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谈档案文化产品


2016-08-24    来源:中国档案学术网    作者:杜竹君

[内容摘要]十七届六中全会掀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档案文化的建设与推广是我们近几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档案文化产品对于宣传档案文化、提高社会档案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和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工作的一项创新之举。本文通过对档案文化产品的认识和研究,分四个部分阐述了档案文化产品的特点、价值、作用和开发,力求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宣扬档案文化。
[关键词]档案文化 文化产品

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掀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而这也对档案工作起着引导性的推进和促进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指出:“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1]档案馆属于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档案文化的建设与推广是我们近几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档案文化产品对于宣传档案文化、提高社会档案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和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工作的一项创新之举。
一、档案文化产品的特点
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文化与文化产品的组合。文化产品是档案文化的载体形式,而档案文化是文化产品附着的特有属性。档案工作是一项有着“生命力”的工作,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记忆,记录着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件件档案犹如颗颗珍珠穿起了文化脉络。
(一)档案文化产品蕴含着档案文化,除了具有产品属性外,它继承了档案的原始性、记录性、文化性、教育性等特点,它是真实与灵动的有机结合,提升了档案文化的感染力、创新性和趣味性。
(二)档案文化产品传递特定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民族精神,传递正能量。
档案文化产品中蕴含的文化正面、积极,宣扬着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档案的认识、对档案工作、档案行业的认识,还能够通过对档案文化产品中承载内容的认识,增强受众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犹如一双看不见的手,无形中维护着社会的安定、团结,增强人们对社会的认同。
(三)档案文化产品在内容上包含着对本身附着内容的肯定,对公众来说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它建立起了社会中受众普遍共享的精神形态。而对于妨碍、否定这种世界观、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来说,无疑是一种破坏。
(四)档案文化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档案文化产品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即文化价值的消费在某种程度上不侧重于竞争和盈利,因此它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公众均可获得档案文化产品,没有人会被排除在外,档案文化产品没有定向消费群体或指向性消费群体。非竞争性是指社会个人获得档案文化产品不影响其他的社会个人获得的数量和质量,这类产品是公众共同获得的,不存在拥挤、竞争现象。可以说它“与世无争”,公平、和谐的传播档案文化。
(五)档案文化产品中蕴含着创意设计和艺术设计,形式多样,能够使受众在趣味和巧思中提升档案意识,改变档案在人们心中的古板印象、尘封印象,贴近生活,贴近大众。
二、档案文化产品的价值
首先,档案文化产品的价值分为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有形价值指经济利益,无形价值则指档案文化的传播、公众档案意识的提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对于档案行业来说,比较侧重于无形价值。无形价值比有形价值对于档案行业来说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本身更注重档案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其次,档案文化产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还体现在因它传播而产生的其他衍生效益。举例来说,《档案》栏目是一档揭秘性的讲述栏目,它依托珍贵档案素材,利用观众的好奇心引起观众的追看与共鸣。栏目选题广泛而深刻,包括涉及中外交往和引起国际关注的内容。通过解密档案中的历史秘密,探寻解读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缘由脉络,告诉受众一个又一个惊人的事件和传奇背后的真实故事。栏目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档案》为公众架起了一座与档案、档案馆、档案工作更多接触的桥梁。由于栏目中传递出的各种信息,带来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同时还有一定的旅游增益效果。栏目传递内容本身价值的体现,加之外部价值的蔓延,使其价值增益。档案文化产品正具有这种特殊价值。
最后,档案文化产品是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消费产品,档案文化产品的这种属性使其价值的评定具有了特殊性,档案文化的传播往往更为重要,也更被大众所关注。它能够满足公众精神需求,反映社会意识形态。
三、档案文化产品的作用
(一)塑造档案馆形象,提升档案馆的文化氛围,活跃气氛。
档案馆是集中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是社会各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中心,它是反映社会基本面貌的公共资源,为广大公众提供着公共服务。在公众心中,档案馆的形象历来是严肃、机要、学术的。犹如遮罩一层面纱,对公众有着一定的神秘性。通过各类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与传播,可以有效地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同时,还应塑造品牌效益,打出档案品牌,利用档案文化产品提高、拓展档案馆的形象。例如美国星巴克公司的文化植入策略。从品牌的角度来看,星巴克的营销方式应说成是文化营销。它是在产品营销的基础上,通过产品所附加、覆盖的各种文化元素的有机植入,与消费者产生心理、精神的共鸣,进而从内心深处去影响、引导消费者行为的深层次营销方式。文化营销的重中之重是要发现并建立一种品牌与消费者在心灵上产生互动、共鸣的契合点。这种方式对消费者的作用方式、作用效果,更为间接、更为持久。星巴克的品牌效益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咖啡文化的浪潮。
(二)扩大受众范围,推广档案文化
从理论上分析,档案的受众范围是非常大的,因为档案是公共的社会资源,社会公众均有权力利用这类资源,但现今档案的受众范围并非如此,它往往集中于专家、学者及有特定需求的人员。档案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容易被社会接受的档案文化载体,具有教育意义的同时包含着创意和艺术设计,更容易引起更多社会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年轻受众。如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档案意识也要从年轻群体入手,使之培养成为习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能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有效地扩大档案文化的受众面,提高公众档案意识。
(三)提升档案服务品质
档案馆是公益性服务机构,是满足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机构,在新形势下,应继续加强社会化的服务力度。近年来,档案机构已渐渐由封闭型逐渐转化为开放性机构,加大了档案和档案馆的开放力度,使利用程序更为便捷,开放档案更为及时,同时加强了档案编研、档案宣传工作力度。如“档案馆日”活动的推广,通过报纸专刊、新闻发布、电视宣传等使更多的公众了解档案馆、走进档案馆。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与时俱进,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单单在展览、编研上下功夫,还应在宣传形式和开发档案文化产品上做更多的讨论和研究。通过文化产品的展出和发放,主动的将“档案”、“档案馆”送到公众身边,使之融入档案文化氛围之中。主动推送“可以带走的档案文化”是提升档案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
(一)甄选能够吸引观众的档案文化主题
