响。记录时,本研究主要采取录像和行为核查表相结合的方式,将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具体情况在行为核查表的相应位置作记录。进行了为期十六周的观察之后,本研究收集到了102次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事件。其中,对男孩的情绪调节事件为52次,对女孩的情绪调节事件为50次。
2.访谈法。考虑到通过单一的观察法,不能了解教师对幼儿采取某种情绪调节方式的潜在原因,因此本研究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在所有观察结束之后,按照既定的访谈题目对所观察班级的教师进行追加访谈,并对访谈信息进行记录,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访谈内容主要涉及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原因、经验以及他们所遇到的困难与困惑等。所收集到的信息可以和观察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进一步发现教师在调节幼儿情绪时所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调节的幼儿情绪类型
教师对幼儿的情绪调节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是对所有的幼儿情绪教师都认为有调节的必要,只有当教师认为幼儿会出现或者已经出现了某些需要调节的情绪时,才会实施相应的调节。本研究归纳了教师调节的情绪类型,调查结果见表1、表2
1  教师调节的幼儿情绪类型(102次)
被调节的幼儿情绪类型 频率 百分比
兴奋 53 52.0%
愤怒 9 8.9%
悲伤 20 19.6%
惊奇 10 9.8%
恐惧 6 5.8%
厌恶 4 3.9%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师调节的幼儿情绪主要是“兴奋”情绪,在所有被调节的情绪中所占比例达一半以上。被教师调节的其他情绪从高到低依次是:悲伤、惊奇、愤怒、恐惧和厌恶。这反映了教师关注并调节的幼儿情绪有所变化,教师并不是只对幼儿的消极情绪进行调节。对于兴奋这种积极情绪,如果在幼儿身上持续时间过长,教师同样会进行关注与调控。在访谈中我们也得知教师对儿童的兴奋行为最为头痛,所以教师调节幼儿兴奋情绪最为频繁。
从表2可以看出,男女幼儿被调节的情绪类型有一定的差异。虽无法经由卡方检验做差异显著性的统计,但从百分比能够看出教师调节的情绪类型在性别分布上有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兴奋和悲伤两种情绪上。被教师调节的兴奋情绪中,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而被调节的悲伤情绪中,女孩明显多于男孩。
 
不同性别幼儿被调节的情绪类型(102次)
被调节的幼儿情绪类型
兴奋 3635.3% 1716.7%
愤怒 55.0% 43.9%
悲伤 43.9% 1615.7%
惊奇 54.9% 54.9%
恐惧 21.9% 43.9%
厌恶 00.0% 43.9%
合计 5251.0% 5049.0%
 
(二)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时机
幼儿情绪会发生在不同的情境,情绪表现类型也存在差异,教师通常会选择不同的时机去实施自己的情绪调节行为。本研究先探讨了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时机,以及教师对不同性别幼儿情绪调节时机的差异情况,调查结果见表3和表4
不同性别幼儿被调节的情绪类型(102次)
被调节的幼儿情绪类型
兴奋 3635.3% 1716.7%
愤怒 55.0% 43.9%
悲伤 43.9% 1615.7%
惊奇 54.9% 54.9%
恐惧 21.9% 43.9%
厌恶 00.0% 43.9%
合计 5251.0% 5049.0%
 
从表3可以看出,近一半的情绪调节行为都是在幼儿情绪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访谈中教师解释这种时机进行调节最为自然,对幼儿的控制也最为明显,能够有效防止幼儿出现问题行为,也能够节约调节和教育的时间。在幼儿自我调节之后和幼儿出现问题行为影响到他人后进行情绪调节的情况分别占18.6%25.5%,这说明幼儿教师对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有意识地提升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在幼儿情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性调节的比例不到一成,访谈中教师认为幼儿的情绪问题和相应的情绪行为往往是无法进行预见的。
表4  教师对不同性别幼儿的情绪调节时机(102次)
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时机
幼儿情绪发生前 65.9% 22.0%
幼儿情绪发生后第一时间 3231.4% 1716.6%
幼儿自我调节后 43.9% 1514.7%
幼儿出现问题行为后 109.8% 1615.7%
合     计 5251.0% 5049.0%
 
