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论文欣赏 >

留住正在消逝的声音——浙江方言语音档案建设研究


2016-08-24    来源:中国档案学术网    作者:刘 芸

摘  要:浙江省档案局(馆)在方言语音档案建设突破传统的方言研究束缚,从资料建档的角度,采用现代化数字多媒体的方式,对方言重点区域进行全覆盖的形式来保存建档,形成完整的浙江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留住正在消逝的声音。
关键词:方言 语音 建档


一、浙江开展方言语音档案研究和建设的背景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和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档案局(馆)在2011年开始开展浙江方言语音建档,主要是基于下面4个方面的考虑:
(一)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为档案部门创新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同年,中共浙江省委全会作出了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并把“实施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列入了全会决定。浙江省档案局(馆)顺应大势,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是建设历史文化记忆等“三大工程”,实施方言语音建档等“十大项目”。方言是一种独特的区域性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是一种独特的民族记忆,具有独特的语言价值。乡音连接乡愁,乡愁需要记住,然而,汉语方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方言土语特征正在逐渐地萎缩和消亡。[1] “乡音正在消逝”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如不及时抢救保护,可能就会永久消失。所以2011年我们把浙江方言语音建档确定为抢救性的重点项目,作为“十二五”档案文化建设的开局之作大力推进。
(二)浙江方言的独特性决定了保护浙江方言语音具有特殊意义。浙江地方方言以吴方言为代表,是中国境内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形成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春秋,距今有三千多年历史变迁,底蕴深厚。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由于地域因素,境内方言种类很多,每到一地总能听到不同的方言,有些方言还有跨语系交叉,可谓是“十里不同音”。而北方没有这么多方言语种。吴方言和普通话相比,保留了更多的古音因素,词汇和语法独特,具有较大的保存价值。
(三)数字记录方式为更准确、更全面、更完整地记录方言语音提供了技术支撑。方言之间存在巨大的发音差异是汉语体系中的一个特有的现象,秦始皇只统一了文字而没有统一语音,很多方言独特的发音并不能够被汉字记录。因此,传统的记录手段无法满足独特的语音发音记录的需求,往往靠口口相传,研究只能靠文字。由于技术手段的局限性,档案部门为方言建档显得力不从心。现在,采取数字方式记录方言语音,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档案的承载、保存、再现、分享模式,而且具有更大的便利性,可以实现多维地保存方言,真正做到让记忆与数字世界同在同行。通过对方言语音进行数字化建档的方式是目前描写、记录、保存和展示方言现状与面貌最有效手段。许多国家如欧洲的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早已投入巨大力量调查研究本国方言。
(四)档案部门开展方言语音建档,既是责任担当也有优势条件。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是档案部门的职责所在。方言是一种具有独特历史价值和在文化传承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社会记忆,开展方言语音建档,传承记录地方方言,是档案部门应有的责任担当。而且,档案部门开展方言语音建档有自身的优势,一是省、市、县各级档案部门组织架构健全,有触角,可以全覆盖地做,并且拥有较为专业的人才队伍和丰富的经验;二是档案部门具有数字资源长久保存的设施设备,掌握了相关技术和标准,具有专业化存储的优势。通过调动全省各地档案系统行政事业工作人员,有计划、成系统地为浙江省建立一个省的方言档案资料库,这一工作在全国还是属于首创。
二、浙江方言语音档案的建设历程和建档模式
(一)主要步骤                       
1.开展调研,制定规划。2011年底,在对浙江方言进行全方位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浙江方言语音建档工作规划,确定了“一个目标,四项任务”和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总体方案。“一个目标”即通过对浙江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由此延伸的说唱、语音故事、民间歌谣、戏曲等的整理建档,建立内容完备、体系健全的浙江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使浙江方言得到有效系统地记录传承;“四项任务”即开展普查、制定文本、制作音档、整理归档;“两个阶段”就是通过试点推进和全面实施这两个阶段,完成建档工作任务。为提高建档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在工作一开始就成立了专家指导组,全程发挥咨询和专业指导作用。
2.试点先行,探索经验。由于方言语音建档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来推进。各市确定1-2个县(市、区),全省共确定了18家试点单位,对记录和传承浙江方言的途径方法、手段方式和载体机制等进行探索,努力取得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为全省面上推进提供经验借鉴。
3.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全省方言语音建档工作进行了部署。对全省方言的重点区域进行全覆盖的形式,要求各市限期完成所辖重点区域建档,建档率要达到100%;要按照统一的业务标准和要求,录制方言语音档案,配以文本整理归档,及时汇交省档案局(馆),建立浙江方言音档总库。
(二)方法手段
1.严格筛选发音人。采用大规模的专业田野调查,寻找符合条件的方言调查人,制定方言发音人人选标准,并根据标准筛选出当地最地道、最老派、最正宗的方言语音发音人。
2.规范建档文本。分为规定文本和自选文本,规定文本由专家学者团队论证确定,包括400至500个左右方言常用字、词、短句和短文;自选文本由各地档案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分别确定一首现代歌曲和一个当地说唱曲艺或地方戏。
3.统一录制要求。按照规定文本要求,以真人发声的方式,采用当前最先进的现代化手段进行视频和音频采集,在录制对象、音视频基本参数、剪辑处理等方面作了统一规定。
同时,在推进方言建档工作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扩大宣传”贯穿于目的在于提升大家的关注度,扩大这项工作的社会影响。积极争取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浙报集团、浙江广电集团等社会媒体的支持,及时予以宣传报道。各地宣传部门和媒体也全力介入,不断推出话题引发社会关注。如,定海将“我是定海方言标注达人”等持续性的策划创意贯穿于全过程,成效十分明显。