档案是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对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特殊的文化资源。在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时,选择档案文化主题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的档案文化传播的效果。文化习俗、历史变迁、热点人物等与公众息息相关的话题,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如《抗战史上的今天》,它是一部由国家档案局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同打造的系列历史纪录片,讲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45年日本投降,这14年间中国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全面揭示了法西斯主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特别献礼,真实再现了中国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纪录片的播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公众,更激起了广大受众的爱国热情。
(二)根据主题、传播目的和受众类型选择档案文化产品形式
1.档案文化展览
档案展览是以档案实物、照片、录音、录像、图表等进行宣传的一种复合型的档案信息传播形式。按照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展览和短期展览,按照形式又可分为固定展览、巡展和网上展览。档案展览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档案宣传形式。受众可以从中得到较为集中和系统的档案信息,甚至发现从未见过和难以找到的珍贵材料和线索;能在一定范围内集聚较多的观众参观,服务面比较广泛。
2.讲座
举办档案讲座是档案宣传服务中一项公益性的公众学习活动。它从档案文献的角度结合多媒体展示方式,解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文化遗存、社会民俗等等, 向受众传递档案文化,助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知识、热爱学习的风气和氛围。自2010年以来,北京市档案学会面向全市推出“档案见证北京”文化系列讲座。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资源优势, 以档案为依托,拨开层层的历史迷雾,解读老北京背后的故事,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好评和追从。系列文化讲座为宣传北京的档案历史文化,拓展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新领域,满足北京市广大市民文化、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彰显了档案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贡献力。
3.专题片、画册
专题片和画册是围绕档案文化中某一主题进行集中、深入阐述的表现形式。内容专一,艺术表现方法多样。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它既具备真实性、原始性还兼备艺术性。在专题片和画册的制作上,声像档案具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这两类艺术表现形式也充分的发挥了声像档案的价值。专题片、画册的制作、出版是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中较为常见,也较为成熟的方式。
4.开发档案文化APP
APP是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大众熟知的有苹果的App Store,谷歌的Google Play Store等等,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应用客户端上网的方式。智能终端的突破性普及为移动互联网奠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各种精彩纷呈的应用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移动应用如此受宠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其随时随地实用的便捷性,更在于其丰富强大的应用软件能为广大用户带来最大的实用性及娱乐性。借助信息技术力量,通过APP传递档案文化,不仅是档案界与时俱进的象征,更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5. 推送“可以带走的档案文化”,开发小件档案文化产品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品席卷了线上线下,通过产品蕴含的文化因素,加之创意设计和实用性考虑,形成为一个符合现代生活形态的新产品种类。这类产品形式丰富、新颖兼具实用性,例如书签、明信片、宣传卡片、水杯、文具用品等等。在档案文化产品开放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相关行业的成功经验。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朕知道了”胶带、印象蒙古出品的马头琴U盘、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衍艺”系列书签、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局制作的地标卡片(中英版)等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开阔眼界,汲取相关行业的经验,结合档案文化特色开发出不同形式的档案文化产品,吸引公众关注。结合北京地区特色体现档案特色,不跟风不从众,潜心研究适宜的档案文化产品。
(三)跨领域合作,联合创作,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档案文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应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随着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政府、社会大众的需求,且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涉及到一些传统档案工作之外的领域,需要专业的理念、人才、技术、设备才能实现,闭门造车是不现实的。我们要“走出去”、“请进来”,与专业协会、新闻媒体、文化创意设计单位等合作,开拓联合工作渠道。与杂志社、出版社等建立业务合作关系,连载宣传城市变化;提供素材、资料与新闻媒体共同制作宣传片、专题片等。这些尝试都可将尘封的档案激活,使展现在公众眼前的档案文化更为鲜活,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升档案文化服务的实力。
当今社会文化发展呈多元化趋势,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无限增长,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档案工作者要紧跟社会热点、关注社会发展潮流、文化市场动态,积极寻求与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的需求契合点,系统分析档案文化资源,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打富含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学术含量的档案文化精品。



[参考文献]
1. 左惠  《文化产品供给论——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年版
2.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3.景占春 王春颖  《对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的思考》  《兰台内外》2012年2月
4.任越 曹玉  《以“微博”为平台的档案文化产品共享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档案管理》2014年3月
5.程栋梁  《新时期档案宣传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兰台世界》2010年4月下

上一篇:大数据对铁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影响 下一篇:中国联通全国性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的思考
相关文章推荐

  • 企业文化论文: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相互关系
  • 企业文化论文:石油企业党建与文化建设融合发
  • 企业文化论文:浅谈构建合规文化的几点思考
  • 企业文化论文: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分析
  • 企业文化论文:浅析基层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 企业文化论文:党建在非公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
  • 企业文化论文:浅议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音乐论文:文化符号视域下的广西舞剧创作研究
  • 音乐论文:弗拉门戈在西班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核心论文: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
  • 核心论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元素
  • 核心论文;当代青年文化谱系中的“自我”特征
  • 设计论文:“互联网+”趋势下养老产品适老化
  • 核心论文: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 生态与文化遗
  • 荆州文化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 从传统家训文化看新时代家风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