从表4可以看出,教师对男女幼儿情绪调节时机的选取有所不同。对于男孩的情绪,教师更倾向于在其情绪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调节,选取此调节时机在男孩调节事件中约占2/3。而对于女孩的情绪,教师更多选择在她们自我调节后或出现问题行为后再进行调节,教师选取这两种调节时机在女孩调节事件中约占2/3。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教师对男孩、女孩情绪调节的时机选取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χ2=14.311P0.01)。这表明教师更注重对男孩情绪的即时性调节,而给予女孩更多自我调节的空间。
(三)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策略
教师在调节幼儿情绪时,往往会选取不同的调节方式,采用多种多样的调节策略。我们把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策略归纳为三种:帮助幼儿宣泄情绪、用命令抑制幼儿情绪、转移幼儿注意力。
表5 教师对幼儿进行情绪调节的策略(102次)
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策略 频率 百分比
帮助幼儿宣泄情绪 19 18.6%
用命令抑制幼儿情绪 52 51.0%
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31 30.4%
 
从上表可见,超过半数的教师用命令去抑制幼儿的情绪,这种调节行为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转移注意力、帮助幼儿宣泄情绪。可见,教师采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存在着不少问题。抑制幼儿情绪,虽然能及时消除幼儿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制止了幼儿的问题行为,但却让幼儿的消极情绪得不到相应的发泄,幼儿内心仍处于高度压抑的状态,甚至会产生焦虑。尽管教师也采用了其他的调节策略如转移法、宣泄法等,用以帮助幼儿正确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但是在观察中可以发现,教师调节幼儿情绪依然缺少灵活性,教师的调节策略过于刻意化和机械化。
表6  教师对不同性别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102次)
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策略
帮助幼儿宣泄情绪 65.9% 1312.7%
用命令抑制幼儿情绪 3332.4% 1918.6%
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1312.7% 1817.7%
合        计 5251.0% 5049.0%
 
从表6可以看出,教师更注重用命令去抑制男孩的情绪。而帮助幼儿宣泄情绪、转移注意力这两种策略,教师更多应用于女孩身上。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教师对男孩、女孩情绪调节的策略存在显著差异(χ2=7.118*P0.05)。访谈中教师的解释是:男孩更应学会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女孩可以给予她们更多释放情绪的空间。
(四)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效果
本研究对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发现教师情绪调节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调查结果见表7、表8
表7  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效果(102次)
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效果 频率 百分比
幼儿情绪不受影响 14 13.7%
幼儿问题行为得到控制但情绪未平复 55 53.9%
幼儿情绪平复 33 32.4%
 
表8  教师对不同性别幼儿的情绪调节效果(102次)
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效果
幼儿情绪不受影响 65.9% 87.8%
幼儿问题行为得到控制但情绪未平复 2524.4% 3029.5%
幼儿情绪平复 1817.7% 1514.7%
合        计 5251.0% 5049.0%
 
由表7可以看出,教师对幼儿的情绪调节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其中幼儿情绪完全不受影响的情况很少,近九成的情绪调节行为对幼儿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肯定教师调节幼儿情绪这一行为的必要性,坚持关注幼儿情绪,通过调节手段来帮助幼儿掌握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是本研究也发现,教师对幼儿情绪的影响有强有弱。约一半的教师调节行为能做到控制或预防幼儿的问题行为,但只有约1/3的调节行为能帮助幼儿情绪恢复到平静状态,收到较理想的效果。这说明幼儿的情绪问题还潜藏着重复发作的可能性,所以幼儿教师还需要思考如何改善情绪调节的方式,以改善对幼儿的影响效果。
从表8可见,教师调节不同性别幼儿情绪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接受情绪调节后,女孩情绪不受影响、问题行为得到控制的比例都比男孩稍高。而男孩接受调节后情绪平复的比例比女孩稍高。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教师对男孩、女孩情绪调节的效果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χ2=0.857P0.05)。
 