三、浙江方言语音建档成效和意义
(一)通过方言语音建档,积累了有价值的数字档案资源。以数字技术记录了全省11个市共96种方言语音,总容量达到了400G,建立了内容完备、体系健全的浙江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使浙江方言得到了有效系统的记录传承。
(二)通过方言语音建档,浙江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浙江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在全国是首创,为全国各地方言建档提供了一种可复制推广的范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记录方式——纸质+数字(音频、视频)。实现了档案记录以纸质、音频、视频集合的全媒体多维度地记录方式。二是创新工作模式——“档案部门+”模式。系统上下联动,集全省档案部门之力,省、市、县档案部门一盘棋,形成省+市+县合力;社会内外互动,(档案部门+高校+媒体+百姓+……),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三是创新建档模式——项目化记史、大众化记忆。跳出了对档案的直接保管,然后开发、利用的传统思维,坚持项目带动,促进档案资源的集聚;主动做社会历史记忆的积极建构者,做好社会公共记忆的记录,拓展了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路和途径。有人说这种作法做到了“无中生有”。这种创新的数字记忆模式,不仅可以用于方言的保存与传承,还可以用于非遗、民俗、地方戏曲等类似历史文化记忆的保存与传承。如果没有创新,在现有的档案管理体制下,这些方言语音档案是不可能形成,更进不了档案馆的。
(三)通过方言语音建档,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提升了档案工作影响力。浙江方言语音建档的一大特色是引入公众参与机制,通过“海选”方言发音人、方言建档大家谈等形式,让方言建档家喻户晓,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可以说,浙江方言语音建档是档案工作走向开放,深度走入社会的一次有益探索,使档案部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力。同时,还充分开发建档成果,打造档案部门的服务品牌。如运用方言语音档案库制作的《乡音的呼唤——浙江方言语音典藏(光盘版)》,赠送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与会代表留念,同时制作大会唯一的主题宣传片《听音》在开幕式开场直播,以方言独具的强烈感染力和感召力,凝聚和激发浙商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情怀,引起了浙商强烈共鸣;与腾讯·大浙网合作打造的《乡音浙江》栏目,线上线下积极互动,短短1年4个月时间,点击量就达300多万,参与互动近30万人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联合推出的《辨乡音送年礼》栏目,赢得了受众的一致好评。市县也有不少的开发成果,如象山印刷出版《象山方言简易读本》分发全县各中小学生。
(四)通过方言语音建档,可以集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唤起人们对“正在消逝声音”的关注。一是方言可以唤醒记忆、传承文化、激发乡情,凝聚人心,集聚正能量,从而促进社会发展。二是通过浙江方言语音建档,唤起了人们对“正在消逝声音”的关注,激发人们积极参与方言保护开发的热情。
四、方言语音档案的研究价值。
(一)创新价值。采用大规模的田野调查,寻找符合条件的方言调查人,并筛选标准的方言发音人,以真人发音的方式并配以全省统一的涵盖声韵调、字、词、短句和短文的标准文本方法来保存本地方言,这是区别于传统档案资料建设的重大创新。也为未来社会,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份跨越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浙江方言有声资料。
(二)文献价值。对从事语言学史、训诂学、音韵学研究的学者来说,“浙江方言语音档案”简明、扼要地记录和描写了20世纪中后叶乃至21世纪初浙江各地方言的基本面貌,为学术界提供一份科学可靠、方便实用的汉语方言历史资料,其作用是以往文献资料所不能替代的。[2]
(三)实用价值。为语言应用,语言教学,方言学、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汉语史、社会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研究,乃至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以及人机对话、语言的信息处理等的研究,提供科学、真实、可靠的语料,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四)潜在价值。对公安、安全、司法等部门而言,在语言识别(特别是语音识别)和案件侦破等方面,可充分、有效地利用本音档。也为实验语音学实现“实验重现历史”,即凡是历史上发生的音变,都要在实验室里重现这个语言学中最激动人心的目标,提供不可多得的语音样本。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方言语音档案”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必将越来越大,其潜在价值更是目前所难以预料的。
五、浙江方言语音建档的下一步工作
虽然在方言语音建档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很多需要继续探索和挖掘的方面。
(一)拓展资源建设广度。在建档范围上,力求更加多样多维,在横向上可以向全国范围拓展。假如从全国层面来做,对方言语音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浙江有了范本。在纵向上可以向乡镇、村(社区)延伸,使覆盖的面更广;在建档方式上,由规范性转向场景性,以活化形态展现,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在建档力量上,更加强化统筹思想,树立众创众筹的理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公众参与。
(二)深化资源开发深度。要更加注重开放性,处理好联合专家研究与档案研究的关系,加强与高校和社会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推进与社会学、语言学、史料学等方面专家合作,加大对方言语音资料的开发、挖掘、研究力度。发挥档案文献收藏研究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借力推动资源开发。
(三)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借助报纸、电视、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推广方言语音,扩大社会影响。

注 解
[1]胡吉成.从文化遗产角度探析方言的保护[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2]徐越  《“浙江方言音档”的构建及预期价值》 浙江档案  (2012年第1期)

上一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问题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管理与云技术平台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框架研究——以浦东
相关文章推荐

  • PPP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