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工程科技 >


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论文发表

期刊信息

主办单位: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 版 地:北京市

出版周期:双月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4239

国内统一刊号:CN:10-1076/TK

期刊级别:RCCSE(A+)(2020第六版), 科技核心(2020自然科学), CSCD核心(2021-2022)

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万方收录,知网收录

电  话:010-64519601/9602/9643

备  注:第一批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学术期刊

快速投稿通道

  • 建议发表前先QQ或者电话咨询
  • 联系人:编辑孙老师
  • 联系电话:18790272135
  • 咨询QQ:308902193
  • 投稿信箱:308902193@qq.com
  • 同时我们代理多家期刊
  • 更多期刊http://www.yashilw.com

储能科学与技术


《储能科学与技术》(双月刊)是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化工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唯一的储能专业期刊,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管,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76/TK,中文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化工学会及储能工程专委会会刊。目前已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INSPEC)和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收录,荣誉主编为英国伯明翰大学丁玉龙教授。

办刊宗旨:依靠强大的编委队伍,立足储能行业,报道储能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产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交流推广储能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服务科研和生产实践,引导我国储能行业健康发展,进而提高我国储能科技在国际上的显示度。

刊登内容:重点报道化学储能(各类电池如锂电池、钒电池、钠硫电池、铅酸等)、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深冷储能、热储存和冷储能、超导储能、燃料电池、飞轮储能及超级电容等的最新科研及技术成果、示范项目及储能业界标准编制和经济动态等。

读者对象:《储能科学与技术》既具有学术性和前瞻性,又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主要面向储能行业从事科研、设计、制造、管理与营销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师生、储能产品用户,以及与储能领域相关的设备、材料、信息、能源、环境、投资等行业科研及生产管理人员。

 

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能源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栏目:

主要栏目:特约评述、热点点评、学术争鸣、储能材料与器件、储能系统与工程、新储能体系、储能测试与评价、储能技术经济性分析、产经动态、资讯聚焦、储能标准与规范、储能专利等。

 

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能源论文发表要求:

本刊收取版面费,文章经审稿发表后,本刊向作者一次性支付稿酬,并向作者赠送两本当期期刊。本刊再以其他方式出版作者的文章,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录用后因作者原因撤稿本刊将收取工作费用。

作者有义务表明论文为原始性研究工作内容(综述除外),不含任何伪造、欺骗和抄袭的内容。论文不涉及国家机密,不涉及任何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侵权问题。保证论文无一稿两投,其内容未曾在其他任何刊物和媒体以其他任何语言发表过。保证在收到编辑部的退稿通知前,不另投其他刊物。

明确标明引用文献的引证来源,并以参考文献著录方式列出。列出为论文提供科学资助、咨询的各个单位和个人。尊重审稿专家和编辑的修改建议。同意所投送的稿件在发表后,该论文的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权和独家代理权授予《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作者务必杜绝如下学术不端行为:

1.一稿两投。

1)本声明中的一稿两投主要指所涉及到的两篇文章尽管在文字的表达或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其涉及的理论、主要实验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或文中核心内容相同。

所指文稿包括发表在正式出版发行的会议文集、其他语种的期刊上的文稿。但不包括在一种刊物上发表过简报或初步报道而将进一步研究的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的文稿。上述文稿作者如要重复投稿,应向有关编辑部做出说明。

2)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部回执(稿件收稿单)即表明该稿正在处理过程中,如欲转投他刊,应事先与编辑部联系并取得同意。

3)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将认真收集有关资料仔细核对后通知作者,在做出处理决定前请作者做出解释。编辑部与作者意见发生分歧时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最后仲裁。

4)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择期在本刊刊出作者单位、姓名及撤消该论文的通告;2年内,包括《储能科学与技术》在内的所有中国化工学会主办的期刊将拒绝发表该文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一切文稿;并将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

2.剽窃。

剽窃指作者未经原创者同意、未以引用文献或致谢方式,刻意擅自使用他人作品。剽窃的形式包含直接转载及改写他人的作品,可涉及数据、文字、语句、段落及想法和概念。我刊绝不允许任何剽窃行为。

3.合作/著作者身份。

表明作者身份是为了确保对本研究有贡献的人员能得到认可,也表示其对该研究负责。蓄意扭曲研究者与该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不正当的行为,会损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投稿作者需取得共同作者的授权与同意,方可投稿。

4.研究造假。

研究造假是指数据或结论非由实验或研究所得,而是由作者伪造篡改而来。在任何情况下,研究者都不应造假。