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幼儿情绪产生的缘由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关注幼儿的情绪表现,注重对幼儿情绪的调节。但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较少花时间去弄清楚幼儿情绪产生的缘由。访谈结果也显示,教师大多表示自己更关注如何控制幼儿情绪所引发的问题行为,而不是幼儿情绪背后的原因。教师很少花时间去探究幼儿是基于什么事件,经过怎样的情绪变化才导致某些情绪问题行为的出现。本研究曾观察到这样的事例:幼儿A经常在上课趁老师不注意去敲幼儿B的头,幼儿B连续受到攻击之后很愤怒,但他不敢反抗所以哭了起来。老师注意到幼儿B的情绪,对他说:“现在在上课,赶紧别哭了,快跟着老师一起做。”幼儿B认为老师应该去批评幼儿A,觉得更加委屈,哭得更厉害了。类似事例较为常见,这反映出教师对幼儿的情绪调节更多是出于班级管理的需要,对幼儿情绪健康发展的促进意识还相对欠缺。
(二)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时机稍显急躁
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幼儿的情绪调节往往是在幼儿表现出情绪问题的第一时间开始。这表现出教师对幼儿情绪发展状况的不了解和不确定,教师担心如果不及时对幼儿情绪进行调节,会引发问题行为的产生。访谈中有不少教师提到有必要培养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但现实中教师很少给予幼儿自我调节的机会和空间。这反映出教师对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不信任,同时也反映出教师调节行为的目标更多是预防、控制问题行为,而较少关注幼儿自我调控能力的形成。管理、控制幼儿问题行为无可厚非,但作为教师不能放弃对幼儿情绪自控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耐心等待和陪伴幼儿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三)教师对幼儿情绪的调节策略有待丰富
前述结果显示,教师对幼儿进行情绪调节时,通常以抑制幼儿的情绪为主,用言语去命令、喝止。这么做教师可能会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幼儿不再吵闹、不再哭泣、不再打架、不再过度兴奋。幼儿这些问题行为的消失,让教师觉得抑制情绪这种方式是可取的,而很少思考或担心其产生的负面效果。可事实上,这样的抑制策略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消极情绪如果不及时释放和转换,很可能使幼儿产生更深的焦虑、抑郁,甚至形成暴力、孤僻的人格,影响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掌握科学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教师调节幼儿情绪的效果不够理想
由表6可以明显看到,教师对幼儿进行情绪调节之后,基本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会让孩子的问题行为得到控制,但只有约1/3能让幼儿情绪平静下来、恢复原有状态。这说明,教师对幼儿的情绪调节收到了一定效果,但距离预期的理想效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通过追加访谈我们发现,教师还存在难以判断自身调节效果的困惑。对幼儿情绪进行调节之后,教师对幼儿的表现和反映有时不太确定。即使是同样的情境、同样的调节方法,但幼儿们的表现不尽相同,教师较难去判断调节的效果。另外,即使调节效果差强人意,教师也缺乏丰富的调节策略贮备,不能及时加以变通和改进。这不仅影响情绪调节的效果,也让教师产生挫败感。
 
五、教育建议
 
针对教师调节幼儿情绪时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以期改善教师的情绪调节行为,促进幼儿情绪的健康发展。
(一)关注幼儿情绪变化与情绪背后的原因
幼儿精力旺盛、动作灵敏,作为情绪外在表现的表情变化也很快,教师较难捕捉到幼儿的情绪。再加上班上孩子比较多,这为教师观察幼儿情绪增加了难度。作为幼儿教师,要多多留心幼儿的情绪反应,可以采取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观察即教师观察所有幼儿,将全班幼儿的情绪变化尽收眼底、了然于心;重点观察则是针对那些情绪经常激动、易导致问题行为的幼儿,教师要特别留心他们的情绪变化。当发现幼儿有情绪变化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情绪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教师不仅需要去询问当事幼儿,还应问询现场的其他幼儿,这样才能了解到幼儿情绪变化的背景和真实的原因。只有知晓幼儿情绪产生的原因,教师的调节行为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
情绪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给予幼儿自我调节情绪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能力。首先,当幼儿有激烈的情绪变化时,如果没有伴随伤害他人的问题行为,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时间和机会,让幼儿尝试着调节自身的情绪。如果幼儿缺乏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或自我调节效果差,教师再采取适宜的策略去调节。其次,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教给幼儿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和策略。如经由观察、分辨他人情绪和自身情绪,帮助幼儿提高觉察自身情绪变化的能力;生活中多与幼儿交流情绪感受,引导幼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幼儿以适当的方式宣泄消极情绪,如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情绪,或通过运动、绘画、游戏等活动转移自身注意力;引导幼儿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帮助他们发现事情中隐含的积极因素等。
(三)善于运用多种情绪调节策略
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和策略去调控幼儿的情绪,实践中发现如下一些策略比较有效。一是转移注意策略。这种调节策略更适用于幼儿产生悲伤情绪、出现哭闹行为的时候。教师可以多采用精神的而非物质的转移方法,比如孩子哭时对他说:“你流下了这么多的泪水,就像下雨一样!”孩子很有可能会被这幽默的话语逗笑。二是冷处理策略。这种调节策略更适用于幼儿情绪十分兴奋、激动的时候。教师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这并不是对幼儿情绪的刻意忽视,当孩子处于激动状态时,教师也一定不能让自己受到孩子情绪的影响,过于激动。三是想象策略。当幼儿遇到困难或挫折产生悲伤、恐惧的情绪时,教师可以让他们想想自己已经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男子汉”或某个英雄人物等。四是行为反思策略。教师对幼儿的情绪进行调节之后,还应该相对延长对该幼儿的注意时间。特别是在幼儿出现问题行为之后,教师应该让幼儿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引导幼儿反思自身行为是否适宜,避免以后出现相同的情绪或行为问题。
(四)正视情绪调节结果,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和引导
当调节幼儿情绪没有明显效果时,教师可能会因为着急,或者对幼儿感到失望,经常会对孩子说“你就知道哭,没出息!”“胆子怎么这么小,丢不丢人!”接受到这样消极的信息,孩子的情绪会变得更加低落,缺乏继续活动的热情。首先,教师应正视情绪调节的结果。教师对幼儿情绪进行调节之后,如果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教师应该做的是理性面对这种结果,而不是去否定幼儿的情绪智力。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让幼儿在合适的情境与时机下,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绪,用语言去和老师进行交流。其次,教师在情绪调节后应倾听幼儿的诉说。教师不仅要耐心调节幼儿的情绪,调节之后还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话语。幼儿的表达往往要比教师的观察更为直观有效,倾听幼儿的诉说,能让幼儿更加信任教师,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温暖,这样能够让幼儿在以后接受教师情绪调节的时候,愿意跟随教师的意愿做出相应的情绪变化。第三,合理运用暗示和强化。如果教师总向别人反映“某某孩子就是爱哭”、“某某孩子就是爱闹”,孩子听到后会受这种消极暗示的影响,导致以后教师再进行情绪调节时,幼儿很难受到教师的影响。而如果幼儿遭受挫折哭泣时,教师暗示幼儿“我们已经长大了,才不会那么容易掉金豆豆呢”,幼儿也许就控制住了自己悲伤的情绪。
总之,幼儿的情绪调节是幼儿情绪发展的重要部分。幼儿教师应当立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了解幼儿情绪发展的共性与差异性,分析幼儿内心的情感世界,从调节情绪的类型、时机、方式、策略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与提高,丰富情绪教育的内容,这样才能促进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斯萍,巫文胜,郭薇.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情绪调节能力[J].江西教育科研,2007,(5.
[2]王玲凤.幼儿情绪调节与“冷”“热”抑制控制的发展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3,(3.
[3]潘苗苗,苏彦捷.幼儿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
[4]陆芳,陈国鹏.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与气质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9,(2.
[5]李静,卢家楣.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6.
[6]张敏,卢家楣,谭贤政.情绪调节策略对推理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8,(4.
[7]唐荷花,吕晓.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研究述评[J].教育学刊,2011,(1.
[8]Vinden,P.G. Children’s understand of mood and emotion: a multi-culture study[J]. Cognition and Emotion,1999(13).
[9]Mayer,J.D. & Salovey,P. Emotional developmen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ors [M].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97.
Empirical Research on Teachers’ Regulation of  Children’ s  Emotion  
Liang  Yuhua,  Wang  Chenyu
Abstract: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eachers usually conduct adjustment on children’s emotional mood when they present over-excitement or sadness,but the time of doing it seems not suitable.Some teachers always use suppression strategies, and it brings negative effects on children, so some functional and rational strategies are needed. This paper giv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teachers that they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children’s emotion and its causation, help children to acquire the self - regulation ability, and use various regulating strategies to provide children with active guidance and encouragements.
Keywords: teachers,  children, emotion regulation, features, suggestions

上一篇:发达国家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德、英 下一篇:论教学策略的学生意志取向
相关文章推荐

  • 户外自主性角色游戏促进幼儿情绪表达能力策略
  • 用心观察,用爱践行
  • 侗族传统手工艺在地方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现
  •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 论文发表参考: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策略
  •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与提升
  • 中德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机制比较
  • 高校青年教师党员作用发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 以立德树人践行高校教师本分
  • 教学自觉与技巧达成: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
  • 新时期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研究
  •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策略
  • 自主发展与学校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
  • 论成人学习理论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 “双师型”教师政策分析:文本、执行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